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國際

中國觀察:動態清零或延續至明年

冠病疫情在全球已經持續將近兩年半,中國以“動態清零”打贏了上半場戰役。隨著病毒出現變化,奧密克戎(Omicron)具有高傳播性和低致死率特點,導致中國的防疫成本愈來愈高,上海長時間“封城”,次生災害不斷,同時也嚴重影響經濟民生,引起爭議。香港媒體報道,預料“動態清零”可能延續到明年。

中國為嚴防疫情,除將今年6月舉行的成都世大運延至明年,甚至放棄明年亞洲杯足球決賽主辦權;不過,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催生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仍將於今年11月登場。

Advertisement

綜合港媒報道,“我是陰性為什麽要去方艙?”20歲的上海居民阿嵐在4月21日被疾控中心通知核酸異常,並要求轉運至方艙醫院隔離,但她自己並沒有感到任何不適。長居上海、從事化工產品貿易的港商俞先生,公司已經3個月處於半停頓狀態,每月要虧損2、30萬元人民幣,面臨巨大壓力,原來很少飲酒的他,如今夜晚經常要喝點酒才能入睡。

上海“封城”,通過大規模核酸檢測、嚴格的封控和集中隔離消滅Omicron。隨著Omicron病毒的殺傷力減弱,海內外都有聲音呼吁中國調整防疫政策。

上海律師斯偉江在微信發文指出,病毒的傳染性已經大大加強了,但致命性也遠遠降低了。“病毒變了,政策卻沒變,無疑是刻舟求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5月10日表示,考慮到病毒的特性及未來發展,中方的清零策略將無法持續下去,認為是時候改變策略。

不過,習近平5月5日主持中共政治局常委會,為疫情防控路線之爭“一錘定音”。會議用嚴厲的措詞指出,“與一切歪曲、懷疑、否定中國防疫方針的言行作鬥爭”,強調“打贏了武漢保衛戰,也一定能夠打贏大上海保衛戰”。

ADVERTISEMENT

中國有2.5億老年人口,只有60%多打疫苗,官方擔心放松防控可能造成大規模感染、出現大量重癥和病亡。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系退休教授展江受訪表示:“之前可以討論這兩種模式,但這次以最高層的名義定下來,這說明是一個政治決定。”

防疫演變到今天,已經不僅是公共衛生問題。3月20日,《深圳特區報》發表署名“沈仲文”文章稱,防疫路線選擇“表面上看是抗疫的理念之爭、策略之爭、方法之爭,本質上則是制度之爭、國力之爭、治理能力之爭,甚至是文明之爭。”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今年秋天舉行,抗疫成就極有可能被寫入二十大報告,官方也不容許大會前夕出現疫情反彈。

既要做好艱巨的防疫任務,又要兼顧民生經濟,肩負重擔的基層幹部和社區工作人員苦不堪言。江蘇宿遷一位社區工作者在社交媒體寫道:“連續30多天無休,同事已經累到發燒兩個了。”

文/圖:互聯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