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下秧採收耗工 只有新年暢銷 芽菇只為一季春節

(怡保26日訊)每年農曆新年都成為最受歡迎年餅之一的“芽菇餅”,把芽菇銷量推上最高峰。雖然我國市面上的芽菇主要是從中國進口,但霹靂州珠寶瓜拉光仍能找到栽植芽菇的水田。只是,芽菇是冷門的農作物,最暢銷的季節僅於春節期間,儘管中秋節是另一個高需求量的佳節,但只佔新年的三分一或一半,因此採收工人必須分秒必爭完成採收,否則年過了,再豐碩的產量也沒有市場需求,銷路停滯,只好停止採摘。

Advertisement

生長在水田中的芽菇,也稱作茨菰、慈姑或慈菇,但本地芽菇呈圓錐形,體積只有中國芽菇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一而已。

供給年節的芽菇,是從農曆臘月初一開始採收和保存,待尾牙後陸續推出市場。

ADVERTISEMENT

如慈母孕育孩子  也稱慈姑

芽菇年菜的烹調方式,一般是用來蒸臘味,或南乳燜炒豬肉,味道清爽,口感有點像馬鈴薯,但更加脆口。

有的人在新年以前,將芽菇種在空罐子,水位高出沙土一兩寸,待長出綠葉,便置放在神桌供奉。

近年關,也是採收工人最忙碌時刻,他們各自坐在水位五六寸的鬆軟淤泥上,伏下身子,從一株株的植物根部四週,摸索一根根約一尺長的枝莖,然後採摘頂部直徑逾3公分,屬於肉質球莖的芽菇。

芽菇長出水面的綠葉呈箭頭形狀,由兩尺長的葉柄撐住;每株植物約生出20顆芽菇,每根枝莖只有一顆芽菇,皆朝向水面的陽光生長。

芽菇是從植物根部生成,猶如慈母孕育出來的孩子,慈姑一名由此由來。

正因為坐在水中彎身的採收工人被綠葉叢遮掩,因此從芽菇塘望去,往往只聞其聲,不見其人。

中秋節插秧供應新年需求

現年38歲的鄺國忠,家中只有他接手父親的芽菇種植業,迄今13年。他受訪說,新年芽菇務必在中元節和中秋節期間插秧;如果是舊塘翻种,只需4個月半便成熟,新塘則是花上5到5個月半,差別在於新塘地質硬實,須根難以往下伸展,故所花時間稍長。

“不過現在的天氣變化難以預測,遇上雨天,收成期更久,不如預算長一點的時間,提早下秧;因為時間上稍有失誤,趕不及新年以前採收,我們也是在看天吃飯。”

他記得,4年前,當時應該是在時間非常緊湊情況下播下秧苗,加上有的水田改去種植蓮藕,所以產量跌了五成。”

每年維持6千公斤產量

鄺國忠目前在30個大小不一,等於6英畝面積的水田栽種芽菇;迎合新年市場需求的芽菇,平均一英畝採收1000公斤。

他說,每年只是維持6000公斤產量,主要供應到吉隆坡,這是市場剛好飽和的數量,再增多的話,就會供過於求,價格跟著下滑,對於農民來說,就變得不划算了。

一批芽菇可以收成兩三趟,每趟介於二三十天,第二趟的產量明顯減半,變得越來越少,芽菇卻越長越靠近水面。

新年以後,芽菇田不能改種其他比如蓮藕的短期農作物,而是必須保留塘中的芽菇種,作為下季應付中秋節的秧苗;翻種時,選擇碩大的秧苗,先起秧與剪掉葉子,只留下六七寸及短根須即可,在種下時,每株之間保持一尺半的距離。

需求減改種蓮藕

鄺國忠說,在霹靂州,珠寶一帶過去曾流行栽種芽菇,當年人們每逢佳節,連清明節、端午節、冬至和尾牙都會烹煮芽菇,但隨著時代改變,越來越少人食用芽菇,除了過年和中秋節,平時可說是無人問津。

“為了生計,農民逐漸改種一年到頭市場需求穩定的蓮藕,而且每隔3個月就有收成,或是兩樣農作物一起栽植,我的伯伯和叔叔也因此換去種蓮藕。”

他不諱言,芽菇從犁地下秧到採收和保存的過程中,功夫相當多,且為了保住秧苗,不能隨便清塘,加上肥料價格水漲船高,管理不當,隨時面對虧損,風險相當大。

最怕飛禽鴨子啄食

飛禽是芽菇的天敵,白天鳥類飛來水田覓食,晚上輪到鴨子和鴛鴦,經過啄食的芽菇,從缺口開始腐爛;鄺國忠唯有鋪網罩住水田防範,不然,嚴重起來恐怕六七成產量付諸流水。

他說,栽種芽菇,除了注意水位,還需要保持泥土的暖度。

“旱天必須汲水,但雨天造成水位過高的話,沖走水中肥料和拖慢芽菇生長之餘,蟲害和病菌跟著來襲,也會惹來破壞田中農作物的螺。”(BPK)

每隔1天翻芽菇挑出發霉腐爛

最考驗鄺國忠的,是採收以後芽菇的保存問題。

每相隔一天,他就要翻一次儲藏槽中數百公斤,乃至上千公斤計的芽菇,從中挑出發霉、腐爛和過嫩變軟的,否則就會迅速蔓延。

“一顆壞芽菇,一天之內可以影響到週邊約3公斤,散播速度驚人。”

他說,邊翻邊挑的步驟十分重要,因此翻一槽花上兩三句鐘,一天需要翻上兩三槽,每座槽的體積是長10尺、寬4尺、高2尺,可以存放800到1000公斤,積存過多的話,芽菇大量聚熱也不行。

一顆壞了會迅速蔓延

他續說,芽菇宜收藏在陰涼的地方,不能受到陽光照射,芽菇表面轉青變質,味道會跟著苦澀,也容易冒芽,一天能長上2寸;同時,每天早晚必須為槽中的芽姑澆水,讓每一顆都保持濕潤,但不能過於潮濕,否則會爆裂。

“翻的時候,不能太用力,避免芽菇上的燕尾斷開,變得不耐放;至於壞芽菇四週的芽菇,必須泡在水中一段時間,防止發霉。”

由於採收需要大量人手,故翻芽菇的工作,由鄺國忠單獨挑起;介於尾牙和謝灶的一個星期,鄺國忠忙於洗淨芽菇上的淤泥,搬上羅里出貨的芽菇,不折不扣是經過精挑細選與千挑萬選。

採收工人年過半百

年輕人不願涉足,故採收工人的年齡都在半百以上,已是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鄺國忠最高峰是聘用了15人,目前只剩下6人,最年長的已70歲。

採收工人在清早7時天剛亮的時候便下水,一直泡在水中直到下午2時許,一個人每天最高可以摘40公斤,工資是每公斤4令吉。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