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雕出生命力完結篇】葉壽溪無師自通46年雕木樂

現年71歲的木雕師傅葉壽溪出生自中國福建省南安,11歲那年與家人下南洋,從此在檳城落地生根。他原本從商,卻在25歲那年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學會木雕。

Advertisement

“舊時,本地華人家庭供奉的神像都是從中國進口。但在六十至七十年代中國文革時期,當地局勢不穩定,本地華人欲從中國引進神像變得很困難。這使我萌生學習木雕,親手雕刻神像的念頭。”

1972年,他四處尋找師傅欲學習木雕,卻沒有人願意指導他。在苦無對策之下,他唯有自行觀察廟宇裡的神像,藉此摸索木雕技巧。

ADVERTISEMENT

他先到廟裡,從不同角度拍攝神像的照片,然後將照片帶回家裡,以便雕刻時作為參考。由於當時他找不到任何專業的雕刻工具,於是,他到文具店購買學生使用的雕刻刀來雕神像。

“因為沒有師傅指導,我唯有自行摸索,由於學生用的雕刻刀不夠鋒利,因此,我當時花了一年時間才雕出第一尊神像。迄今,這尊神像依然供奉在我家裡的神台上。”

包辦多間神廟木雕工程

當他完成第一尊神像之後,將神像帶到廟裡開光。由於他的手藝精巧,當時他所雕的第一尊神像獲得許多善信的讚賞,不只讓他很有滿足感,更有許多善信請他雕刻神像,以便在家供奉神明。

隨着請他雕神像的善信越來越多,他對自己的木雕手藝也更有信心。於是,1974年他結束生意,並在隔一年到檳城“成成公司”旗下的家具部門擔任木雕師傅。

當時,他除了雕刻木桌和木椅的雕花,也雕刻神像,還有用木材雕刻公司老闆的父親的肖像。

此外,他也承包檳城葉氏宗祠慈濟宮裡面神龕的木雕工程,由於當時沒有任何機器可用來木雕,因此,整個工程都是全手藝雕刻,耗時5年完成。

檳城葉氏宗祠慈濟宮裡鬼斧神工的神龕雕刻完成之後,他憑着精巧的手藝獲得更多廟宇和神壇組織的青睞,陸續完成檳城極樂寺停車場門窗的雕花、霹靂州怡保斗母宮、吉打州觀音廟,還有吉隆坡靈星堂關帝廟的木雕工程。

他也曾用樟木雕刻神像,包括一個太子神像、10個將軍神像、還有暗八仙神像(意指雕刻八仙手持的寶物來暗示此乃八仙神像)木雕、螭虎團爐木雕(象徵香火鼎盛)、麒麟鳳凰木雕(象徵鳳毛麟角)、福祿壽神像等等。

務求高相似度 人像最難雕

葉壽溪除了擅長雕刻神像,他也雕過木質神轎和門面招牌等。過去逾40年,他雕刻過最高難度的作品是木雕人像。

“雕刻人像比雕刻神像更具挑戰性,因為木雕人像講究神似度和傳神度,必須讓本尊或是家人覺得木雕人像與本尊非常相似。”

他剛開始雕人像時,每當雕刻完畢之後會交由工友上色。但是,後來發現原本逼真的木雕人像經工友上色之後會失去傳神效果。於是,他過後都親手為人像上色,以確保人像上色後依然栩栩如生。

1998年,他曾應客戶的要求,使用保麗龍為材料,然後把客戶父親的臉形配合大伯公神像的身形,雕刻成8呎高的人臉神形的作品擺設在花車上遊行。

“我完成這座人像雕刻作品後,顧客讚賞木雕人像與其父親本尊很神似。”這也是他眾多雕刻作品之中,呎吋最高的作品。

他說,木雕神像除了用來供奉,也可當藝術品來欣賞。而木雕人像一般用作擺設、緬懷、紀念或尊敬已故親人的用途。

不易腐朽不過硬 多用樟木雕神像

葉壽溪過去46年來一直使用樟木雕刻神像,因為樟木不易腐朽,也不太堅硬,很適合雕刻。

他說,本地出產的樟木在買回來之後必須等至少10年才能雕刻,若一買回來就雕刻,神像比較容易產生裂痕。

“還有,由於我國是熱帶雨林,本地出產的樟木紋路比較粗糙,於是,每當我雕刻完畢之後,必須給神像上漆遮蓋紋路,然後再貼上金箔或彩繪才算完成。”

他經常用來木雕的工具,包括平鑿、鏟底、雕刻刀、雕刻鏟子等等,有些在本地購買,有些特別從中國訂做。

他打開工作室裡的櫥櫃後,只見一個個箱子裡裝滿了大中小各種不同尺寸的工具。他說,他使用的雕刻刀逾百把,而他已使用那些工具超過40年。

自雕木椅相框  收藏他人作品

葉壽溪的木雕作品除了遍佈國內各州的廟宇和神壇,也融入日常生活中。只要走進其住家,就可看到,無論是他愛坐的木椅,或是牆壁上掛着的全家福相框,全都是他的精心之作。

“這個全家福木質相框是我親手雕刻的。我將石榴、蝙蝠、葡萄、佛手、葫蘆等寓意吉祥的瑞物雕刻在相框。石榴寓意百子千孫、蝙蝠寓意五福臨門、葡萄寓意多子多孫、佛手寓意橫財就手、葫蘆寓意福祿壽。”

他除了愛木雕,也珍惜並收藏其他木雕工匠的精心之作。住家裡,擺設許多他收藏多年的中國製造木雕藝術品,還有他人丟棄的木質對聯亦成為收藏品。

“木質對聯雖然老舊了,但在我眼中依然很美。我覺得木雕藝術品的魅力是,即便歷經歲月的痕跡,依然百看不厭,歷久彌新。”

樂於傳授木雕技術 學生來自國內外

葉壽溪因手藝精湛,而獲得檳城古蹟信託會(Penang Heritage Trust)邀請成為該會旗下檳城工匠學徒計劃(Penang Apprenticeship Programme for Artisan,PAPA)的師傅,向更多人傳授木雕傳統手藝。

過去逾10年來,他已指導超過二十多名本地和國外民眾學習木雕傳統手藝。除了有來自全國各州的本地人,也有來自國外,包括南非、比利時和德國等外國人前來向他學習。

“據我了解,如今中國許多傳統手藝都快失傳了。因此,無論是本地人或外國人,凡是有興趣學習的民眾,我都願意傳授手藝,主要是因為我不希望木雕傳統手藝失傳。”

此外,他也曾受邀到檳州各中學傳授木雕傳統手藝給中學生,讓年輕人有機會認識並學習。

先教自雕姓名 再教木雕藝術

為了讓中學生和民眾可以在短時間內認識傳統木雕手藝,葉壽溪都會指導新手先從雕刻自己的名字開始着手。若是來自國外的洋人學生,他會先幫他們將洋名翻譯成中文,然後再指導他們把中文譯名雕刻在木板上,作品完成後讓他們帶回國與家人分享巧思之作。

他認為,雖然木雕是傳統手藝,但教學方法不能太刻板,而是可以很活潑生動,如此才能吸引民眾學習。當學生掌握了基礎技巧後,他再指導學生難度更高的技巧,循序漸進,慢慢地,學生就可以雕刻出精巧的木雕作品了。

“我都已經71歲了!是時候傳授手藝給下一代。因此,我秉持毫無保留的教學方針指導學生,把我46年木雕技術全都傳授給他們。”

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一些學生學有所成之後也開設工作室,開班授課指導更多人學習木雕傳統手藝。

如今,每逢週一和週二下午1時45分至4時45分,他都會在其工作室指導木雕手藝。目前,他也積極向州政府申請在檳城汕頭街(Kimberley Street)租借一間古蹟老屋充作傳統手藝教室。若申請成功,他計劃未來每逢週六和週日,都會在古蹟老屋內開班傳授民眾木雕手藝。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