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醫者暢談.彩繪仁心】年聚敘事

每年農曆新年,是自己難得一次放長假的時候。

還記得一開始出來私人醫學中心工作時不敢多放假,但後來隨着年紀漸長,小孩慢慢長大,才覺悟到應該多放些心思與家人團聚相處,於是就把年假天數放成一個星期,期許自己能與家人朋友多多相處,也順便休養生息。

Advertisement

難得放假閒話家常

趁着這次過年的假期,恰好有幾位朋友從遠方回家過年,於是就聯絡上朋友甲、乙、丙加上我四個人出來一起喝茶聊天。

“黃醫生好久不見,你怎麼看起來還是這麼年輕,保養的不錯嘛!”甲友說。

“還好吧,我們都已經年過50歲了,我看你這大老闆比我還會保養,頭髮不僅沒少,還烏黑亮麗。哦,對了,你小孩是不是上大學了?”我問說。

ADVERTISEMENT

“是呀,我大女兒現在在倫敦大學讀法律系二年級,小的兒子正準備去澳洲讀電腦程式設計。黃醫生你兩個小孩是不是也和你一樣要去讀醫生?”甲友問。

“說到這個小孩的教育,我知道也看到很多專業人仕像醫生、律師或會計師等都會希望自己的小孩走上自己的路,不僅有家業傳承的味道,看起來在日後家庭溝通方面也會方便些,畢竟因為大家會有較多的共同話題、興趣和看法。所以,我很多同事從小就替小孩規劃往這條路走,不僅要求課業好,還會時不時灌輸一些與醫療相關的事物。只不過我自己並沒有這麼做,我是讓小孩自由發展,現在看來我大女兒還蠻喜歡設計和音樂,她以後會朝往這方向發展。”我回答說。

“那是什麼原因讓你這麼想的?”乙友問。

“我個人的看法是:行行出狀元。醫生這行業嚴格來說是勞力密集與高度壓力的行業,不是說任何一個人只要肯下苦功就能當的好的。再說,由於現在我國醫生行業有過剩現象,造成當醫生的福利與保障變的越來越低,簡單來說就是‘內卷’日益嚴重,致使很多醫生拿不到專科,只好去做一般科醫生開診所。”

“也有一些人是讀完書後乾脆留在國外發展不回來的,變成了像是為國外培育人才,把小孩養成‘神主牌’。雖然看似光宗耀祖,實則在自己晚年生活時由於相距太遠,小孩根本無法做到反哺、溝通與照顧,這樣的家庭教育與相處模式我看了怎麼樣都覺得不妥。例如最近幾年我看到許多老醫生只剩下自己留在國內,家人都長居國外,沒什麼晚年生活情趣,就只好一直在醫院工作,一直到生病或是被告,這種情形我看了還感觸蠻深的。”我回答說。

適合就讀醫學情境

“那黃醫生認為現在讓小孩去讀醫學系還有前途嗎?”丙友問。

“我覺得讀這個系可分成主觀與客觀兩個因素。主觀因素像是說對這個行業有沒有培養出興趣或成就感,這是走下去的動力之一。如果有興趣或成就感,那即便這個行業枯燥乏味,自己也會創造條件,自得其樂。

另一個客觀因素就是要付出多少代價,例如學費多少,要讀多少年,將來待遇與就業升遷機會如何等。我目前的看法是,如果自己有興趣或是有能力,成績優異能拿到獎學金,抗壓性高能吃苦,這種學生我認為不讀醫學系反而是浪費人材。反之,如果要花費過百萬,學業成績平平,抗壓性不足,一心只想走賺快錢的科,那這種心態讀出來的醫生日後恐怕會出問題。輕者可能會容易埋怨投資報酬率低,重者可能會因無法適應醫療挑戰而出現身心問題。”我回答說。

“所以我們最好不要替兒女的志向做決定,因為兒孫自有兒孫福!”乙友說。

(光明日報/醫生專欄‧作者:黃學謙)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