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北馬國內地方副刊

【阿依淡區華小的跌宕起伏:第5篇】提升設施 吸引學生 公民3校憂前景

報導:林真珠

公民3校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宣統元年,即公元1909年世界大戰前,華裔先賢在阿依淡辦起的私塾,後才應人口的需求發展至今日的3校。

Advertisement

公民二校董事會總務林唐欣指出,這幾年來公民二校學生人數逐年下跌,每年多數都是“出多進少”的情況,明年也不例外。

他說,目前全校學生人數為614人,但隨著臨近年終,將送走一批的畢業生再迎來新生,可仍是出多進少情況,明年全校學生總數可會再減20多人,跌至590、580人。

學生每年出多進少

ADVERTISEMENT

“公民二校在對面高樓住宅區,即寶石花園陸續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成後,隨著當地搬入一批又一批居民後,學生人數就持續增加,來到90年代末至2006年之間,公民二校的學生人數更是達到高峰期的1300人。”

他指出,然後隨著時代變遷、發展及社會架構,當初高峰期入讀的學生目前都已20多歲,出來社會工作,搬的搬走的走,不僅公民二校,這一區學校都同樣面對學生減少的問題。

他說,為吸引家長送孩子入讀,董事會、家協攜手積極在軟硬體方面不斷提升。

“我們的校舍在90年代高峰日期已建得非常完善,但董事會仍投入很多精神及經費來不斷提升,包括2013年杪全校裝設精明教學器材,以讓老師在教學上通過現代科技化的教學,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來提高學生的專注及學生力。”他說,3、4年前我們在禮堂安裝冷氣,而今年3月管制令期間,再把全校各班用了6、7年的精明教學器材換新的。

“我們也將著手申請2022年全校上午班制事項,以便下午時段可以進行課外活動及加強課程,那麼週六師生就無需再回校參加課外活動。”

他指出,目前許多學校都已上午班制,相當受家長歡迎下,我們申請上午班制原因之一為吸引家長送孩子入讀。

他指出,家協方面則在課外活動上聘請了許多專業人士來教導孩子們,希望通過此發掘孩子另一方面的才華,就如運動、講故事等,至於一些貧寒學生我們也都會給予幫忙,能做的都做了,目的就是希望家長送孩子入讀。

當年公立公民學校的外觀。

公民總校早期的外觀。

公民一校早期的校園景觀。

 

林唐欣。

歷史可追溯到清朝 發展史分三大部分

談到公民3校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宣統元年,即公元1909年世界大戰前,華裔先賢在阿依淡辦起的私塾。此私塾由阿依淡街場的小商及附近務農的僑民所辦,設在阿依淡廣東及汀洲人士祭拜的石頭岩大伯公亞答戲台上,學生不多。

此私塾就是目前公民3校的前身。公民總校創建於二戰後的1949年,而更早建成的是位於極樂寺石階的公民第一分校,公民二校則於1958年在壟尾區落成,3校雖源自私塾,但3校的創立及發展史卻分為三大部分。

1909年開辦私塾之時,學生借用阿依淡街場(巴剎附近)大伯公的亞答戲台上課。1919年殖民地政府頒布學校註冊法令管制華僑創辦的私塾或學堂,指定辦學課程、行政與衛生須符合當局要求。

公民3校信理會主席拿督莊耿康指出,私塾執事為免教育大業中斷,於1920年向當局申報註冊,以“公立公民學校”命名。當時學生人數僅20餘人。

先賢以“公民”為校名,一來為紀念奉祀的石頭岩大伯公廟,取了“公”字;二來因孫中山成功推翻滿清奉行民主,而取了“民”字,以示人民當家作主。

莊耿康:公民雖不是什麼名校,但這些年造就了許多傑出的人材,桃李滿天下。

火災燬課室 方丈借廂房

他說,1935年阿依淡街場發生大火災,將附設於大伯公戲台的課室毀之一炬。當時幸得極樂寺本忠方丈慈悲惠借廂房充當臨時課室,讓校務得以繼續。

幾年後學生日眾,董事部為求一勞永逸於1938年籌資,在極樂寺山腳下購得幾間亞答屋並改為校舍。

他說,奈何校舍甫啟用二戰就爆發,日寇南進檳城淪陷,校舍被日軍強占淪為難民收容所,之後改為日語學校。

莊耿康指出,1945年日本投降,檳城光复,而公民學校校舍經一番修葺後於翌年恢復上課。

“不及幾年學生爆滿,董事會議決覓地建設新校舍,經一番物色於1949年在升旗山腳購得公民總校現址地段,1950年新校舍落成並正式開課,師生大多由原校調派過去,部分則為新生。

他指出,為求易於管理,董事部將學校分劃為兩校,並將規模較大者註冊為“公民總校”,規模較小的原校就註冊為“公民第一分校”。

他指出,總校地處交通要道,開課不到3年學生人數急速增加,董事部馬不停蹄發動第二期增建課室及添筑圖書館,暫緩和課室不足之慮。

“然而報讀學生仍不斷增加,至1975年已達飽和,董事部只好再增建雙層樓課室應付。經歷三期的建設下校園設備已趨完善,學生千餘人,校型也遞升為大型學校。”

他說,隨著華裔生育率降低及大環境影響,公民總校近年的入學新生已減少,從60年代的超過千人降至目前的300多人,前景堪憂。

公民一校是發源地 總校建在一校之後

公民總校當年是阿依淡最大間的小學, 但總校的建設還在一校之後。莊耿康指出,公民一校其實是發源地,於阿依淡區扎根並分枝散葉,但它至今仍未有屬於自己的校地。

他說,當年一校學生不足200人,校舍簡陋,一路走來坎坷多難。

“除日治時代校舍被日軍強占,1955及1975年還經歷兩次大火洗禮,課室幾乎被焚盡,1994年更因靠山部分土石流失而被判為危樓,全校師生倉促中被勒令遷離暫借總校上課。”歷經一波三折的一校被逼遷校2年,在不離不棄據理力爭下,方得回歸原址。隨後因受逼遷之挫折及不利因素影響,使報讀學生銳減,此時董家教積極展開全面保校運動,致力提升硬體設備,先後在校舍後座擴建一座雙層樓建築,增添4間特別課室、食堂及圖書館,後又在前座租地再建一座教務處,並申請築堤擴充校園空間。

“軟體方面則運用多媒體及科技進行有效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效率,與時並進,校方更精心策劃設立“擬蛙課室”,創下華小設立此課室之先河。”

他說,這些年來一校學生並沒大增,目前學生人數為180人左右,不及早年時有500多人,而2017年開始全校實施上午班制。

1955年增建二校

在阿依淡逐漸由農業地蛻變為商業及住宅區後,隨著人口急速增長,公民董事部1955年毅然決定增建第二分校,並在壟尾置地以供建校之用。

莊耿康說,建校工作在熱心董事周寬世、彭己未、王子柏、林添仁等人積極推動下,首期工程於1957年杪完成6間教室和一間食堂的建設。

他指出,除部分新生其餘學生分別由總校及一校分派過來,創校之始學生共370餘名、教師17名,1958年初正式開課,學生分上下午班上課。

“學校雛型初定,不到3年學生人數便已爆滿,造成課室不足,董事部在主席王子柏領導下再次展開擴建校舍,計劃籌建5間課室及大禮堂。1961年在建委會主席莊漢良主持奠基後,擴建工程即時如火如荼進行。”

“董事諸公為求一勞永逸,在第二期工程尚未完成再接再厲發動第三期擴建6間課室及一間工藝室,工程之大,耗資不貲。”

他指出,眾人雖感壓力或力有不逮,但為了母語教育大家不懈不怠工程陸續建峻,並於1969年舉行落成典禮。

近20年來,壟尾區進入高度發展,人口急速劇增,報讀二校新生也增加,為應付所需莊耿康在擔任二校董事會主席時,與當時的副主席李受廷帶領眾人,在1997年籌建一座3層樓擁有9間課室的校舍。

當時經濟不景籌款不易,但擴建工程刻不容緩,所幸獲得時任國州議員拿督黃錦鴻、拿督駱福漢及各街區慶讚中元理事會、神廟和社團協助籌款,一座3層校舍終在1998年12月11日矗立於起來。

莊耿康說,邁入21世紀,二校軟硬體設備與時並進,前後增設了視聽室、輔導室、培訓室、活動中心,提升科學室、教師辦公室與圖書館,禮堂更全面提升並裝上冷氣。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董事部於2014年將全校課室提升,落實精明課室教學。”

他說,目前二校軟硬體設備改善,但因大環境改變而使學生人數略降,目前上下午班學生人數為617人,二校最旺盛時的學生人數超過千人。

明日預告完結篇

位於壟尾的僑南小學因校舍不敷應用,而在1961年與該處的平民學校合併,並取名為僑南分校,這間校舍由一間較大及一間較小建築物組成的分校坐落在天德園弄浪河邊,是一間中型華小。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