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豐收的季節 完結篇】 混血兒娶混血兒 迪蘭注重家庭觀念

特約報導\劉忠萬([email protected]

圖片\受訪者提供

Advertisement

在砂拉越,跨種族通婚是相當常見的事情,所以混血兒比西馬要更多。這兒的人也和諧相處,孕育出文化色彩豐富的子孫後代。但他們不會因宗教或膚色不同而懷敵意,反而珍惜彼此的不同,會隆重地慶祝各族的重大節日。

砂拉越華人除了精通華巫英語之外,要說一口流利的達雅族語也不是難題。達雅族群包括了伊班族、比達友族、肯雅族、加央族等,雖然都是同歸一個族群的雨傘下,但是在語言上略有不同,就好比華人也有不同方言如福建話、廣東話、客家話等。

迪蘭(Dylan Redas Noel)出生於混血兒家庭,長大後他也娶了個不同種族的妻子,兩名寶貝兒子也追尋他的腳步,把達雅族的文化和信念傳承下去。

来自于混血家庭的迪兰精通各种语言,无论是马来语、英语、华语、原住民语都难不倒他。

ADVERTISEMENT

达雅族是马来西亚砂拉越州的一个原住民族群,也被称为“雅达安”或“达雅安”。他们分布在砂拉越的各地,从北到南,从东到西。

比达友族是达雅族属下的原住民族群,他们主要居住在砂州中部和南部地区,特别是在古晋、木中和巴里巴斯地区。他们多以农业为生,种植水稻、玉米和其他作物,也会狩猎和捕鱼。

比达友族的文化传统很大程度上与他们的土地和环境密切相关,他们具有涵盖种植、狩猎、钓鱼和手工艺方面丰富的知识,这个族群的社会结构是由长老领导,长老们在关于部落的各种事务和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迪兰(Dylan Redas Noel)的父亲是比达友族,母亲是华人,聚伊班妻子。他自小就精通多种语言,除了是混血家庭外故,父母亲对教育的看重,让他在驾驭英语方面也游刃有余。

“我跟爸爸那边的长辈用比达友语沟通;妈妈这边的外公外婆则是用福建话。我的中文是上学的时候学会的,并不是很好,不过用作基本沟通还行。”

迪兰一家为他母亲庆祝生日,他的已故父亲是比达友人,母亲是华人。

比达友族的信仰趋向于原始宗教,包括神灵崇拜和自然神秘主义。然而,随著时间的推移,有一些比达友族转而信奉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身为虔诚基督徒的迪兰一家,虽在比达友的传统节日中的祭祀仪式他并没有参与,但是对团聚十分看重。和华人一样,他认为过年过节回家和家人共聚是必要的。

回溯他小时候过农历新年,他会到外婆家拜年一起吃团圆饭、讨红包、玩鞭炮等,一样不落。丰收节的时候,他就会到父亲那边走亲戚,并穿上传统比达友服装和亲朋戚友一同吃喝玩乐。他们之间不会因为种族的不同而有所隔阂,尤其对小朋友来说,关系都很纯粹不会猜忌,不会像大人那样对种族那么敏感。

“我小时候在学校也结交印裔朋友,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可惜现在很多种族和宗教都被政治化,尤其是在西马,导致我们的社会出现分裂。”

迪兰(右二)的家庭观念很重,对他而言家庭是他的全部,所以他希望孩子也可以传承一样的观念。

辦婚禮華洋混達雅

迪兰记得,小时候父母忙于工作的时候,他会被送到外婆家去。迪兰和父母多以英语沟通,到了外婆家,他们便讲华语或方言,在环境的濳移默化之下,久而久之便对华人的文化习俗更为熟悉。

迪兰的妻子其实是也是一名带有伊班血统的混血儿,他们相识于教会活动上。其妻的父亲是纯伊班人,母亲则是来自马六甲的峇峇娘惹。注重家庭文化的迪兰也曾带著孩子们到马六甲探亲。

因为混血婚姻的缘故,他们在结婚的时候虽采用西式,但是间中还是夹杂一些华人和达雅族习俗。就好比敬酒的时候,他们采华人方式,就是一对新人向长辈敬酒,后辈向前辈敬酒。

“婚礼上致辞的时候,我们用比达友和伊班语,因为亲戚来自于不同背景,所以语言的色彩相当丰富。

“虽然我们的家庭背景不同,但是双方的父母相处得非常愉快,并不会因语言或种族的不同而有膈应,这是我觉得相当骄傲的一点。”迪兰欣慰地说。

这是很多年前,迪兰的两个儿子和他们公公婆婆的合照,美好回忆满满。

迪兰(右)和母亲在家里打麻将,他坦言自己家族已经相当现代化了。

迪兰的两名儿子和他的侄儿侄女。

信教育能改寫命運

我们对砂拉越原住民,多停留在他们性格随和,对生活热情而随之而安的印象。出生于混血家庭的迪兰,父母非常着紧孩子的教育,因为他们晓得知识可以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我母亲是华人,对教育自然会比较看重。她会确定我们作息是正常的,并且会敦促我们完成作业好好学习,对文化传承也非常重视。

“我爸则对于宗教上的要求特别讲究。我们全家都是基督徒,所以父亲会要求我们遵守基督的教诲,对孩子的涵养也不松懈。在双亲的严格管教之下,如今我们兄弟姐妹都拥有不错的工作和生活。”

迪兰的父母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因为他们晓得知识可以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不能吃蛇肉鱷魚肉

如果说西马人可以掌握各种不同语言,那砂拉越人掌握的语言可以是普通马来西亚人的两倍之多。

迪兰说,他们的族人有一些忌讳跟华人是一样,那就是晚上不能剪指甲,不可以吹口哨。过去常年以捕猎为生的达雅族在进森林的时候不可以喊名字,也是他们必须遵守的习俗之一。

“我依旧认为有些习俗看看听听就好,比如我会在晚上剪指甲,这其实也没什么大问题。”

此外,达雅族人还有一些非常特别的忌讳。迪兰的父亲曾告诉他,他们的村子不允许吃蛇肉,也不知道这祖传禁忌的由来。对于他有一半伊班血统的妻子,其村人不能杀害和吃鳄鱼肉,同样也是祖训,所以在砂拉越很多郊区,伊班人是被禁止捕猎鳄鱼的。

每逢豐收節必回鄉

虽然族人的生活已经现代化,但每逢丰收节的时候,迪兰仍旧会回到村里和族人一起欢庆节日。对于达雅族而言,喝酒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但是迪兰从小就被教育适量喝酒。在节庆时候,拒绝喝酒对部分达雅人来说是属于不赏脸的举止,但是如果真的撑不住了,可以用手轻触杯子以示拒绝。

“我们远在木中的老乡,每逢丰收节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不同的游戏供大伙儿一块玩。其中包括时装秀、卡拉OK、泥巴叶游戏,以及喝热咖啡比赛。”这些都是迪兰小时候玩的,长大以后他们仍旧玩著同样的游戏。

由于达雅族的家族非常庞大,有时会在丰收节看到一些新面孔。迪兰幽默说,“我会警惕儿子,不要随便在老家对其他女子一见锺情,因为他们很可能是远亲!”

虽然生活已经现代化,但是每逢丰收节的时候,迪兰(后排左)仍旧会回到村里和族人一起庆祝节日。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