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雪州議會】依茲漢:全方位計劃 雪料耗資70億治水防災

(沙亞南15日訊)掌管雪州基建、公共設施、農業及農基工業事務行政議員依茲漢披露,雪州通過結構型的治水計劃和非結構型的水災預警系統,進行防洪管理,以減輕水災造成的危害損失,並估計雪州需70億令吉來進行治水防災。

他今日在州議會回答公正黨武吉蘭樟區州議員黃潔冰,關於去年12月中發生的雪州大水災透露,州政府在2022年撥款5795萬令吉予雪州水利灌溉局,以在從2021至2025年的第十二大馬計劃(RMK 12)下,落實7項防洪治水計劃。

Advertisement

依茲漢解釋,去年12月17至19日發生的大水災,最大原因是超乎異常的降雨量,在沙亞南和下游地區的雨量高達300毫米(mm)甚至500毫米,令排水系統不勝負荷。

他說,由於遇上海水漲潮無法排出洪水、一些地區低於河流水平面、一些水泵房和水閘口因水災造成停電無法操作、部分發展區的土地被填高,導致雨水往低窪地區流去,這些都是造成大水災的因素。

依茲漢指出,州政府落實的結構型治水計劃,有建造防洪堤、擋水牆、排水隧道、疏導分流的排水溝及攔河壩等。

他說,在蓄洪設施方面,有地下蓄洪、地面蓄洪、縱向與橫向蓄洪、及多層次蓄洪池。

ADVERTISEMENT

“在高風險地區興建,具裝備遠程數據採集和監控系統(SCADA)的水閘門和抽水泵,水門可經由電腦和智能手機操控自動開關和進行監控。”

他表示,其餘治水方案有拓寬挖深河道及提升排水系統。

依茲漢:雪州需要70億令吉來進行全面治水防洪工作。

災前發布警報

至於在非結構型的預警方面,依茲漢透露,水災預警系統計劃(PRAB)根據大馬氣象局的天氣預測,能在季候風期預測到7天後的水災警報,並在兩天前發布警告,以及海平面浪潮高度;至於閃電水災的發生,則可在1至3小時前發布。

他說,水災預警系統可對季候風水災區發布的警告,從過去的6小時前,提前到2天前,以便位於災區的相關機構和居民,可做好撤離準備。

他表示,雪州從2021年9月採購這項預警系統,預料可在2024年3月31日全面完成,概括偵測、預測、發布警報和傳播。

他指出,PRAB預警已在東海岸州屬落實多年,但雪州是去年尾面臨第一次的史上嚴重大水災,對大臣辦公室和他及許多官員都措手不及,所以決定引入更精準的水災預警系統,加強防範。

“我們沒有過經驗處理這樣的大水災,畢竟過去都是閃電水災情況,大臣辦公室和我的都日以繼夜處理解決大水災後患。大水災時我詢問水利灌溉局,官員告知都被洪水受困在大道和家里。”

須各部門配合執行

依茲漢解釋,PRAB只是一套預警系統,要發揮功能更重要是各部門的執行,因此必須要有從上而下的傳達。

他說,水災主要分成3項處理應對,即1.建造更多的蓄洪池,因如今超大的雨量已非下在上游,反而是在下游和城市地段,因此當局需統計和稽查全州的所有湖泊為蓄洪用途、2.研究河道等排水系統及3.除了把洪水排向大海,也探討在巴生港口英達島興建地下蓄洪池可能性,以便在漲潮時,能把海水暫存在地底,而甚於無法排出大海。

他表示,基於有1000個國能配電站被浸泡在水中,除了造成停電,許多電訊塔因失去電供而無法操作導致通訊中斷;水閘門也因停電無法操作,其一解決做法是要在最快時間運抵流動發電機,以開啟水門排洪。

州政府加強蓄洪設施的管理工作,有備無患應付水災發生。(檔案照)

收集數據預測水災警告

依茲漢指出,預警方案尚有設立水災警報系統的水文(hidrology)站網絡,收集和處理水文數據,為預測和發布水災警告的依據。

“通過雪州水災詳情官網(infobanjir)開發監督水災系統,提早對公眾發布河流水位上升、降雨量和監控閉路電視拍攝到的數據。”

他說,州政府將設定需依照對環境友善的排水指南,作為新開發區的強制遵守條規。

他表示,綜合型的河川開發和防洪管理,有助於在結構型和非結構型的防洪計劃,給予更均衡的概念。

他指出,當局會對河川、防洪及排水大藍圖進行研究、對集水區範圍的發展開發、土地維護和高原土地運用進行有效管理、制定出水災受災地圖,以評估災情危害減少損失、重新研究雪州水務管理機構(LUAS)和雪水務管理公司(Air Selangor)下轄的水壩能力與運作,探討冷岳河水壩及士毛月河水壩也具備防洪功能。

水利灌溉局獲5795萬撥款

依茲漢披露,州政府今年撥款5795萬令吉予水利灌溉局,包括1200萬令吉用於防洪治水計劃的今年開支,該計劃總額為2億5315萬令吉。

“其他有開發排水系統的年度開支920萬令吉(計劃總額1億1300萬令吉)、開發河川計劃年度開支1560萬令吉(總額8390萬令吉)、開發水資源和水文系統年度開支120萬令吉(總額600萬令吉)、開發對環境友善的排水系統年度耗資900萬令吉(總額5330萬令吉)、海岸開發年度開支520萬令吉(總額2490萬令吉)及機械和電機基建開發年度耗資400萬令吉(總額1175萬令吉。)”

他說,在大水災發生後,州政府透過水利灌溉局展開的恢複舉措,包括耗資3967萬5000令吉,落實37項緊急挖深河道、湖泊和流動水泵計劃、耗資918萬令吉進行12項危急處理工作,包括修理損壞堤壩、購買流動發電機及裝設水災警報系統。

他表示,州政府動用4586萬令吉本身撥款,進行92項加固河堤和河岸、協調河道及海岸、抽水泵和水災口的工作。

“另有2000萬令吉來自聯邦政府撥款,涉及80項維護河道防洪工作。”

去年12月18日沙亞南太子園的大水災,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人命傷亡。(檔案照)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