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東西明周刊

【食古不化】文冬口牛腩粉炭火熬成精華

牛腩粉湯底甘香,牛肉酥軟、牛肚爽口、牛筋綿滑,吃完牛腩,牙縫裡不留一條肉絲,白蘿蔔更是入口即化,甫送入嘴裡,來不及嚼一下就在舌上化了。

Advertisement

以炭火長時間熬製出的一碗美味精華,肉質酥軟、牛肚爽口,白蘿蔔更是入口即化。

外地遊客前來怡保,通常到戲院街排隊吃芽菜雞和逛土產店,識途老馬則會直奔戲院街的街尾,衝着文冬口茶餐室的牛腩粉而來。

這家80年老字號的招牌主打西刀魚丸和釀料,店內沒有餐牌菜單,新顧客都是看上琳瑯滿目的各式新鮮釀料,有湯煮的魚丸肉丸、釀豆腐、茄子、羊角豆等,油炸的有釀腐皮、沙葛、雲吞等,配上新湯、乾撈粉麵或客家麵。

文冬口茶餐室的第一代東主謝熾昌是客家人,拿手美食是客家釀豆腐,不過,愛吃牛肉的老顧客,肯定不會錯過他的牛腩粉。

ADVERTISEMENT

牛腩粉湯底甘香,牛肉酥軟、牛肚爽口、牛筋綿滑,吃完牛腩,牙縫裡不留一條肉絲,白蘿蔔更是入口即化,甫送入嘴裡,來不及嚼一下就在舌上化了。

牛腩以炭火慢熬才能煮得鮮美入味,謝佩珊堅持不改用煤氣爐,保持祖傳的好味道。

用火炭熬湯味不同

這不是誇張的形容詞,兩塊蘿蔔已在湯裡熬成無可比擬的美味精華,沒有半絲纖維渣,只有滿口甜香。

在其他地方吃到的海南牛腩粉湯底較香濃,也有特別調製的乾撈汁,濃醇開胃;怡保流行的廣東牛腩粉,湯底講究長時間熬出牛肉牛骨的清香鮮美,甜而不膩。

文冬口第三代女東主謝佩珊說,牛腩粉的湯底以炭火通宵熬足至少10個小時,在她接手以後,仍堅持用火炭來熬湯。

用煤氣爐只需三四個小時就能煲好湯底,但牛肉牛骨的精華也未能徹底釋放到湯裡,只有炭火慢熬,牛腩才能真正入味、湯頭特別甘美。雖然多工又耗時,但這份火候是無可取代的滋味。

每天新鮮製作的釀料粉是文冬口茶餐室的招牌主打,深受顧客歡迎。

章記牛腩粉恐失傳

店裡的食物大都是手工製作,每天新鮮採購的西刀魚和牛肉,從起肉打魚膠做釀料、清理牛腩到熬湯煮料,謝佩珊一絲不苟跟足阿公的做法。

說起牛腩粉,許多怡保人首先想到糖水街47號檔的章記。第一代東主李章從1940年代在戲院街擺攤,其子女約30年前把檔口遷至糖水街至今,聲名遠播。

章記的幾個姐弟妹從小就幫父親開檔,一做就是一輩子,至今高齡七八十歲仍親力親為守住老檔口,儘管年事已高,他們曾表明無意把手藝傳給外人。

章記的湯底和文冬口的風味大同小異,創辦歷史也相近,可惜章記的老味道或有一日失傳,幸而文冬口後繼有人,是老饕們額手稱慶的事。

年輕的謝佩珊親力親為製作釀料與熬湯。

疫情改變 日夜作業

文冬口釀料與牛腩粉早年以三輪車在市內兜售,第二代東主謝冠強於1980年代在怡保文冬新村的路口處開店,取名為“文冬口茶餐室”。直至2003年,茶室遷至鬧市的霹靂東安會館樓下,仍保留舊店名。

文冬口釀料數十年來只開夜市,從下午6時營業至深夜11時,街場一帶有多家夜店,酒客小酌幾杯後前來享用暖胃的釀料和牛腩粉,尤其週末夜肯定爆滿。

由於生意火紅,顧客須到檯櫃先領取號碼牌,等候員工前來點餐,不時有顧客投訴遭遇不愉快的用餐體驗。

2020年初迎來前所未見的疫情之後,夜市飲食生意大受衝擊,謝冠強也決定退休,女兒謝佩珊毅然接手,在逆境之中把老味道傳承下去。

政府先後實施禁止堂食和限時營業至晚上8時等措施,逼使謝佩珊改變數十年來的傳統作業,2021年6月起增設早市,從上午10時便開檔。隨着市場重新開放,文冬口的營業時間調整為早上11時至晚上10時。

這天選在下午時分上門用餐,悠然自在細嚐牛腩湯,不必在晚上和假日的繁忙時段挨餓久候。

面對疫情衝擊,原本只做夜市的文冬口釀料牛腩粉改為早市至夜市。

文冬口(魚丸、釀料)茶餐室

75, Jalan Theatre, Taman Jubilee, 30300 Ipoh, Perak.(每逢週日休息)

開在怡保戲院街街尾的文冬口茶餐室,是傳承第三代的老字號。

本報特約•戴志強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