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中西醫觀點】衝入冷氣房降溫隨時中陰暑 風扇吹臉可致面癱

文:張淑媚《明報》

(香港訊)來看專家點出消暑誤區,以免大家消暑不成,可能更易中暑兼傷身!現在的天氣,溫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酷熱天氣,容易中暑。

Advertisement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急症科楊小鳴醫生指出,熱病分為不同程度,從熱痙攣、熱昏厥、熱衰竭到最嚴重的中暑,“正常身體透過排汗、汗水蒸發帶走熱力,但當散熱速度不夠快,體溫過高,細胞或喪失功能而壞死,嚴重可致死亡。”

兒童、長者、肥胖人士等較高危;服用特定藥物如利尿劑或部分精神科藥都可能影響散熱能力,增中暑風險。楊小鳴建議,出門活動時可留意“暑熱指數”,尤其是長期病患,當指數達30或以上,就要採取防暑措施,避免暴曬。

毛孔突收縮熱氣致被困

對中醫而言,中暑還細分為陽暑與陰暑,中醫師蕭驪珣指出,陽暑與西醫的中暑症狀相近,而陰暑雖常見於都市人身上,卻較少人為意。“運動後或戶外工作者本身體溫很高,貪涼馬上走入溫度較低的地方,雖然為了避暑,但反而更易中陰暑!”

ADVERTISEMENT

陰暑多出現在身體經歷很大的溫差,如從高溫室外突然進入冷氣房,“本來毛孔擴張得很厲害,入到低溫環境後毛孔、微血管突然收縮;排汗能力變差,熱氣被困在體內,猶如體內在焗桑拿,易不適”,症狀如身體微微發熱,卻不出汗,想吐,沒有胃口等。預防陰暑,宜避免在高熱下出入溫差大的地方,應用溫和方法慢慢穩定體溫。

:楊小鳴急症科專科醫生      :蕭驪珣中醫師

便攜小風扇款式越出越方便,由手持“進化”到掛頸就能送來涼風。不過,中國曾有男童戴着掛頸風扇午睡,睡醒後出現面癱,與吹風扇有沒有關係?

:在中醫角度,面癱與風邪有關;天氣炎熱時毛孔打開,風邪有機可乘。當風邪吹到臉上,進入足陽明經和手太陽經時,容易引起臉部歪斜的症狀。不建議長期吹風扇,尤其是大汗淋漓時,亦不宜對正臉部、頭部、頸部等部位吹風,尤其容易產生偏頭痛、感冒;長者應避開關節部位,否則易致關節僵硬,產生痛症;小朋友不宜將風扇放入衣服內對着肚皮吹,以免肚痛。在室內時可把風扇向牆方向擺放,透過將周圍的溫度降低,幫助散熱。

:面癱又稱貝爾氏麻痹症,即控制臉部肌肉的第7條神經線發炎,暫未知成因,可能與神經線受損、受壓、出現腫瘤等有關,令到患者無法控制臉部肌肉。

男童用掛頸風扇後出現面癱,可能是被風扇壓到臉部神經,使神經線受損,不建議睡眠時使用掛頸風扇。另外,使用手提風扇時亦要小心,若風扇曾受猛烈撞擊、跌過地上,電池結構或已受損,使用時可能引起爆炸或火災。

退熱貼降溫貼頸勝額頭

以退熱貼貼額頭,散熱效果最理想?

:退熱貼雖清涼,但降溫成效沒有風扇明顯,如想增加降溫效果,可貼在血液流量大、血管貼近皮膚的位置,如頸部兩側、腋下、大腿等,當血液循環流動,接觸到冰涼物質時,就可較快將熱力帶走,冷卻血液,達到散熱效果。

:退熱貼貼在皮膚,屬物理性降溫,相比起額頭,貼在頸後大椎穴或手腕內關穴(詳文見“中醫意見”),效果更佳。不過,將冷藏過的退熱貼直接貼在穴位上,易造成不適,建議用濕毛巾抹腋下、頸部、大腿內側等位置,直接帶走汗水,更能幫助散熱。

將薄荷液噴在皮膚上“冰冰涼涼”,可助降溫?喝冰水冲冷澡降溫效果明顯?

:薄荷提供涼快感覺,是因為薄荷成分刺激到控制溫度的神經受體,錯誤發放信息,令人有涼快感覺,實際上身體並沒有降溫,只能讓人覺得舒服一點。

兩者雖可幫助降溫,不過,冲冷水澡非人人適合,需視乎身體情況,擔心溫差太大,血管大幅收縮增加心臟負荷,不建議長期病患嘗試。

:不建議。雖然可帶來短暫的舒暢,但有可能導致陰暑,因本身毛孔擴張得很厲害,突然急速收縮,熱氣被焗在體內,無法順利排汗,身體或覺不適,甚至發冷;建議喝室溫水慢慢降溫,亦可補充電解質;洗澡前可用毛巾先抹汗,散去部分熱力。

風扇不宜長期對正臉部、頭部、頸部等部位吹風,易產生偏頭痛和感冒,嚴重則造成面癱。

比起飲用冰水,中醫建議喝室溫水慢慢降溫,可避免中陰暑。

急症科專科楊小鳴醫生

中醫師蕭驪珣

刮痧消暑按穴紓緩不適

天時暑熱,坊間指中醫刮痧可消暑。

中醫師指出,痧是氣血內的毒,阻礙氣血運行,可透過刮痧活血化瘀,疏通體表經絡,將熱氣導出體外,幫助降溫。

中醫師蕭驪珣指出,刮痧較適合中陽暑的人士。當在酷熱環境,感到胃口不適、輕微頭昏腦脹,可先在陰涼地方休息,補充電解質及水分,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再試刮痧。

不過,當出現嚴重嘔吐、失去意識、呼吸急促等熱衰竭和中暑徵狀時,就應馬上求醫;“陰暑患者,較多出現腸胃不適,以中藥或其他方法調理身體會較適合。”

她說,很多人對刮痧有誤解,以為刮得愈大力,愈紅甚至變紫則效果愈好,其實,皮膚不同顏色反映不同問題。呈淡紅色或鮮紅色,代表體內有熱邪或暑氣;若是偏紫紅色,即是體內有氣血瘀阻,循環不通。另外,不是所有人都能起痧,“如本身氣虛,無法將邪氣逼出體表,難以出痧;又或病情隱於深處,刮痧也不能處理”,因此不建議盲目用力、“狠毒”地刮,否則影響外觀之餘,身體亦需要較長時間和較多氣血修復。

她提醒,小朋友、體弱長者、本身有皮膚問題如濕疹、牛皮癬,或BMI很低的人,都不適合刮痧,血小板量較低的人亦不宜,因刮痧是一個出血過程,身體或較難修復,有需要應找專業人士刮痧。

“如怕痛,或怕刮痧令皮膚左一處紅、右一處紫,平日可按壓穴位,紓緩暑熱帶來的不適。”

蕭驪珣建議下列穴位按摩,按需要可分別按3至5分鐘:

◆大椎穴

功效:升陽益氣,退熱補虛,若此穴受寒易影響身體溫度調節,或頭痛、頸痛

◆內關穴

功效:紓解食慾不振、氣候引起的胃部不適

◆曲池穴

功效:疏風清熱,紓緩炎日中暑時的高燒、潮熱等症狀

食療解熱促進食慾

持續升溫,胃口盡失,中醫擅長以食療消暑,去除體內暑氣。

中醫師蕭驪珣推薦適合炎日的食療,解熱之餘,亦促進食慾。

◆冬瓜湯

冬瓜清熱、消暑;但因冬瓜利水,本身尿頻的人飲用後或有更多小便,月經期間、容易胃痛的人都不宜多吃。

◆苦瓜

正所謂不時不吃,炎日當造的苦瓜性寒味苦,可清熱消暑、利尿;可涼拌,煲苦瓜湯或苦瓜排骨湯;但本身手腳冰冷的人不建議多吃。

◆西瓜

含水量高的西瓜是炎日水果,性寒,可助退熱;但亦因其寒涼,多吃易肚瀉,建議脾胃功能一般的人,如常胃痛、腸胃炎的人不宜多吃。

◆酸梅湯

味道酸甜開胃,生津解渴,紓緩口乾、心煩等症狀;但始終酸梅味道帶酸,腸胃功能一般的人不宜空腹飲用;另外因酸性食物具收斂特性,月經期間飲用或使流量減少,來經時不宜飲用。

◆薏仁綠豆糖水

薏仁健脾益胃、利水、清熱退火,綠豆清熱消暑;不過因兩者含一定澱粉質,糖尿病患需留意攝取量,亦不建議加入太多糖調味。

◆薄荷水

炎日宜多補充水分,嫌清水清淡無味,可加入薄荷。薄荷具疏散風熱之效,可助改善暑熱症狀。

西瓜清甜多汁,消暑一流,但屬性寒涼,不宜多吃。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