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有異勿亂投醫 緊記4步驟 找對醫生看對診

(八打靈再也訊)乳癌是馬來西亞第一號癌症殺手,每年約有5000名女性患上乳癌,這意味著每19名女性中,就有1名乳癌患者,因此女性應提高警惕。馬大乳房及腫瘤整形外科顧問陳奕妃醫生指出,女性一旦懷疑自己患上乳癌,應記得4個步驟,即找對醫生、正確診斷、及早治療及定期追蹤。

Advertisement

 

陳奕妃醫生指出,女性應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來自乳癌高風險群,若發現乳房出現硬塊、表皮凹陷、皮膚色澤或紋路有異,又或者乳頭流出清澈或帶血的分泌物,甚至乳頭外形改變(如凹凸),那就務必提高警惕。

ADVERTISEMENT

 

她說,一旦出現上述狀況,女性們請保持冷靜,避免病急亂投醫,此時更應該找上對的醫生。

 

她說明,女性可尋求乳房外科(breast surgeon)醫生或普通外科醫生(general surgeon),她也提醒病人無需害怕提出諮詢第二意見的權利。

 

診斷3部曲 答案更準確

 

陳奕妃醫生在《光明日報》良醫與益多(Yakult)聯辦的“一分鐘自檢,乳癌遠離你”講座上,主講“乳癌:多一分了解,少一分懼怕”,為民眾傳達乳癌訊息時,如此指出。

 

她強調,在正確診斷方面,患者透過乳房腫瘤診斷“三部曲”取得更準確的答案,分別為問診評估、影像檢查及切片檢驗。

 

“醫生在問診評估時,會詳細地詢問病史,進行身體評估,包括視查兩側乳房是否對稱,乳頭、乳暈及乳房的皮膚有否凹陷或腫脹,也會觸診乳房、腋窩、鎖骨上窩是否有腫塊或異常。”

 

她指出,在影像檢查(imaging)方面,一般會以乳房X光攝影(mammogram)、乳房超聲波(ultrasound)或乳房磁力共振造影(MRI)檢驗乳房。

 

她聲稱,若進行切片檢查,分別有細針抽吸(FNAC)、粗針組織切片(core biopsy)、真空輔助乳房切片(vacuum assisted biopsy)及外科手術切片(excisional biopsy)。

 

早期發現 存活率達95.2%

 

當檢驗報告出爐後,若診斷為惡性腫瘤,女性一般都會問“那我是第幾期呢?還能活多久?”

 

陳奕妃醫生指出,當診斷報告出爐後,檢驗者可清楚得悉自己的腫瘤屬良性或惡性;若是檢驗報告顯示腫瘤為良性,這意味檢驗者並非患上乳癌。

 

她說明,若檢驗結果為惡性,病情可分為: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原位乳管癌(DCIS)

—原位乳小葉癌(LCIS)

侵襲癌(invasive carcinoma)

—侵襲性乳管癌(IDC)

—侵襲性乳小葉癌症(ILC)

惡性葉狀腫瘤(phyllodes tumour)

發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carcinoma)

柏哲德氏病(Paget’s disease)

 

陳醫生指出,依據馬大醫藥中心資料,乳癌第一期患者的5年存活率為95.2%,第二期為87.5%,第三期為55.6%及第四期為28.7%。

 

她勸諭,乳癌患者應及早治療,治療可分為局部治療(對病灶做治療)及全身性治療。

 

“局部治療以手術為主,也包括放射治療,全身性治療則包括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及荷爾蒙治療。”

 

40歲:X光攝影

 

陳奕妃醫生指出,乳房X光攝影適用予40歲以上的女性,可偵測出早期顯微鈣化(microcalcification,一種早期乳癌的表現),同時可偵測零期乳癌(DCIS)及侵蝕性乳癌。

 

“不過,乳房X光攝影會有輻射,且會導致疼痛,同時不易判讀緻密的乳房組織。”

 

她說,35歲以下的女性可選擇乳房超聲波,此方法較容易偵測緻密型乳房內的腫瘤,然而卻較難偵測出顯微鈣化,而且操作人員的經驗也很關鍵。

 

“若同時進行乳房X光攝影及超音波,可提高正確診斷率。”

 

至於沒有出現症狀的高風險群者,或做完乳房X光攝影或超聲波仍有疑慮者,陳醫生則建議乳房磁力共振造影(MRI)。

 

“MRI無輻射,可偵測到零期乳癌、侵襲性乳癌及多發性乳癌,也適合曾隆乳的女性。”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