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這裡那裡】世纪之眼

合上这本厚达四百三十页的传记,浮上心头的一个感触是,这个家伙前世到底做过什么功德,所以今生才有机会接触到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灵魂,才有机会足迹遍布非洲、美洲和亚洲……

我读《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纪的眼睛》其中一个感触:这个家伙上一辈子到底做过什么功德,以至于今生可以跟那么多名人交接?有摄影家(卡帕、埃文斯、杜瓦诺、寇德卡),有科学家(居礼夫妇),有心理学家(荣格),有作曲家(史特拉汶斯),有舞蹈家(雷里耶夫),有画家(波纳尔、马蒂斯、毕卡索、达利、米罗、鲁奥、培根、贾科梅蒂),有作家(卡缪、沙特、西蒙波娃、罗兰巴特、亨利米勒、柯波帝、福克纳、贝克特、梵乐希、艾吕雅、洛厄尔、波赫士),有电影导演(布纽尔、雷诺瓦、维斯康提),有建筑师(路易康),有歌手(皮亚芙),有明星(玛丽莲梦露),有服装设计师(香奈儿、迪奥),有政治人物(甘地、格瓦拉)。都是二十世纪最美丽的灵魂。我在这里只列出我所知道的名字,还有一堆我所不知道的名人。尽管卡提耶-布列松痛恨“名人”这个概念,但他认识的名人比他拍摄过的还要多,例如印度导演萨耶哲雷,可惜他不曾在卡提耶-布列松的镜头中留影。

Advertisement

另外一个感触就是:似乎没有其他摄影家像卡提耶-布列松那样游历过那么多的地方。在此之前,他的旅行都在书页之间。法国诗人韩波在非洲的旅居岁月令他向往,后来他还真的追随韩波的足迹去到了非洲,身上只带了一千法郎和几本书,其中一本就是韩波诗集。他在西方殖民者心目中那块处女地待了一年,一度罹患致命吸血虫病,差点死掉,彼时他才二十出头。自从他走上了摄影之路,尤其在与卡帕几个同行一起成立马格兰摄影通讯社后,周游列国的机会便源源不断地找上他,美国、西班牙、墨西哥、古巴、印度、巴基斯坦、锡兰、缅甸、中国、印尼、新加坡、伊朗,卡提耶-布列松在伊朗边境发生了车祸,他第一任妻子(爪哇来的舞蹈家)因为受伤而断了舞蹈前途。我光是在自己的房间追逐卡提耶-布列松的足迹都觉得精疲力竭。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伊始的事,卡提耶-布列松四十二岁,他以甘地之地为题材的摄影作品荣获美国照相大奖,从此声名大噪。

合上这本厚达四百三十页的传记《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纪的眼睛》,我对这个摄影界的传奇人物有个深刻印象:这个狮子座摄影师在狩猎影像的时候永远专注沉默,偶尔开口则是牙尖嘴利。拍摄西蒙波娃的时候,后者非常不友善地问道:“要花多久?”他答:“比看牙医的时间长,比看心理医生的时间短。”拍摄波纳尔的时候,波纳尔问他:“你为什么选择在那个时刻按下快门?”他转向墙上一幅未完成的画,指着一处细节反问波纳尔:“你为什么在这里用了一点黄色?”惹得波纳尔哈哈大笑。有一次他找沙特为他的《转折中的中国》写序,沙特抗议:“但我从来没有去过中国!”他立刻回答:“那又怎么样?牧师也没有结过婚,但他们很懂女人。”“这么说也对……”沙特被说服了。放弃摄影之前,他的徕卡相机从不离手,有人发现他随身携带的不只相机,还有把万用刀,很是惊讶,他没好气地说:“你试过用徕卡相机削苹果吗?”哈哈哈。

(文/ 圖:野東西)

 

ADVERTISEMENT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