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檢測各有優劣 心臟檢查最勁≠最好

(香港訊)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隨著冠心病發病率增加,多種檢查手段也在不斷脫穎而出。“我需要做哪項檢查?”,“這個結果是什麼意思?”等等,患者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哪一項才適合心臟病患者呢?

Advertisement

“無論任何器官、任何檢查,都沒有最準確、最好。”心臟科醫生黃任匡指出,不同病人需要不同檢查,而且不同檢查各有優劣。

簡單說,不同心臟檢查可籠統分為結構性評估,如心臟大小、結構是否正常;以及功能性評估,如心律。

ADVERTISEMENT

冠心病低危 無須電腦掃描

如何決定病人做哪一種檢查?黃任匡表示,這個問題很複雜,要視乎病人病情。他以最多人關心的冠心病為例,一個低危病人,沒有任何風險因素和病徵,根據國際指引,無須做電腦掃描檢查,但如果病人很擔心,或已有少許風險因素如高血壓,可接受功能性評估,例如:運動心電圖。

“當病人已出現病徵,有很多風險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等,懷疑患上冠心病,就可透過電腦掃描直接觀察血管有沒有收窄,或利用磁力共振觀察心肌有沒有缺血。”

黃任匡指,兩種檢查各有優劣,當電腦掃描結果是陰性,幾乎可以排除冠心病的可能,然而電腦掃描始終帶有輻射。

若電腦掃描顯示血管有50%收窄,究竟會否影響心肌供血?他說,電腦掃描不能提供答案,病人心血管收窄50%,可能仍然足夠供應心臟肌肉,貿然‘通波仔’,病人的心臟功能不會因而變好,壽命也不會因而延長。

“磁力共振檢查的好處,就是直接評估心肌供血是否足夠,注入顯影劑,觀察影像有沒有‘亮燈’和光度,可以得悉心臟肌肉的供血情況”。

高危做心導管檢查 一併治療

診斷冠心病的“黃金標準”,當然是心導管檢查。黃任匡表示,心導管檢查直接將導管和鏡頭伸入血管,觀察血管收窄的情況,還可利用儀器檢查血流,評估心肌供血是否充足,同時進行結構性和功能性評估。

“心導管檢查可以同時進行治療,但屬於入侵性,可能引發中風、心臟病、拮穿血管等併發症,因此只會安排給冠心病高危的病人。”

他舉例,之前已接受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檢查,發現有問題的病人,就要進一步做心導管檢查和治療;或之前未做過任何檢查,但突然心臟病發,被送到急症室,心電圖顯示心臟病發中,就要立即送入急症室做心導管檢查。

【Profile】

鄭:家庭醫生鄭志文醫生

提起掃描,好多人以為磁力共振最好,其次是電腦掃描,超聲波已經落後。其實不同檢查有不同目的,沒有“最勁”的檢查。

 

黃:心臟專科醫生黃任匡

想減低心臟病、心血管狹窄的風險,最簡單容易的方法,就是老人家常說,清茶淡飯,少鹽少糖少脂肪,多菜少肉。

磁力共振比電腦掃描好?

心口痛、心跳突然加速、心翳、心悶等等,是時候做一個心臟檢查。

鄭:40歲的陳先生身體檢查,體重、血壓一切正常,不煙不酒,定時運動,沒任何心臟病徵狀。但他要求做一個“最準確”的心臟檢查,問電腦掃描或是磁力共振較好。其實,不同檢查有不同目的,並不是“最勁”的檢查等於最好。

黃:非常正確。不同病人在不同情況,需要不同檢查。很多人有誤解,以為磁力共振勝過電腦掃描。事實上,以冠心病為例,要檢查心血管有沒有收窄,電腦掃描比磁力共振清楚;電腦掃描可以準確排除一個人是否患有冠心病,但電腦掃描帶有輻射。而磁力共振可以檢查病人心肌有沒有缺血。

以陳先生的情況,沒有任何病徵,屬於低危,按照國際指引,無須做任何掃描。但若他很擔心,或已出現少許病徵,建議做一些功能性評估,例如運動心電圖較適合。

功能評估 vs 結構檢查

鄭:很多人認為,靜態心電圖沒有用,運動心電圖較好,而隨着心血管造影普及,大家又覺得運動心電圖沒有用。做身體檢查,真的愈新愈好?

黃:靜態心電圖和運動心電圖,至今在心臟科檢查中擔當重要位置。靜態心電圖屬功能性評估,如評估病人有否心律不正,而運動心電圖則進一步檢查心臟功能,在施加壓力、增加負荷時,會否出現心律不正或心臟缺血。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資料。至於電腦掃描,屬於結構性評估,檢查血管有沒有收窄。

舉一個例子,像檢查一輛車,電腦掃描檢查輪胎有沒有漏氣、油缸大小、配備是否齊全;而心電圖則檢查車輛運作是否正常、行駛速度等。是兩種不同的檢查,提供不同資料。

心跳時快時亂 需長時間監察

鄭:陳先生做了心血管檢查,結果正常。但他有時會感到心跳加速、亂跳,當去到醫生診所檢查,又沒有問題。陳先生問:“血管造影檢查結果正常,是否不會有大問題?有沒有需要跟進檢查?”

黃﹕心臟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器官,可以有很多問題,冠心病只是其中一種。血管造影檢查正常,代表心血管暢通沒有狹窄,沒有冠心病;然而,心臟仍可能出現其他疾病。陳先生感到有時心跳快,甚至跳亂,可能是心律不正的徵狀。心律不正可以是偶發性,時有時無,病人在醫生處檢查時可以完全正常。因此,一旦出現這些病徵,就需要一個詳細檢查,例如:24小時心電圖,甚至長期(二周)監察不正常心跳的事件監察器等,找出偶發性的不正常心跳。另外,陳先生亦可能需要驗血檢查,因為甲狀腺病、貧血等疾病,都可出現心跳徵狀。

超聲波不落伍 簡單快捷

鄭﹕提起掃描,人人推崇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超聲波已被指不夠先進。心臟超聲波有何用途?什麼情況需要心臟超聲波?

黃﹕雖然磁力共振和電腦掃描的科技愈來愈先進,但超聲波仍然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超聲波的優點是簡單、快捷、便宜;而且超聲波可以同時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例如有沒有先天性心臟病、心瓣問題、心漏、多了血管或少了血管等。

在一些情況,不能接受電腦掃描和磁力共振檢查,就要靠超聲波檢查,例如孕婦不可接受輻射;又或一些緊急情況,如手術期間遇上突然事件,超聲波可以簡單快捷地,在數分鐘內評估到病人心臟最新的情況。

驗血也可評估“心事”

鄭﹕除掃描外,驗血也可以檢查心臟病。除了透過評估血糖、膽固醇、血壓、年齡、性別、體重、吸煙等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普查外,驗血與心臟病有何關係?

黃﹕驗血在心血管檢查十分重要,除了上述的危機因子評估,還需要檢查一些疑似心臟病的疾病,如甲狀腺病、貧血等,因為這些疾病會影響心臟,而且徵狀與心臟病相似。

另外,科技日新月異,新的血液檢查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有助評估心臟病風險高低。因為近年研究發現,冠心病是心臟血管出現粥樣硬化,其實是微發炎反應,透過檢查高敏感度C反應蛋白,可以知道身體有沒有發炎情況,藉此簡接評估冠心病風險高低。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