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鄉村風情 1】溫永發建「回鄉坊」 城市人感受鄉土人情

報導\劉楚珊    攝影\葉鍾華,受訪者提供

“Jom!Balik Kampung!”(走吧!回鄉!)不只是許多在異鄉打拚的遊子每逢佳節來臨時的心聲,也是許多城市人想遠離喧鬧的都市,到鄉村休閒的心情寫照。

Advertisement

在浮羅山背土生土長的溫永發創立“回鄉坊”,帶領城市人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欣賞美麗的稻田、漁村和日落景色。

坐落在檳城西南縣的浮羅山背(Balik Pulau)是山脈環繞的山城,享有檳城後花園的美譽,也因為優美的稻田景色和樸素的鄉村風情而成為許多城市人休閒的好去處。

現年49歲的溫永發在浮羅山背的浮羅文丁(Kampung Genting)出生,在山城裡長大,周圍都是綠意盎然的大自然。

“那個年代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視機。童年時,我常和朋友結伴騎腳車到稻田、荳蔻園、榴槤園、紅樹林玩耍,一起捉打架魚,捉蝦,也愛爬樹,浮羅山背豐富的自然資源給了我年少時期的快樂時光。”

ADVERTISEMENT

90年代,他離開浮羅山背到喬治市謀生。市區的生活繁忙,與浮羅山背樸素的鄉村風光有很大不同。

後來,他回到浮羅山背成家立業,與妻子和三個孩子一起在山城裡生活迄今。2014年,當時10歲的長子參與電視台Astro小太陽製作的兒童節目,其中一個環節是由其長子帶領從吉隆坡來的城市小孩參觀浮羅山背的稻田、榴槤園,還有到浮羅山背馬場幫馬兒洗澡等等活動。

“那個時候,我發現在城市長大的小孩不曾去過稻田,他們也只是通過網絡或書籍認識各種動物,直到他們來到浮羅山背,才有機會親睹雞、鴨、豬、馬等的真面目。”

於是,2015年他在浮羅山背的新路頭港口(Jalan Kuala Jalan Baru)創立浮羅山背“回鄉坊”(Balik Kampung at Balik Pulau)休閒中心,並曾多次接待學校、企業、工廠和旅遊團體,帶領小朋友和城市人體驗鄉村風情。

“以前,我不敢跟城市人說‘我來自鄉村’。不過,隨着心態改變,如今我很樂意跟從遠道而來的城市人分享浮羅山背的自然美景與風土人情。”

溫永發創立「回鄉坊」帶領城市人感受檳城浮羅山背的鄉村風情。漁村風貌濃厚

新建拱橋通兩岸

走進“回鄉坊”之前得經過一座石灰拱橋,橋下是公司河(Sungai Kongsi),是當地漁民賴以維生的“母親河”,是出海捕魚的要道。

“舊時,新路頭港口的村民多以捕魚維生,那個時候還沒有這座拱橋。近年,隨着發展計劃展開,河的對岸興建了新住宅區,於是便建了座拱橋,讓村民橫跨兩岸,也方便漁船航行。”溫永發說道。

即便如今以捕魚維生的漁民逐漸減少,但是站在拱橋上依然可見多艘漁船停泊在河岸旁,漁村風貌依舊濃厚。

亞答葉蓋屋頂

蝙蝠很喜歡留宿

“回鄉坊”的前方是一座用亞答葉蓋屋頂的茶室,當地著名的浮羅新路頭亞Huat伯炸河粉就在裡頭。

溫永發說,小時候他住在用亞答葉蓋成屋頂的老房子,感覺很涼爽!於是,他在打造這家茶室時,也以亞答葉作屋頂。

“我還記得童年時代,每當入夜後,蝙蝠很喜歡躲進這種屋頂的縫隙裡,我每天早上都要拍屋頂驅趕蝙蝠。”

不只是他的住家,其他村民也使用亞答葉來蓋屋頂。不過,用亞答葉蓋屋頂不容易,因此每當蓋屋頂時,村民都會互相幫忙。

“當時很多村民都會編織亞答葉,在五金店裡也能買到現成的。不過,如今會編織亞答葉的人少了很多。”

為了讓城市小孩有機會見識編織亞答葉這傳統手藝,在學校導覽團前來時,他會安排一名擅長編織亞答葉的馬來婦女前來與小朋友分享這手藝。

“亞答葉可用來蓋屋頂,亞答子也可以食用。本地人愛用來消暑的紅豆冰裡就可吃到美味的亞答子!”

溫永發:「亞答子可食用,亞答葉可用來蓋屋頂,在新路頭港口可見不少亞答樹。」

展示舊時物件

讓今人瞭解過去

溫永發的祖父母和外公外婆一直生活在浮羅山背。“回鄉坊”裡擺設了一個由溫永發的外婆製作的洋灰爐灶,一輛其祖父騎過的腳車,一台其祖父母曾經用來磨橡膠的機器,一一記載着他童年時與祖輩共度的美好時光。

“以前,炭比柴貴,外婆都是燒柴做飯。我經常跟着外婆上山砍柴,這不是輕鬆的事。因為其他村民也上山砍柴,都想砍下比較粗的樹幹,比較細小的樹枝沒人要。因此,我和外婆上山後須眼利手快,看到粗壯的樹幹就馬上做標記再砍下來,以免被其他人砍去!”

有感於現今只用過煤氣爐或電爐煮食的人恐怕難以理解舊時村民的生活,溫永發將舊式洋灰爐灶擺在中心內展示。

“外婆也在村裡飼養雞、鴨和豬,她常用這個大鍋煮飼料來餵牠們。”即便鑊頭已滿是鏽跡,他也把這個具有紀念價值的鑊頭擺設在“回鄉坊”裡展示給城市人觀看。

中心內有一幅壁畫描繪浮羅山背的鄉村風情,壁畫前展示一輛其祖父的“老鐵馬”。“小時候,祖父經常騎這輛腳車載着家禽,一路崎嶇地往壟尾(Paya Terubong)將家畜批發給小販。

“祖父母以割膠為生,他們在收取膠汁後,加醋使之凝固後,用磨橡膠的機器,把塊狀橡膠磨成一片片。”他希望藉由展示祖輩曾使用的這些用品,讓城市人多了解舊時村民討生活的不容易。

▲▼溫永發在“回鄉坊”展示其外婆曾使用的洋灰爐灶和大鍋,其祖父母曾經用來磨橡膠的機器,讓城市人瞭解從前村民的生活面貌。

發展列車開到

河岸呈兩種風貌

9年前,溫永發把浮羅文丁的老家一些還可以使用的木板搬來,加入一些新木板,在“回鄉坊”搭建一座小型高腳木屋。

“很多城市小孩沒有見過這種傳統木屋,我希望這可讓他們感受鄉村風貌。這小木屋有部分結構破損,需要時間來維修。因此,目前遊客只能站在屋前拍照,不能上樓。”

他說,目前,中心附近還有一些以木板建成的老房子。中心後面原本有一片紅樹林,但是數年前紅樹林被砍伐,建了數座新房子。

公司河的對岸早年有很多木屋,但是數年前已拆除,如今興建了新式住宅區和商店。這使得公司河兩岸形成兩種風貌,一邊保留着漁村和稻田風光,對岸則是新起的房屋。

“回鄉坊”剛創立時,溫永發用校車載着小朋友遊覽稻田,但如今該校車已無法使用。

覽稻田賞日落

田園風光無限好

“回鄉坊”剛創立時,溫永發找來一輛校車載小朋友遊覽在後方的稻田,如今因校車已無法使用,便改用轎車。他也帶領遊客騎腳車去稻田欣賞田園風光。

▲▼溫永發帶領城市人遊覽稻田,讓城市人在稻田裡騎腳車感受田園風光。

他說,每年5月和11月農夫會播種。播種後三至四天,稻田裡會一直響起炮聲,那是因為農夫擔心鴿子會來吃掉種子,於是燃放炮竹來嚇走鴿子。

“稻田上可見一根根柱子,上方有小盒子,那是因為農夫擔心老鼠偷吃稻米,於是便設置小盒子來作為貓頭鷹的‘家’,每當貓頭鷹發現有鼠出沒就會出動獵食。”

他說,播種後,大約30天會長出綠色秧苗,然後大約80天稻米成熟。當稻田長出秧苗時,綠油油一片的稻田非當好看。當稻米成熟時,則是一片金黃的田園美景。”

他帶領記者來到稻田附近的港口,也就是漁船頻繁出入的新路頭港口。站在港口旁可見不遠處有大白鷺悠閒地飛翔,美極了!港口旁的沼澤地可見許多彈塗魚跳來跳去,出入港口的小徑可見許多小螃蟹出沒。

“新路頭港口不只可欣賞田園和漁村風光,還可到附近的瑪林都海邊(Pantai Malindo)觀賞美不勝收的落日!”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