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人權委會:關注受教育權 應設無證童學校

(吉隆坡9日訊)大馬人權委員會(SUHAKAM)兒童事務專員諾阿茲雅表示,他們希望政府可以關注國內無證件孩童的受教育權,並呼吁政府考慮為他們設立專門的學校。

她說:“我們希望可以和政府討論這個課題(無證件孩童的受教育權),我們想知道為何政府一直拒絕設立無國籍或難民孩童學校,畢竟我們有很多學校。”

Advertisement

“我知道有一些私人學校,有8名老師,但卻只12名學生,而我們還有很多孩童想要上學,這是非常諷刺的。”

德國駐馬大使彼德伯梅耶(中)在討論會結束後,與托馬斯-阿爾布雷希特(左起)、諾阿茲雅,蘇莉肯佩和特米娜合影。

她今天傍晚在德國駐馬大使官邸舉辦的“大馬無證件人士現況”討論會上發表談話時,這麼表示。

諾阿茲雅進一步指出,政府每年通過財政預算案都有給予教育部足夠的撥款,所以她希望這些無證件孩童也都可以有機會上學。

ADVERTISEMENT

“我們希望教育部能善用政府給予的撥款,能為無證件孩童建設更多的學校。”

由德國駐馬大使館舉辦的“大馬無證件人士現況”討論會,為配合國際人權日(12月10日)而舉辦,旨在討論大馬無證件人士的現況,喚起社會大眾對無證件人士處境的關注。

除了諾阿茲雅外,主講人還包括聯合國難民署(UNHCR)駐大馬代表托馬斯-阿爾布雷希特以及家庭前線者組織(Family Frontiers)主席蘇莉肯佩。

其中,托馬斯-阿爾布雷希特表示,在冠病疫情期間最大的挑戰,就是要向不同語言的無證件人士或難民傳達防疫的信息,但幸運地是獲得各民間社會組織以及非政府組織的協助,才得以更好地處理這個任務。

 蘇莉肯佩:海外生子獲公民權 輿論促成政府撤上訴

蘇莉肯佩則表示,在大馬女性公民與外籍配偶在海外所生的孩子,可以自動取得大馬國籍的法庭一案上,社會輿論在給予政府壓力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作用,以至於讓政府不得不考慮調整。

“如果沒有這些社會輿論壓力,我不認為政府會理會這一課題,因此我對社會輿論壓力推動這一課題的成功(政府撤銷上訴),感到積極。”

同樣出席討論會的尚有身為主賓的德國駐馬來西亞大使彼德伯梅耶、各國駐馬大使館代表以及人權律師兼社運活躍分子西蒂卡欣等,而主持人則為特米娜。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