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總企業調查報告顯示 54%企業對業務增長有信心
![](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2/06/000000010529-scaled.jpg)
(八打靈再也1日訊)《2021年度中總企業調查報告——引領未來:後疫情時代的企業家精神》結果顯示,企業對未來3年的業務前景保持謹慎態度,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對企業的短期和長期業務增長保持觀望態度。
根據該報告顯示,在724家國內企業的訪問中,有54%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業務增長預測保持信心,有35%給予不確定;對企業未來3年的成長願景,有59%認為會穩健成長、29%保持現狀、10%覺得會快速或積極增長。
馬來西亞普華永道創業及私人企業合夥人范美玲說,從這次調查所得證實了我國大多數企業家仍對未來非常積極且渴望前進,而企業人士可以參加這項調查,將自身的企業與調查對象的意見進行比較和基準。
她在中總企業調查成果線上發佈會上分享調查結果時說,有51%的企業會在未來12個月採取精簡企業架構的即時措施來增加流動資金,有43%則選擇快速降低成本計劃,30%則停止或展延資本支出和其他投資項目。
“在企業未來3年發展重心方面,有71%的企業拓展新市場或客戶群、提高數碼化設備(48%)、守住核心業務(47%)、新科技和自動化(46%)、改變商業模式(40%)。”
她說,在企業未來3年的長期投資變化上,有73%的企業選擇數碼化轉型、領導能力及人才發展、新科技或自動化(72%)。
該報告指出,企業必須擬定長期戰略計劃,策劃全面的路線圖來達成企業的戰略重心,包括擁有適合和充足的資源,同時需要適當的技能及預算來推成革新,以便未來搭上全球經濟復甦的順風車。
范美玲說,大部分的家族企業仍由家庭成員掌控,當中有64%受訪者制定了某種形式的家族管理政策,仍有36%受訪者沒有製定任何家族管理機制。
該報告解釋,家族管理涵蓋多方面,如分紅政策、家族成員資格、擁有權與管理權、家族成員聘用政策等,這是給家族成員制定“參賽規則”,否則很多事情將會演變成個人詮釋或期待,一旦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出現異議,將會引起糾紛,甚至是公司結束的源頭。
馬來西亞普華永道數碼方案與稅務技術合夥人葉紹雄認為,數碼化設備已成為企業的必備元素,雖然企業把它列為首要任務之一,但還是處於落後階段。
根據該報告調查顯示,只有16%的企業擁有強大的數碼設備,遠低於亞太區域基準的33%;19%有清晰且明文記載的數碼轉型路線圖,而這對實現目標至關重要,否則數碼化轉型可能會變得複雜又昂貴。
“雖然有50%的受訪企業依賴科技取得相關數據來改善政策,但只有25%可獲得可靠和及時的資訊。”
“超過50%沒有計劃提升員工的數碼技能,這與近期一項調查結果不謀而合,該調查顯示只有38%的員工獲得雇主給予提升數碼技能的機會。”
他建議,企業不要把數碼轉型看成一個項目,因為當企業定義它為一個項目時,它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開始和結束日期,但轉型是通過數字來改善業務,因此需把它看成是一個旅程(Journey),堅定度過這個過程的高潮起伏。
對於企業戰略規劃部分,該報告指出,有55%的企業製定了戰略計劃來管理業務,48%曾和主要利益相關者針對戰略規劃進行討論,41%的公司架構和企業戰略規劃是相符的,24%有做未來12個月最好和最壞的預測。
馬來西亞中華總商會(中總)總會長拿督盧成全說,經過兩年的病毒遏制措施,許多國家已經開始放鬆邊境限制,重新開放國際旅行、貿易和投資,同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協議在2022年3月18日對馬來西亞生效,相信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可以通過與其他RCEP成員國更深入的供應鏈整合和市場接觸而受益。
他促請大家需為此做好準備,因為當準備工作遇到機會時,成功和幸運就會發生。
他認為,冠病疫情對經濟、社會和商業環境帶來了顛覆性的轉變。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及互動方式,也改變經商和消費模式包括企業運營模式、銷售模式及投資策略。
他指出,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企業要實現永續經營,就需有適時改變思維和轉型。
該報告在2021年12月期間進行,共訪問了724家全國年度營業額低於2500萬令吉到超過5億令吉的中總會員及中小型企業的回應,並加以分析集結成報告。
出席者有中總署理總會長拿督吳逸平、總秘書拿督陳鎮明、中總青商團總團長李烔良、署理總團長暨2021年度中總企業調查籌委會主席鍾秉宏。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