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零廢棄生活三之三】吸管 微粒 塑膠袋污染大循環 人類食惡果

我記得看過這樣的一段環保電視廣告:用完即丟咖啡杯堆積如山,西裝筆挺的男人站在旁邊的懸崖高處,剛剛丟棄的杯子從垃圾山頂翻落,一個倒帶,咖啡杯回到男人手裡,醒目的字幕打着:每日若干咖啡杯被丟棄,少丟一個的掌控權在你手中云云。這則廣告讓我聯想到馬來諺語“Sedikit-Sedikit,lama-lama jadi bukit”,反過來說,sedikit-sedikit一樣可以讓山丘恢復成平地——這裡說的是垃圾山。

Advertisement

隨着社會發展腳步加疾,因為便利而生產的用品和包裝充斥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每天往垃圾桶丟棄的塑膠垃圾,如:食物包裝、一次性餐具、塑膠袋、吸管、各種塑膠瓶罐等等,都在掩埋場堆積成高山,一些塑膠垃圾甚至通過河道,流向大海,污染海洋,威脅着生態。

若人人奉行年減百億垃圾

ADVERTISEMENT

科學家已經證實,由塑膠垃圾分解而成的塑膠微粒,不但被魚蝦蟹吃進肚子,回到餐桌上,同時也混在泥土裡,飄在空氣中,像拋出去的迴力鏢,正返回頭危害人類健康。

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保護地球環境,人人有責。做環保,其實可以很簡單,只要留意少丟垃圾就行了。試想想,假如全馬逾3000萬人口每人每天少丟一個垃圾袋、一根吸管或一樽礦泉水瓶,我們的垃圾掩埋場一天就可少掉3000萬個塑膠垃圾,以此類推,10天少掉3億,30天少掉9億,一年減少的份量可高達百億,若稍加努力,每人每天少製造兩份垃圾,不消50年,減少的垃圾有1兆那麼多呢!

“Sampah, Menyampah”     塑膠吸管危害生態

2017年3月,包括Carolyn Lau在內的5個人,為了推動全民醒覺運動,決定成立“Sampah,  Menyampah”社群,他們的官方面子書上這麼寫着:邁向乾淨、健康、不受污染以及活力十足的馬來西亞。

想要建立良好環境,當然需要全民支持,“Sampah, Menyampah”期望我國人民能夠有擔當,為保護生態環境,養成良好消費習慣。他們的首項運動:“不要吸管” (Tak Nak Straw),目的在提醒普羅大眾,塑膠吸管對生態造成的傷害,並鼓勵大眾拒絕使用吸管。

“Sampah, Menyampah”在配合“不要吸管”運動而剪輯出來的影片中,有個片段特別教人揪心,那是生物學家用鉗子,將堵塞海龜鼻孔的吸管夾出來的血淋淋畫面。

作為“不要吸管”運動推手之一,Carolyn Lau說出她的觀點:“塑膠吸管有百害而無一利,它不能回收,不能被分解,這個我們只用幾分鐘的東西,將永遠存在,危害地球環境。”

Carolyn Lau本身擅長廢物利用,用過的吸管、麵包標籤、牛奶盒裝,經過她的巧思,統統變成很酷的吊燈,她廢物利用製作出來的6盞吊燈,曾經參與一項藝術展出。

因為在乎環境問題,Carolyn Lau才會全心投入“Sampah, Menyampah”義務工作,通過這項義務工作,她在過去一年裡,結識到無數志氣相投和出色的人物,對她而言,那是千金難買的經歷。

部份餐廳支持不要吸管

目前,“Sampah, Menyampah”幾名志工分工合作,為創造美好的社會而努力,他們當中,有人負責與在家教育(Home School)群組接觸、有人從私人學校方面着手、有人當解說員、有人負責遊說餐廳加入“不要吸管“運動。

他們遊說過的咖啡館和餐廳,部分願意作出調整,其中有一家只在顧客要求下才提供吸管;另一家則在提供吸管的時候,向顧客解釋塑膠吸管對環境的傷害,並鼓勵顧客選擇不用吸管。

“不要吸管“運動可說是針對人類陋習的革命,但凡變革必有反抗,“Sampah, Menyampah”從餐廳反饋得知,有些顧客會因為飲料沒有附上吸管而勃然大怒。他們瞭解到,許多人愛用吸管喝飲料,故提出選用玻璃、鋼製、紙張或有機吸管作為替代的建議。

為了迎合群眾需求,“Sampah, Menyampah”也在網上售賣竹吸管,以賺取微薄活動基金。Carolyn Lau在她家廚房向我展示他們售賣的竹吸管:“竹吸管是有機物,可以被分解,不過清潔工作相當繁瑣,我們會先清洗、蒸煮和晾乾過後,才拿出去賣。“詢及竹吸管是否存在衛生問題,Carolyn Lau露出忿忿不平的表情:“很奇怪,沒有人會問塑膠吸管衛生問題,大家理所當然地認為塑膠製品是乾淨的,然而,塑膠真的乾淨嗎?假如你去留意茶室擺放吸管的位置,你會發現那些吸管很可能被污水濺過,或昆蟲爬過……”

對Carolyn Lau來說,戒用吸管,簡直輕而易舉,她認為,人類的嘴唇構造獨特,可以直接從杯子或瓶中呷取飲料,沒有必要使用吸管。

正如字面上的意思,“不要吸管”運動的終極目標,就是不再使用吸管。

自攜瓶罐 BYOB鼓勵重複使用

BYOB店面不到正常店鋪的一半,小小一家店卻有宏大志向,那志向和錢沒有關係,卻和環保有關係。

BYOB是Bring Your Own Bottle的縮寫,意思就是讓你帶自己的瓶罐。這家店賣的是散裝清潔劑,從洗衣液、衣服柔軟劑、漂白水、洗碗液、油垢溶液、地板清潔劑,到汽車清潔劑都有。小小店舖左邊架子上放滿一瓶瓶五顏六色的清潔劑樣本;左邊牆上標明價格,價格最便宜的有1公斤2.80令吉的洗碗液,最貴的有1公斤20令吉的有機消毒殺菌劑;店舖外面放了一個機器人造型的垃圾桶,歡迎路人捐獻用過的塑膠瓶罐,旁邊貼滿各種塑膠瓶罐的小黑板寫着:Reuse, Refill, Reduce;Save Earth, Save Cost。

店主王美菁曾經在德國生活過3年左右,她說:“在德國,丟垃圾要付錢,就算回收也一樣,回收物件越多,付的錢越多。”為了省下垃圾處理費,她儘量自備購物袋、重複使用塑料容器,慢慢的,便養成垃圾減量的生活習慣。回到馬來西亞,她見國人濫用塑膠製品,覺得很不是滋味,在四處打探散裝商店的時候,她結識到BYOB綠色概念創始人Wilson Lai,開始動念為環保出一點點力。

王美菁道出創業的始末:“Wilson Lai有家清潔劑工廠,他也做自備容器的散客生意,我家清潔劑都是向他購買。”為了減輕對環境造成的負擔,Wilson Lai提出“自備瓶罐”的想法,希望藉此改變顧客消費模式,他號召同樣愛護地球的人成為經銷商,王美菁因為具有同樣理念,毅然選擇在Damansara Kim這個地方,做起售賣散裝清潔劑的生意來。

賣無毒清潔劑 是體力活

開始的時候,BYOB全馬大概只有五六家店,但都撐不了多久紛紛關門大吉,王美菁經營這家店已經踏入第六個年頭,其中的挫折感只有自己知道,她說:“清潔劑畢竟是便宜的東西,二三十塊錢可以用一個月,就算常客,也不可能天天消費。我們在前面兩年都在貼錢,去年開始,總算有盈利。“BYOB在最初的第一年,碰到許多反對的聲音:“那時候,大家才剛剛開始熱衷於回收,你忽然說,別回收了,要重複使用,沒有幾個人接受得了……”讓她堅持下去的,是一顆想保護地球的心。

王美菁目前售賣的清潔劑,都是無毒配方,其中有一個系列採用的是有機植物成份,因為沒有添加起泡劑或濃稠劑,常常讓人有過於稀薄的錯覺感,讓她不得不妥協,稍作調整。

對嬌小的美菁來說,做這門生意頗考體力:“來貨時,一大桶、一大桶的清潔液搬運起來非常吃力!”不久前,她開始僱傭一名年輕員工,讓他分擔一些粗重的工作。

王美菁覺得,提倡綠色生活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她在店舖牆上貼着一排有關垃圾的照片,方便她敘述垃圾危害環境的故事,她的兩個女兒在她的薰陶之下,也成了小小綠色鬥士,說故事能手。

她希望,不久的將來,“好時光會到來。”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