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

【醉裡挑燈】明月夜 短松崗

華人義山是研究華社歷史的重要材料,無論民間或象牙塔,長期以來都有學者走入發展地區的義山,在先人的墳地上尋找大馬華裔社會發展的線索。

Advertisement

義山史料,是屬於地方性的。一方水土一方人,火葬還不普遍的時代,他們的葬身之處,墓碑上的記載,都有着當年社會的縮影。第一個認識的義山研究者,是著名的田野工作者李永球。那時在博特拉外文系中文組就讀,李永球曾來學校演講,從中對他的田野研究精神,包括百無禁忌走入古墳墓“拾遺”的勇氣與毅力,感到佩服不已。

李永球不是為了完成學業而走入田野研究,而是將之視為志業。他現在家鄉太平考察,街道、義山、故居、廟宇,都是採集史料的好地方,都有李永球的身影出現,一一拾起先人留下的遺跡,再整理成文字,供後人閱讀。

ADVERTISEMENT

那時的感動,是因為向來的認知中,只有較發達地區的華人義山,才會優先成為學者的考察對象,比如雪隆地區、檳榔嶼喬治市與周邊等等,小地方小城鎮的義山,較慢面對發展威脅,早期願意主動走進小地方義山的人士,想必都對自家的地方史有深刻的興趣。

義山古廟是重要史料來源

與中國過去歷代朝代一樣,民間歷史採集者,都有一份天賦似的使命。

舊稱檳榔嶼的檳島,島的西南部分向來被視為文化沙漠,繁榮度不及市區。這裡有數個華人義山,如雙溪賴華人義山、什公司義山、美湖水長義山、浮羅山背義山等,也如這座島的郊區一樣,有存在的意義,但無人去研究過它們獨特的價值。

對許多檳島人來說遠在天邊的浮羅山背,當中有一座最早期的福建公塚,因為土地糾紛緣故,近期受到關注。有幸上山專訪期間,在浮羅山背福建公司座辦林桂鳳的帶領下,第一次真正走入荒蕪的百年義山,體會了民間田野工作的艱辛。

這座在百年蔓草攀延、林木叢生中不見天日多年的浮羅山背第一福建公塚,最早的墳墓主人死亡年份是1855年的咸豐年間。這樣早的年份,在市區也屬罕見。華人南來先賢,在這一百六十多年前,如何在遙思神州的鄉愁中死於異鄉呢?

林桂鳳與同伴一開始要進入這長年隱蔽的義山,也是困難重重。逐一斬掉高草、砍掉纏繞的木枝、除掉滿地密集的野草,才撥開一座座古墓的真容。原來,他們躺在那裡已經那麼多年,從荒蕪的程度來看,那些墳墓上的孝男孝女以及他們的後人,早已不知去向。也許都俱往矣,也許都已離開小島,也許早已與相隔多代的祖墳失聯。

這座古墓群,可以考察的只有61座,有些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墓碑已沉入土中。百多年前,千里迢迢飄洋過海來到南洋深山生活,這座古墓的墓主們,當初在這裡經歷了怎樣的生活,如何又漸漸被人集體遺忘在這座荒山中?

歷史正等待解答。

參訪這座孤墳群時,想起宋代詩人蘇東坡一首悼念亡妻的詩詞“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早已不是只有區區十年的生死兩茫茫,那個年代生的、死的、千行的淚,都化塵土。在多少個夜裡,只有明月撫慰短松岡。

世界文明越來越進步的今天,以國家、整個社會為前提的宏觀文史研究,數千年來都有志者在接力進行。當市區與周邊的發展已經飽和,發展的手開始伸進小城小鎮,是時候我們來了解自己的地方歷史,在一切還來得及前。歷代相關文人着墨較少的城鎮,義山與古廟就是重要的史料來源。

願大馬還有許多小城鎮裡明月夜的短松岡,都有人及時關注與記錄,繼續豐富大馬薄弱的華人社會史。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蔡志玲)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