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哪一年或哪一款的Lou Pepe系列作品,对比利时天然发酵酸啤迷来说,能喝到就是幸福时光,除了因为这是相对来说不算常态款系列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系列无论是酸樱桃/覆盆子还是纯酸啤,三个分类作品都是优质作品代名词。 过去十二个月喝了些什么让人留下较深刻印象的作品,是个人对不同年度Craft Beer探索的总结方式,个人因为并不像好些啤迷朋友那样一旦开喝就会用评酒App留下酒评记录,每次都是看照片回想有哪些是去年让人留下较深刻印象啤酒或蜜酒作品,某种程度也算切题。 去年和本地分享会成员们只有过两次聚会分享,而且也不是全员到齐,加上近些年绝少在家独啜,意味着去年试过的不同啤酒/蜜酒数量相对不多,不过以作品水平来看还是喝了好些高质佳酿。 去年喝过最有印象酒单如下(没有先后高低,排序只是信手): Side Project── Double Barrel Derivation & Derivation Grand Cru 可以在本地喝到两款不同的密歇根顶级酿坊大黑啤作品,放在几年前实在是想像不到的事,主要因为Derivation系列作品是会员制才能买或只能在美国酿坊品饮室才有机会买到喝到,去年通过分享会成员的共享喝到这两款大黑啤是啤迷的喜悦时光,虽说是同个系列,但两款作品因为不同的桶陈选择以及本质上的混酒区别,自然有着不同风味表现,前者香草风味非常浓郁并带有明显波本酒桶风味影响,后者因为用的是巴西木质酒桶,香草中更多带出烤椰子棉花糖风味。 Floodland── Seekers After Light 适逢跟我同时期到访东京的美国啤迷朋友带来分享的美国小酿坊亚洲难寻农场风格啤酒,佐以酿酒葡萄果渣和油桃浸泡陈放提味而成,由于是在酿酒师酒标建议最佳赏味期间喝,整体水果香气明显,口感轻盈温和中微酸带回甘,是易喝但绝不单调的作品。 Pips── Fade 蜜酒可以有很多不同风味表现变化,虽然主要酿造原料一定必须是优质蜂蜜,但高质蜜酒作品肯定不会只是单调无趣的一味甜,这款以覆盆子为主轴作品让去年圣诞分享会上喝到的所有人都赞赏作品,浓郁的水果蜜糖香味气息以及犹如液体果酱般厚实酒体,以水果入酒的蜜酒作品来说,这是稍微“重口”,但绝对会带来高质味蕾享受的一款。 Smooj── Pina Colada 技术层面上既不是啤酒也不是蜜酒的作品,这实际上是酒精气泡水(Hard Seltzer),作品来自美国酿坊Homes旗下副品牌。喝过几款不同水果或鸡尾酒概念作品中,以这款凤梨椰汁类果泥气泡水最出色,既有凤梨风味也有明显椰子风味,相对较浓郁酒体也让人感受到有异于一般气泡水那种单薄的泡沫感,让整体口感更丰富厚实。 Test + Root & Branch + Hudson Valley── Continuum of Infinities 从东京带回本地分享的美国新酿坊合酿作品,虽然评酒应用程式上评价高,但实际开喝前并没有抱什么期望,部分原因在于这是日本进口商从美国带进市场的作品,基于运输和处理过关税过程以及储藏方式都有可能对气候温度更敏感的IPA作品带来退化问题。因为上述考量,开喝时对作品啤酒花鲜香程度,以及身为一不小心就会酒精味涌现的三倍印度淡啤(Triple IPA)的均衡易喝表现感到惊喜,在少有能在本地喝到高质印度淡啤情况下,是去年让人喝了开心的一款啤酒花作品。 Cantillon Lou Pepe Gueuze 1999 可以这么说,无论是哪一年或哪一款的Lou Pepe系列作品,对比利时天然发酵酸啤迷来说,能喝到就是幸福时光,除了因为这是相对来说不算常态款系列之外,更重要的是因为这系列无论是酸樱桃/覆盆子还是纯酸啤,三个分类作品都是优质作品代名词,能在东京分享会喝到像这款有一定“岁数”作品更是意料之外收获,岁月没有让作品风味大幅减退,相反的酒体气泡表现依然生动,木桶风味和霉香中酸度适中加上类皮革气息,让人自动慢下来的一款。 光明日报特约/CT Blog ( cttai.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