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bcdn.guangming.com.my/wp-content/uploads/2022/12/未命名-41213a.jpg)
(中國·北京13日訊)中國在“白紙運動”後防疫政策松綁,不過緊接著面臨配套措施因應不及的窘境,市面出現藥物短缺危機,大批恐慌民眾湧入醫院的發燒門診,人龍過多封控期間待驗核酸的規模,許多人狂打120急救中心電話求救,要求派救護車送急診,癱瘓了急救資源。
中國官方通報的新增染疫數字持續下降,約莫兩周時間就減到不到萬例,11日甚至只新增9188例,但是實際是醫療院所因湧入太多病患而缺藥停診,發燒門診被擠爆,等候看診時間往往長達6小時,甚至從白天等到黑夜都還看不到醫生。
北京並非個案,中國各地醫院發燒門診都是爆滿,隊伍中不乏坐輪椅者、老年人、幼童,更有人抱怨買不到退燒藥或燒到近40度只能居家照護。
然而官媒《北京廣播電台》一名28歲呂姓記者僅發燒38.2度卻被醫院收治,且拿到各類退燒藥,引爆民眾怒火,紛紛要她讓出病床,更痛批是特權。
《自由亞洲電台》(RFA)引述多家中媒報道,北京急救中心披露,每天通報電話高達3萬多通,大多都是輕癥和無癥狀患者咨詢,完全超過急救中心負荷量。急救電話遭到占線,排擠到重癥、危急病患需求,等於間接危害他人生命安全。
民眾掀起囤藥潮,上海等地藥房、布洛芬、乙醯氨基酚(成藥“普拿疼”的成份)用於解熱鎮痛效用藥品搶購一空,貨源吃緊也難補到貨,這波囤藥潮也燒到香港,有港人幫忙掃貨寄回中國,造成當地藥房也缺貨。
配套措施不足導致民怨難消,北京街頭也比封控期更空蕩。RFA推文指出,網傳北京東城區官方內部資料顯示,10萬管混檢中出現30%陽性,引發民眾恐慌,然而官方並未澄清。
中國發布“新10條”放寬防疫後,多省市發消費券促市場回暖,其中廣州和深圳龍華區各自發放總值人民幣3000萬元(1899萬令吉)消費券,只是網民不領情,表示疫情3年來被封控失業,缺的不是券而是錢。
中國防疫政策轉變期,專家發言成風向指標。中國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張文宏連日發文表示,中國冠病在進入“最後一程”,並最終會向季節性流行病轉變。
他認為,這次疫情的高知可能會在1個月內到來,要整體度過這次疫情,可能需要3至6個月時間。他建議,這段時間子女返鄉探望家里老人要戴N95口罩,且這個月的時間老人不要去廣場跳舞或打麻將。
中國防疫松綁後感染人數暴增,民眾瘋搶N95口罩,以致實體和網路店面的販售經常缺貨,價格也水漲船高,約是防疫松綁前的1.5至3.5倍不等。
文/圖: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