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還原憲狀】大英帝國的衰落?

相信還有人跟我一樣,小時候曾經歷大英帝國殖民時期的統治。當年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近二、三十年來逐年衰敗,今非昔比,不勝唏噓。

跟美國一樣,近期高居不下的通膨已然成為英國最頭痛的問題,英國人的基本生活也大受影響。根據英國工業聯合會最新調查,英國企業預期未來3個月產值零成長,理由是生活成本竄升將抑制消費者的需求,為對抗高通膨,英國央行已加快升息步調。

Advertisement

由於企業和消費者持續受到物價上漲的沖擊,民間經濟活動已放緩至幾乎停滯。英國7月通膨年增率達10.1%,刷新40年來新高,花旗集團甚至預測,到明年1月恐飆升至18.6%,達到近50年新高,超越1979年石油危機時的17.8%。

英民怨驟升

英國民生問題已經成為最大的挑戰,能源與食物價格造成社會動盪。比如家用電價已從平均每年2000英鎊升到5000英鎊,20%的人民餓肚子。冬天要來了,日子真不好過。

然而,英國央行警告,英國經濟可能在今年稍晚萎縮,明年則會小幅萎縮。有趣的是,英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的風險,又讓投資人減少英國央行將升息2碼的投注。

ADVERTISEMENT

英國國內通脹高企,對社會、政治多個層面形成沖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英國2023年將成為G7最富裕經濟體中增長最慢的國家。

毋庸置疑,市場情緒的轉變主要是出於對英中緊張局勢升級的擔憂,英國政界人士應為此承擔責任。就在幾年前,一些英國政界人士盛讚中英關系進入“黃金十年”。 但近年來,隨著華盛頓對華敵視和遏制力度的加大,英國政客也不斷抹黑中國,甚至積極破壞雙邊關系。 這給人的印象是,英國政界在思想路線上完全跟隨美國。

經貿問題政治化

中英關系由此蒙上巨大陰影,英國將進一步誤入歧途。 抹黑中國、破壞對華關系對英國解決重大經濟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已經深陷困境的英國經濟無法承受政客不斷發表強硬反華言論,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的後果,只會加劇英國國內經濟問題的嚴重性。由於工資跟不上飆升的能源費用和食品價格,公眾的不滿情緒正在上升。

而英國央行宣布再次加息以遏制通脹,但有人擔心央行對通脹無能為力,英國可能會像美國一樣陷入衰退。

過去的二十年,中英經濟往來增長顯著。1999年,中國是英國的第26大出口市場,現在位居第6位。去年,兩國間的貿易額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大型基礎設施項目和教育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倫敦和北京的緊張局勢加劇,英國政府拒絕了在該國網絡中使用中國科技巨頭華為的5G電信設備,惠及兩國的關係目前可能受到威脅。

中國一直活躍於英國許多高調收購中,致使數十億英鎊流入英國。 儘管大部分資金是從中國公司和政府支持的實體流入英國,但仍有一些大型英國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中國的能源、汽車生產、製藥和金融服務等行業都有重要的英國公司。

中英合作是上策

在此背景下,仍叫囂著與中國脫鉤的聲音顯然與現實脫節。中國是英國的第三大貿易夥伴。2021年雙邊貨物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盡管疫情逆風,局勢日益緊張,但中英經貿合作締造佳績證明是市場的選擇,而不是政客的選擇。 違反市場規則的後果將不利於英國經濟。 如果英國想跟隨美國與中國進行“新冷戰”,將被拖入當前的經濟困境中。

中英之間不存在根本沖突。英國政客利用政治破壞正常的經貿關系是不明智的。 在全球通脹上升的背景下,英國政客為了獲得一些政治分數而叫囂要從中國重組供應鏈是不負責任的,這將使英國公民面臨更高的生活成本。

中國仍然是全球企業最熱門的目的地之一。因政局緊張,英國企業人為斷絕對華關系,錯失中國市場巨大機遇,十分不智。 英國政界人士應該反思自己在中英關系上的言行所帶來的經濟後果,對中英經濟關系采取更加務實的態度,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優先考慮,才是上策。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丘光憲)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