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醫生訪醫生】改善睡眠窒息症 多管齊下才能安枕無憂

(香港訊)治療睡眠窒息症,傳統手術一刀切除吊鐘及扁桃體,未必可根治問題。需要改善生活習慣、手術、呼吸機多管齊下,才可安枕無憂。

Advertisement

鼻鼾聲很大,一定是睡眠窒息症?養和醫院駐院醫生林樹春指出,鼻鼾的成因,主要因為睡眠時肌肉鬆弛,例如舌頭、舌根、會厭向後墜,軟顎或扁桃體肥大,導致呼吸道收窄,當空氣經過收窄的呼吸道,產生震動發出異常的聲響,就形成鼻鼾。但有鼻鼾,未必是睡眠窒息症,因為睡眠窒息症必須有窒息的徵狀。當氣道在睡眠時完全收窄,就會引致氣流完全停頓。

嚴重影響睡眠素質

ADVERTISEMENT

“若氣流停頓超過10秒或以上,醫學上就會定義為窒息,病情視乎窒息頻率而定,每小時窒息次數由5至15次屬於輕度,16至30次為中度,嚴重患者每小時會窒息超過30次,嚴重影響睡眠質素,降低集中力,長遠會增加病人患上心血管病、血壓高的風險。”

“如果沒有窒息徵狀,就可能單純鼻鼾問題。很多病人對睡眠窒息症有誤解,以為會導致睡眠中死亡,擔心至無法入睡;但睡眠窒息症不會令人窒息而死,因為當有窒息情況出現,人就會自然醒來。如果在睡眠中窒息死亡,患者可能本身患有心臟病。”

耳鼻喉科何頌偉透露,要確診睡眠窒息症,首先耳鼻喉科醫生會跟病人做問卷,評估睡眠質素,如懷疑有睡眠窒息症就要做臨床檢查,最常用方法是睡眠測試,可以在醫院或家中進行,但因為要接上很多電線及儀器,監察血氧含量、心率及呼吸情況,在醫院檢查會較準確。

九成病因是阻塞性

如何知哪個位置阻塞?林樹春說,確診睡眠窒息症,也不一定跟阻塞有關,因為睡眠窒息分阻塞性、中樞性及混合性,而阻塞性約佔八九成,成因是上呼吸道組織及肌肉鬆弛導致氣道狹窄;中樞性主要是因腦部曾經受創或曾中風有關,導致腦部無法發出呼吸信號而缺氧,而混合性則是兩者都有。

何頌偉提到,若確診是阻塞性睡眠窒息症,醫生會建議病人接受睡眠內視鏡檢查。需要在內視鏡中心或手術室內檢查,麻醉科醫生會為患者注射麻醉藥,令病人入睡,因為這樣更貼近平常睡眠的情況。

他說,當病人開始打鼻鼾,醫生經鼻放入內視鏡,檢查上呼吸道上中下三個位置,看看有沒有結構阻塞。分別是:

上:鼻甲骨肥大,鼻中隔歪,鼻黏膜腫脹

中:吊鐘、軟顎、扁桃體肥大或鬆弛

下:舌根、會厭肥大

“以往不會做睡眠內視鏡檢查,只估計因吊鐘太長及扁桃體脹大導致睡眠窒息,以手術縮短吊鐘及切除扁桃體,結果大多數術後無法改善問題。現在用內視鏡找出阻塞位置,可減少不必要手術。”

智能手錶檢測不準確

林樹春指出,患有睡眠窒息的人,很少可以自己察覺,一般都是由身邊人發現,所以獨居的人,較難發現自己有睡眠窒息症。由於患者睡眠質素較差,所以如日間經常感到愛睡或疲倦,駕駛時打瞌睡甚至因而發生車禍,就要找醫生檢查清楚。

手術未必能改善病情

何頌偉提到,目前有偵察心率的智能手表,標榜可記錄睡眠質素,曾有病人問:可否從中了解自己患有睡眠窒息?答案是未必有用,因為睡眠質素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睡眠中轉動的次數、心率的變化等,但未必一定跟睡眠窒息症有關。

至於手術能否解決問題,何頌偉說這視乎病情,病人未必一定需要做手術,即使有需要做手術,也不一定能完全解決問題。透過睡眠內視鏡觀察上呼吸道阻塞,只是最貼近病人睡眠時情況,但不是百分百如實反映。

“當找到阻塞位置並以手術切除後,可能又到另一個位置收窄,所以有時手術後並不能完全根治,一般情況下可以改善50至70%,令病情由嚴重變為中度,或由中度變成輕度。如病情只是由嚴重改善至中度,病人睡覺時仍然需要戴正氣壓呼吸機。”

“手術風險方面,有可能因為切除過多吊鐘組織,導致吃東西時口腔與鼻腔無法完全隔離,令食物上鼻;其他還有出血及感染風險,但臨床上所見不多。”

 

【Profile】

駐院醫生林樹春

鼻鼾如伴隨窒息症狀,可能是睡眠窒息症,長遠會增高患心血管疾病、血壓高風險。

 

耳鼻喉科醫生何頌偉

孩子成長期患睡眠窒息症,應儘早求醫,因為正值學習黃金期,睡眠窒息症導致日週沒有精神,是一大損失。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