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醫者暢談.雙耳之間】依戀聽筒

一個喜歡握聽筒行醫、執筆寫作的醫生。

行醫豐富了他的寫作經驗,寫作記錄他行醫的心情, 兩者相輔相成。

Advertisement

就如風鈴讓我聽見了風的聲音,聽筒讓我聽見了生命的聲音。

天替一位長者看診時,我以聽筒檢查他的心臟。檢驗完畢病人隨口問我:“醫生,你還用聽筒檢驗病人嗎?我以往去看醫生的時候,他都會以聽筒檢查我的身體。可是近年來當我去諮詢幾個醫生時,他們都沒有用聽筒檢查我的心臟與肺了。我以為你們醫生已經不用聽筒了! ”

我聽了他的話,莞爾一笑的回答:“我是老派醫生,所以還是有用聽筒的!”

記得在醫學院學習的時候,我們這些醫學生最渴望的是踏入臨床實習的第一年,穿上象徵醫生權威的白袍,把聽筒掛在頸項上,一副威風凜凜的樣子。

ADVERTISEMENT

雖然還不是醫生,但跟着醫生或教授後面“狐假虎威”的巡病房,也有一份當醫生的光榮感。當年給我們這些剛剛走進醫院實習的醫學生信心,面對病人的就是那白袍及聽筒。

這兩樣東西陪伴無數的“準醫生”,經過幾年的寒窗苦讀與實習而蛻變成醫生,所以,多年來我對這白袍與聽筒還是很有感覺,但出來行醫幾年後,我發現大多數的醫生,無論是在醫院或診所都把白袍束之高擱了。

醫患關係被隔離得更遠

行醫更久後就連聽筒也不用了,也許是行醫越久越有信心了就不必再依靠白袍,行醫越久,經驗更豐富了,所以也不用聽筒了,但是,另一個可能性是當醫生久了就會失去熱忱,對白袍與聽筒也失去了那份充滿熱情的感覺了。

又也許是新的科技,已經漸漸取代了舊的醫療儀器,就如水銀血壓計也漸漸的被電子血壓測量儀取代了,現在的心臟超音波掃描,也已經漸漸的取代聽筒幫醫生做出更準確的診斷。

我相信在未來,人工智能會更加進一步的取代現在的醫學儀器診斷與醫治病人,但這些先進的科技,也逐漸隔離醫生與病人的溝通與交流關係。醫生與病人彷彿因冷冰冰的高科技儀器而被隔離得更遠。

醫生與病人的距離,不就應該只是一個聽筒的距離嗎?很多病人都覺得醫生以聽筒為他們檢查身體讓他們覺得更實際,拉近醫患之間的距離。所以有時在匆忙中我省略以聽筒檢查的步驟時,有些病人會問我:“醫生,你不要以聽筒聽聽我的心臟和肺嗎?”。

醫生以聽筒去聽心跳做檢驗,病人就會安心了,因為他們覺得醫生已經徹底的檢查他們的身體了!

能以聽筒聽心跳和呼吸的聲音,是一種體會生命最直接的方式,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是當醫生的一種福分,所以雖然當了那麼多年的醫生,我還是蠻依戀白袍與聽筒的。就如我告訴那位病人的那一句話,我不介意自己被別人嘲笑老派,我還是喜歡白袍,喜歡聽筒。

掛在我雙耳之間的聽筒,不時叮嚀囑咐我:“在行醫的路上不要忘了初心!”

(光明日報/醫生專欄‧作者:吳榮良)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