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越野跑鞋專題】針對不同地形需求選購 穿對越野跑鞋不受傷

(香港訊)爬山鞋應該買低筒抑或高筒?這問題困擾不少行山新手,而隨着近年越野跑運動大受歡迎,設計時尚兼輕身的越野跑鞋亦成為爬山鞋選擇之列,令一眾有選擇困難症的人更難選擇。

其實,各種爬山鞋針對的消費對象有別,攀山專家鍾建民及資深越野跑手Frankie Tse,深入剖析選購及試鞋貼士。

Advertisement

近年越野跑成為許多人熱門運動之一,在冠病疫情前兩三年,每年也有數十個越野跑賽事。疫情期間,雖然越野跑賽事受防疫措施影響而沉寂一時,但很快又以虛擬賽形式再度掀起熱潮,對越野跑鞋自然有一定需求。

運動用品專門店銷售經理Frankie Tse

厚底緩震強減膝負擔

運動用品專門店銷售經理Frankie Tse,本身亦是資深越野跑手,他認同在疫情期間人們對爬山裝備需求大增。“可能好多娛樂場所停業,大家為了可除下口罩透透氣,就選擇去郊遊。”

ADVERTISEMENT

他說,越野跑鞋是店內最受歡迎的爬山鞋款式,“一來我們顧客大多數是越野跑愛好者,二來越野跑鞋的設計比較時尚,而且採用的物料柔軟,穿着感貼近一般跑鞋,輕身又舒適。”

而越野跑鞋也有薄底及厚底的分別,“鞋底結構主要可分為具緩震功能的中底(midsole)及提升抓力的外底(outsole,又稱為大底),而厚底是指兩者加起來的厚度有3厘米或以上,緩震能力強,可減少膝蓋的負擔,不過論跑步時的腳感及輕身程度,就以薄底佔優,較適合越野跑高手穿着。”

近年不同品牌的越野跑鞋傾向採用較厚的中底(黃色部分),緩震功能較佳,落斜或落梯級時可減少膝蓋承受的壓力。

向顧客推介越野跑鞋前,他說,首先要了解對方的用途,“如果是短途郊遊,而且爬的主要是政府部門鋪砌好的石屎林道、古道或樓梯,因為路況比較簡單,所以就算是新手,基本上穿着越野跑鞋也能應付。越野跑鞋的緩震效能出色,所以更適合上下樓梯或平整的斜路。”

不過,如顧客打算走一些崎嶇路況,或準備到外國爬山,他便會建議對方購買運動型爬山鞋或高筒款式,“運動型爬山鞋的鞋身設計會比較硬一點,以鞋身側面設計為例,越野跑鞋為了偷輕重量及增加柔軟度,一般只會以織布技術提升支撐力”。

“而運動型爬山鞋大多會運用塑膠等物料強化鞋身支撐力,鞋身物料亦會比較厚、鞋底較硬,所以保護度會比較強。”

Frankie說鞋釘部分應要夠平及大,而且可用手指稍稍推動令鞋釘變形,抓地力才夠好。

鞋釘大平抓地力較強

他特別提到鞋底設計對爬香港山徑的重要,“很多山徑都由政府不同部門負責修葺,而且經常使用平滑的大石,由於香港的天氣比較潮濕,久而久之石面便會長滿青苔,在夏季或雨後會非常濕滑。”

記者即時想起曾在獅子山回歸亭下走至黃大仙竹園邨中間一段鋪上大石塊的郊遊徑,在夏季晨間由於石塊表面結了朝露,走在上面猶如在溜冰!

他說,要應付香港的特色山徑,選鞋時要留意外底的鞋釘設計,“鞋底除了要有排水坑紋,鞋釘最好要夠大及平,可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另外用手指橫向推動鞋釘,千萬不要選很硬的款式,可用手指施力令鞋釘產生少許變形會較好,打滑時的抓地力會較強。”

“不單越來越多越野跑鞋品牌採用,就算是傳統爬山鞋品牌也開始引入。”

越野跑鞋(左)及運動型爬山鞋(右)的鞋身設計有較大分別,前者的鞋面兩邊只以較密的編織技術加強支撐力,後者則會配合其他物料,因此有更強保護力。

不熟悉路況選高筒款

曾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山專家,以及攀山用品專門店創辦人鍾建民指出,雖然很多人都愛穿越野跑鞋或運動型爬山鞋,但自己始終鍾情傳統爬山鞋。“雖然它們都被歸類為爬山鞋,但結構上完全不同,傳統爬山鞋雖然比較重,但就換來鞋身結實及不易扭曲的優點,即使是低筒款式,對腳腕都有一定的保護能力,高筒款式就更加有效減少扭傷風險,不同鞋款各有優點,顧客要取捨。”

他說,傳統爬山鞋有高、中、低筒款式,但就較少人選中筒款。

“爬一般路況會選低筒,較輕身及行得較舒適;行崎嶇山路就選高筒,雖然會稍有不適但保護力強,而中筒的保護能力就比較差些,所以我們亦少補貨。”

鍾建民認同在香港沒有太多崎嶇山路,因此,低筒爬山鞋已可應付大部分需要,但如果打算到外國爬山,他便建議穿着傳統高筒爬山鞋,“外國的山徑大多沒有人工修葺,路況天然且多碎石地,如果腳腕不夠強便很容易扭傷。”

傳統爬山鞋採用堅固物料,用雙手扭鞋身也不易彎曲,減少扭傷風險。

他說,自己也有穿錯鞋的慘痛回憶。“有一次去南美洲最高的山峰阿空加瓜(Aconcagua)爬山只穿了低筒鞋,上山時無大問題,但回程時因為碎沙石路太滑,有幾次差點扭傷腳,而且鞋內亦入了很多沙石,好痛苦。”

所以,他建議如不熟悉路況,最好還是選高筒款式。另外,外國的山一般較高,山上溫度亦較低。

“傳統高筒行山鞋一般都有GORE-TEX防水功能,只要加一對快乾及保暖的行山襪,基本上已可以應付-5℃的情況,而且亦不用擔心鞋身因被積雪或溪澗弄濕,凍傷腳板。”

傳統鞋需長時間“開鞋”

另外,他又強調,傳統爬山鞋需較長時間“開鞋”,“因為鞋身較‘硬’,起初穿着不太舒服,所以,至少要穿鞋爬簡單山徑1至2個月(以每星期穿一次計,每次約2至3小時),鞋身物料才會真正貼合腳形,用家亦可了解爬山鞋的特性,之後才建議去爬難度較高的山徑或穿到外國爬山。”

 

不同品牌大小有差別 買鞋一定要試穿

買爬山鞋一定要親身試穿,因為即使是同一鞋號,不同品牌也有大小差別,而且歐洲品牌的鞋身設計一般較窄,如選擇網購或拜託朋友購買,大多數會不合穿。

攀山專家鍾建民說,並非單純舒不舒適的問題,如鞋頭太窄,妨礙血液流到腳趾,去到寒冷地方,有可能會凍傷。

“坊間有說買鞋時要自備平時會穿着的爬山襪,又建議試鞋前要先逛街令腳板發大。”

攀山專家鍾建民

鍾建民建議利用斜台測試行山鞋尺碼,落斜時鞋跟位應可插入一根手指為最適合。

歐美鞋碼大小有分別

他認為,僅前者有一定道理,後者則不太認同。“其實試鞋時已經需要買大一點點,預留空間讓腳板變脹,所以,不太需要先去逛街”。

一般人在試鞋時,都認為要買大一或兩個碼,避免腳板因在行走過程中脹大,導致腳板或腳指被夾傷或磨損,他卻不認同,首先鞋櫳本身已有闊及窄身設計,其次是歐美地區每級鞋碼的大小亦有分別,故不能單純說買大一或兩個尺碼便可。

“如鞋內空間太多,反而會增加腳板與鞋身摩擦的情況,亦會降低行走時的穩定。

他認為,最重要是親身試穿,除了要感受在平地行走時的舒適度,亦可借助斜台模擬爬山狀況,評估是否合穿。

文◇周群雄   資料來源◇攀山專家鍾建民、越野跑手Frankie

避免腳板受傷 綁好鞋繩是關鍵

越野跑鞋的鞋身較軟,因此,綁好鞋繩非常重要,以免腳板在鞋櫳內滑動。

一般越野鞋在靠近小腿及鞋舌位置,都會有一個鞋鎖設計。

越野跑手Frankie說,很多人會將鞋繩順序穿到最後一個鞋洞,然後如常打蝴蝶結綁緊鞋繩,這種穿鞋繩方法如果綁得太緊,有可能會令腳背出現不適,打得太鬆又不夠穩陣,特別是腳跟部位不夠厚的人會較容易鬆脫。

綁鞋繩(圖1)

正確使用鞋鎖設計

他說,要正確使用鞋鎖設計,應留意最後兩個鞋洞的穿縛方法,“用以下這種方法打繩結,便不怕會綁得過緊,同時亦可確保腳板不會在鞋櫳內滑動過多,腳趾因頂到鞋頭而受傷。”

1/如(圖1)將鞋繩以正常方法由鞋頭開始左右交叉穿過兩邊鞋洞,當其中一條鞋繩由下而上穿過倒數第二個鞋洞時,直接將鞋繩穿過同一側最後一個鞋洞,但毋須索緊,留下一個繩孔。

綁鞋繩(圖2)

2/將兩邊鞋繩穿過另一側的繩孔,然後才索緊並打蝴蝶結綁好鞋繩。

加鞋墊解決鴛鴦腳

攀山專家鍾建民則說,傳統高筒爬山鞋的鞋繩只需順着鞋洞次序穿好,但如是新鞋,由於物料還未被穿軟,不太舒服,因此不建議綁得太緊,只需輕輕索鞋繩打結即可。

他說,在打蝴蝶結收尾時,一般只會以其中一邊繩圈圍着另一邊繩圈繞一圈,然後便索緊蝴蝶結,“可嘗試繞兩圈才索緊蝴蝶結(圖2),這樣鞋繩便可綁得更結實,不容易被雜草樹枝扯脫鞋繩。”

另外,根據二人銷售經驗,不少人都有“鴛鴦腳”問題,即左右腳板大小有輕微分別,要靠其他方法解決問題。

鍾建民說,最簡單方法是為較小的腳板多穿一隻襪,抵消鞋櫳內的多餘活動空間。

Frankie則說可加配鞋墊,但就必須帶往試鞋,“特別是扁平足人士,如有需要使用加強足弓承托力的鞋墊。”

文 \ 周群雄《明報》

調校爬山杖 上山短下山長

爬山新手應否使用爬山杖呢?

山藝教練盧澤琛(琛sir)指出,上下坡度大,爬山杖提供更多支撐,有效減低腿部負擔。

但他提醒,上山坡和下山坡要適當調校爬山杖長短,用錯只會越用越累,甚至引起危險。

琛sir提出,使用爬山杖有4大重點:

1.善用腕帶,手由下而上穿過腕帶拉緊,令腕帶包着手,當你走動時,就會透過手腕而非手指來發力,可更省力。

2.爬山杖要因應身高調校,平地握杖在地上直立時,手肘剛好形成90度就最適合。

3.上山時,爬山杖應比平地調短一點。

因上山時,手杖在人的前方作發力支點,若太長,手要提高一點,就難以發力;調短一點則較易發力,手可以幫助向上推進(圖A),爬山者既使用腿部肌肉,亦能運用上身及肩胛骨助力。

4.下山時,爬山杖應比平地調長一點。因下山時,杖在前方穩定支撐,減輕膝部壓力(圖B)。

這次路徑下山幅度大,爬山杖便大派用場。

惟琛sir提醒,若爬山杖調得不夠長,人自然會傾前,反而易生危險。

文 \ 王惠芳    攝 \ 曾憲宗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