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醫者暢談.彩繪仁心】就醫指南(1)

各式各樣的就醫指南

在現今社會裡,生病求醫是再正常不過的一件事,各位讀者只要在媒體報章上隨便一找,總能找到各式各樣的就醫指南。這裡要分享的就醫指南並非是指導讀者如何掛號,探討就醫流程或討論各種醫療機構的收費標準等,而是以我國現有的醫療體系,將就醫指南大致分為戶外、公立與私立醫療院所三類。

Advertisement

我們不探討這三類就醫情形的優缺點,而是探討該如何更方便高效地使用一些就醫原則,讓各位讀者身體在任何時候發生病痛或意外受傷時,能夠於最短的時間內,付出可承受的成本(不管是時間,心力或是金錢),得到高效滿意的醫療服務,從而避免財產甚至是生命的損失。

戶外活動的就醫指南

這裡所謂的戶外活動,指的是那些遠離醫療院所的地方,例如郊區、高山、離島等多數具有旅遊性質的景點。通常這些景點為了吸引遊客前來觀光,增加其知名度與收入,多會舉辦一些活動例如山區的飛行傘、高空彈跳、登山、露營等,水上活動則有浮潛、潛水、拖曳傘、泛舟等。

此外,還有一些遊樂區是人為建設的,也會辦一些刺激高風險的活動(類似於極限運動)。由於當地的醫療急救設施難以規範,以致於常發生不足情形。舉例來說,前陣子網路曾流傳一段影片說有位老遊客於山區乘坐動力滑翔翼,結果降落時因側風吹襲造成下降偏移不慎撞上石頭導致腰骨骨折。

ADVERTISEMENT

另一例為不諳水性遊客在島上浮潛時因沒穿救生衣而溺斃,又或者是登山客登山前沒看好天氣預報,結果登山當天下大雨發生土石流釀成悲劇,諸如此類的案例實在不勝枚舉。

平心而論,當中有些案例其實是可以避免的,畢竟大家到戶外活動本來就是想放鬆心情,是沒有人願意讓自己身心受創的。所以,與其在戶外活動身體發生病痛或意外時驚慌失措、望天打卦,不如在平時把戶外就醫指南做好,緊急時刻說不定還能救人救己。

關鍵時刻能救人救己

簡單來說,戶外活動的就醫指南可分為兩種,那就是:準備和應對。

◆準備:

1/ 平時在錢包或皮夾內放置一些簡單急救用葯如外敷葯(創可貼、葯膏、酒精棉、棉花棒等)和內用葯(止痛葯、止暈葯、胃葯、止瀉葯等)以備不時之需。

2/ 熟記緊急求救電話號碼999或手機的112:這兩個號碼是我國(Malaysia Emergency Respond Service,MERS )所有公家單位如警察、消防局、救護車及民防部隊的緊急求救號碼。當然,手機也可存放數位緊急聯絡人電話(Emergency Contact)在需要時可隨時聯絡。

3/ 了解自己身心狀況(Know Your Limit),平時多看些醫療保健書籍知識,可讓自己在緊急時不致驚慌失措,關鍵時刻更能救人救己。

◆應對:

1/ 發生急難時保護己身安全為第一優先事項,例如遇人溺水,若自己不諳水性則千萬別下去救人,切記勿意氣用事逞英雄,應先呼叫求助。

2/ 偏遠地區或旅遊景點醫療設施普遍不足,若遇個案發生意外或急症發作時應保持沉著冷靜,若懂急救可把傷患生命征象穩定後用交通工具於最短時間內送至附近醫療院所,以免延誤救治時機。

俗話說,對於身體的健康病痛與意外,總是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做好戶外就醫指南的準備與應對,相信在日後發生事故時定可將傷亡降到最低。

(光明日報/醫生專欄‧作者:黃學謙)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