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這裡那裡】晒几本书

晒这些书,其实是向它们告别的一种方式——终有一日,我和它们将会分离的吧……

Advertisement

“YASMIN HOW YOU KNOW?”

Yasmin Ahmad

Leo Burnett Malaysia

ADVERTISEMENT

实我并不怎么意识到自己是马来西亚人,不过就是刚好生在这番薯国而已——那些爱国主义者会不会因此呼吁马国政府没收我的护照?——唯有提到雅丝敏的时候才会有一点点骄傲。但与其说我是因为我们来自同个国家感到骄傲,倒不如说我是因为能够跟她同而为人感到骄傲。

THE ART OF LOOKING SIDEWAYS

Alan Fletcher

Phaidon

这本书是我的藏书当中最重量级的了,不光因为它有一千六十八页,更是因为它带给我无以衡量的启发和乐趣。这位英国平面设计师将他一生中收集来的图像涂鸦引言标语笑话轶事信息等等等等大量素材编成一本容纳他对视觉语言创意文化美学风格悖论等等等等自由思考的书,没有主题,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没有中间,这是一趟漫无目的之旅。我想我之所以那么喜欢碎片,喜欢旁边,喜欢顾左右而游荡,一定也有这本书的影响。

I WRITE YOU A LOT.

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

Bangkok Citycity Gallery

Nawapol Thamrongrattanarit是我所知道的泰国年轻导演当中,最具原创力的一个,常常让我想起西西,他们总是能够相体裁衣,为每一件作品找到最贴身的表现方式。2016年他在Bangkok Citycity Gallery举办一个结合摄影作品、电影脚本、录像装置及行为艺术的个展,叫做《I Write You a Lot: Photographic Screenwriting Exhibition》,此书就是这个展览的纸本版。每出电影脚本只有一个剧名、一张图片和一场戏,其余部分观众可以自行在内心小剧场自编自导,可以文艺,可以悬疑,可以魔幻,可以科幻,可以悲剧,可以喜剧,端视你的想像力有多丰富。

《日子》

孙维民诗集

自费出版

架上的孙维民诗集都是隐匿送给我的。《日子》是孙维民五本诗集当中,唯一一本自费出版的书,也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即使《麒麟》也许是他更优秀的作品。但这本诗集有许多首我时时重返低回的诗,包括〈这里〉:“我也有一个出口,一条撤退路线。/当我发觉自己像是成人/(积聚许多真理却不自由)/我将从世界分心,单独地/回到这里”。《日子》就是我的“这里”,是我可以回去寻求庇护和慰藉的秘密基地之一。常常它提醒我,写诗,不是一种野心手段,而是一种存在方式。

SWANLIGHTS

Antony and the Johnsons

Abrams Image

2015年2月23日,这一天之前他叫Antony,这一天之后她叫Anohni,但依然是我偏爱的跨性别歌手。她的音乐后来走得更远,但我怀念初初反复重听他第一张专辑《Antony and the Johnsons》那段靡靡时光,唱片封套上他还是个立地成佛的变装皇后。这张专辑有种在地下小酒馆驻唱的味道,与他那把哀怨耽溺的歌喉极为搭调,一场听觉上的艳遇。2010年他最后一次以Antony and the Johnsons之名发行《Swanlights》这张专辑,也出版了一本同名书籍,收录他的诗歌、绘画、拼贴、摄影以及CD。我入手了一本,后来祝快乐又从纽约带一本回来给我。我留下了后者,前者转售别人。

THE WANERING BORDER

Jaan Kaplinski

Copper Canyon Press

这本诗集,不会撬开你的头颅,不会让你全身颤抖——如果每读一首诗都要被撬开头颅一次也很累吧——但它可以让你依靠站稳,可以安安静静陪你一段,所以我带着它一起旅行,庆幸我生命中最放任浪掷奢侈的那两年有它为伴。Jaan Kaplinski写诗无需借助隐喻,一如Raymond Carver,一如Mary Oliver,他们的诗令人动容之处并不仅仅在于技艺,更是在于他们生命里有什么东西。前几天在Vimeo上听他读那几首我非常熟悉的诗,感觉仍然十分欢喜,一如二十四年前第一次在墨尔本某家书店打开这本诗集那样。今年8月获悉他久病过世的时候,也不是悲伤的,也不是释然的,只是怀着一份静静的感激,心里合掌鞠躬,遥遥向他告别,也向自己告别。

(完)

(文/ 圖:野東西)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