傳醫生巡房講中文 影響不諳中文者培訓
![medical](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18/08/medical.jpg)
(八打靈再也19日訊)醫藥界傳出有一些醫院“講中文的醫生”(Mandarin-speaking doctors)在巡房時向實習醫生講解病人的情況,卻選擇性使用中文或其他方言溝通,導致不諳中文的實習醫生因語言不通而無法理解醫生所講解的細節,令培訓受影響。
一名匿名“佐漢”的人向《新海峽時報星期刊》披露,巡房的目的是要讓病房內的醫生、實習醫生或醫護人員能共同參與討論和學習,惟語言不通所帶來的問題,也成為整個學習過程最大的阻礙。
他指出,其中一名杜絕此種文化趨勢的醫生說,此問題多數出現在華裔醫務人員佔多數的醫院,如檳城中央醫院、怡保中央醫院、古晉中央醫院及亞庇伊麗莎白女皇醫院;至於一些較顯著的部門如新山蘇丹依斯邁醫院和柔佛蘇丹娜阿米娜中央醫院則沒有。
他們稱這些醫生是“不夠體貼的醫生”,因醫生在巡房時對實習醫生說中文或其他方言,過後又沒對不諳中文或方言者解釋他們的討論結果,令他們無法理解整個決策的實效性。
佐漢聲稱,此趨勢已成一些醫院常態,他有必要提出來讓社會大眾知道;他也反駁外界指他企圖製造種族關係緊張的指控。儘管他是華人,但此事與種族課題無關。
他披露,之前在檳城醫院的骨科專科部,大部分的醫護人員都是會說中文,因而該名高級醫生拒絕使用英語教學,導致其中一名不諳中文的骨科醫護人員不會如何接入裝置中心靜脈線。
“據我們了解,那些不諳中文的實習醫生和醫務人員就這樣被人排除在外。此外,護士和藥劑師也難免會受到影響。”
“我曾在社交媒體臉書開設私人群組討論這個問題,但有些加入群組討論的醫生卻認為我所提及的,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他已把問題提呈給衛生部長,希望盡快能取得部長的回應。
醫協:公告列明
醫生巡房只能講國英語
大馬醫藥協會(MMA)主席莫哈末納瑪茲表示,該協會已告知所有醫院各部門主管和高級職員,需貼出公告列明,在病房執勤時僅能使用官方語言“國語”和英語溝通。
他對《新海峽時報星期刊》說,醫生與醫護人員間的交流應使用國語或英語,這樣也可避免引發溝通問題或影響團隊精神。
他提及,若醫生巡房時,在實習醫生或醫護人員面前無意間說了一些他們不理解的語言,如中文;在無法理解醫生真正所想表達的意思下,他們或會間接產生誤會,從而忽視病人的利益。
他補充,如果把醫生在語言上的無心之失詮釋為存有歧視意圖,這未免太早下定論。醫生應秉持一視同仁的精神,不應在實習醫生或醫護人員前說他們不理解的語言。
醫生被投訴用華語方言臨床討論
檳醫院指示須英巫語交流
(檳城19日訊)針對一些醫生被投訴在臨床討論或學術教學期間僅用華語或方言溝通的現象,檳城中央醫院的醫生承認該院確有此事,而且院長也已發指示,要求醫生們在交流時應盡量使用英語或國語。
該院不願具名的醫生說,該院的華裔醫生比其他種族多,所以難免會出現上述現象。
但他強調,若專科醫生在場,醫生們都會用英語交流,以確保所有人都清楚內容。
“不過,有時候醫生同事在聊天時用華語或方言,也會被人投訴。”
他說,在巡房的臨床討論期間,醫生在與華裔病人或家屬討論病情時,都會用華語或方言,讓他們更了解病情。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