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醫生訪醫生】主動脈瓣狹窄 胸口痛至暈眩 微創手術助心瓣回勇

(香港訊)長者出現胸口痛、氣促及暈眩等症狀,第一時間會想到冠心病,但其實可能是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所致。主動脈瓣嚴重狹窄與年老退化有關,暫時未有方法預防,及早發現和治療,可減低病患影響。透過開胸手術更換人工心瓣,是過去唯一治療方法;近年引入微創的經導管心瓣置換術,為不能接受傳統開胸手術的病人,提供治療選擇。

Advertisement

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最常見原因是年老而引起的心瓣退化,80多歲的陳先生屬這類病人。陳先生一直很健康,本來每天游泳,但數年前因為氣促,令他無法繼續游泳。起初他以為是年紀漸大,體力下降所致,後來求醫卻發現原來是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接受微創手術後,心臟功能回升,可以再次暢泳。

當心臟收縮時,心臟主動脈瓣便會打開,讓血液從心臟泵出供身體使用。心臟科醫生陳良貴解釋,一旦這組心瓣退化,無法正常張開,就會令血流通道嚴重狹窄,能夠泵出的血液減少,因而引起心口痛、氣促、體力下降甚至暈眩等。

ADVERTISEMENT

 嚴重狹窄可致心衰

他續說﹕“年老是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最常見原因,心瓣因退化而增厚,這類病人通常是70歲以上的長者,年輕個案則多由風濕性心瓣發炎或細菌性心瓣發炎所致。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可加重心臟負荷,長遠導致心臟衰竭,兩年內的死亡率高達5成。”

陳良貴估計全香港每年約有200至300宗主動脈瓣嚴重狹窄個案,目前主要是以手術替換人工心瓣,方法包括傳統開胸手術,以及較新式的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

他接着說,這種微創手術以“通波仔”的原理,利用導管把附有人工心瓣的支架送到心臟,代替功能不全的心瓣。兩項手術也有風險,如傷口感染、刺穿血管、手術中途病人中風等,而微創手術好處是創傷性較低,復元較快,但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

風險大幅降低至5%

他稱,一些無法接受開胸手術的病人,如患胸部組織纖維化及血管鈣化,或做開胸手術有中至高風險,如年齡太大、長期病患者等,可考慮微創手術,將手術風險由逾10%大幅降低到3至5%。

另外他說,手術用支架亦有體積限制,若心瓣太大,有可能導致支架移位;心瓣太小,亦會令支架無法正常開合,這時就要考慮能否使用傳統開胸手術,或個別訂做適合病人心瓣體積的支架,但暫時仍未遇到不合用的個案。

至於年輕及低風險患者,他透露,由於微創方法只施行了數年,暫時未有數據顯示長遠治療效果等同傳統開胸手術,所以醫生還是會建議做開胸手術,假若日後心瓣狹窄問題再現,才以微創手術處理。

“患有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病人,術後心臟功能及體能也會回升,可重拾以往的生活質素,例如上文提及的陳先生,手術後可再次游泳。但以往未有微創手術時,約3成病人因開胸手術風險高,無法接受手術,在沒有其他治療選擇下,只能任由病情惡化,例如氣促嚴重、行路乏力等。”

症狀似冠心病 憑“雜聲”可分辨

雖然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症狀與冠心病十分相似,但要確診並不困難。陳良貴表示,醫生用聽筒已可從心臟聽到特別的雜聲,進一步可通過心臟超聲波來確診,量度心瓣面積及壓力差距,從而確定心瓣是否病變。同時,醫生會建議病人做心電圖及心血管造影檢查,了解是否存在其他心臟問題。

他強調,暫時未有方法預防主動脈瓣退化,但年長人士應留意自己是否出現相關病徵,例如氣促、心口痛及頭暈等,因為及早治療可以大大提升存活率。他又提醒市民要保持健康飲食,不要吸煙,並要控制血壓、血脂及血糖水平,有助預防冠心病及維持心臟整體功能。

二尖瓣狹窄不可用微創

人的心臟共有4個房室,要確保血液單向流通而不倒流,便靠內裏四個心瓣──包括三尖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及主動脈瓣,在不同時間發揮開合功能,令血液向正確方向流動。除了主動脈瓣會出現狹窄,二尖瓣是另一個較常出現病變的心瓣。

心臟科專科醫生陳良貴指出,以10宗心瓣狹窄個案計算,當中大約八成是主動脈瓣問題,二尖瓣狹窄則佔兩成。二尖瓣狹窄成因與主動脈心瓣不同,較少由退化引起,多與類風濕性心瓣炎或病菌感染有關,但同樣會影響血液供應,病人也會有氣促、體力下降及頭暈等症狀。

結構複雜 或須刺穿心臟

不過,二尖瓣狹窄暫時未能如主動脈瓣嚴重狹窄般以微創方式處理。陳良貴解釋,二尖瓣的結構比較複雜,它位於左心室與左心房之間,若以導管進入便要先通過主動脈瓣再進入左心室,又或須刺穿心臟才能進入。現時國外已有不少專家正研究相關微創手術,或在不久的將來會有突破。

【Profile】

康:家庭醫生康天澤醫生

如主動脈瓣嚴重狹窄,醫生用聽筒已可從心臟聽到特別的雜聲。

 

陳:心臟專科醫生陳良貴醫生

暫時未有方法預防主動脈瓣退化,但及早發現和治療,可大大提升存活率。

 

 

【請問醫生Q & A】

Q1:一名70多歲病人,因為氣促、運動功能下降而求醫,診斷後證實是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是什麼疾病?

A1:心臟共有四組心瓣,其中一組名為主動脈瓣,作用在於當心臟收縮時,血液會經過主動脈瓣泵到全身給身體使用,如果主動脈瓣嚴重狹窄便會影響這運作。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病症,包括運動時體力下降、氣促,行幾步會覺心口痛,頭暈甚至暈倒。這些症狀與冠心病十分相似,病人容易混淆。

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最常見原因是年老引起的心瓣退化,這類病人通常是70歲以上的長者,亦有個別及少數病例發生在50至70歲的群組,多由風濕性心瓣發炎又或細菌性心瓣發炎所致。

 

Q2:懷疑病人心臟有問題,一般會做心電圖、血管顯影檢查,但對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應如何確診?

A2: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病徵與冠心病十分相似,如心口痛、氣促。為了找出病因,醫生會用聽筒聽心臟,若是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會聽到特別的雜聲。醫生亦會考慮基本檢查,如心電圖及抽血,了解心臟功能有沒有其他問題;病人可能需要心血管造影檢查,確定心血管是否狹窄,因長者可能同時患有冠心病。

而體外心臟超聲波是唯一能夠確診主動脈瓣嚴重狹窄的方法,利用超聲波儀器掃視胸口,確認是否有嚴重狹窄的問題。醫生綜合所有數據,從而為病人制定最理想的治療計劃。

 

Q3:主動脈瓣嚴重狹窄有什麼治療方法?

A3:這是一種結構性心瓣疾病,仍未有藥物可以根治。目前一般有兩種治療方法供病人考慮。第一是傳統開胸手術,病人需要全身麻醉,然後由外科醫生打開胸骨和心臟,切走心瓣及換上人工心瓣。開胸手術的創傷性較大,康復期可能要3至4星期。

另一種是簡稱TAVI的經導管微創主動脈瓣植入術,手術與通波仔相似,病人毋須全身麻醉,醫生利用導管,從大腿動脈沿血管推進到主動脈瓣位置,然後打開導管上的支架。支架已預先裝置人工心瓣,支架自動打開後便會將原有的心瓣擠壓至血管壁上,代替的人工心瓣便隨即開始運作。微創手術的好處是創傷性較低,復元時間較快,一般手術翌日已可下床,3至4天可出院。

 

Q4:哪類病人適合開胸手術或微創手術?

A4:根據病人的病歷和檢查數據及狀況而定,通常由一組醫生決定。微創手術主要針對傳統手術不可行或做傳統手術有中至高風險的病人,現時數據顯示,微創手術對於這些病人的治療效能與傳統手術相若,但低風險病人則不建議做微創手術,因現時仍未有數據支持微創手術的長遠效能。

舉例說,一名60歲病人本身無慢性病,屬於低風險類別,宜做開胸手術;但上文提及的70多歲病人,若有慢性腎衰竭或肺病,便屬高風險類別,可以考慮做微創手術。兩者手術也有風險,如傷口感染、刺穿血管、手術途中中風,而高風險病人接受微創手術,風險會比開胸手術顯著降低。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