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副刊

【記者室】邁向工業革命4.0

工業革命4.0是近幾年非常熱門的詞彙,出席各種公開場合,都會碰到談論它的人,一些政治人物也不時會在致詞時提起。

Advertisement

然而,工業革命4.0到底是什麼,沒有人可以說出一個具體的答案。

大部分時間他們都只是在空洞地提出人工智慧、物聯網、雲端技術、大數據分析等諸如此類的技術名詞,實際上要如何操作、落實,卻沒有人能說清楚。

ADVERTISEMENT

工業革命4.0這一名詞是在2011年時,由德國企業界提出,以通過物聯網技術應用來提高該國的製造業水平。

在德國推出這項概念後,許多競爭國家也在隨後幾年中推出類似的策略,包括美國的《先進製造伙伴計劃》、日本的《日本產業重振計劃》、英國的《未來製造2050》及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

雖然各國提出的策略中,都強調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但當中的核心價值卻存在區別。

舉個例子,《中國製造2025》將重點放在創新制度環境,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製造業的深度融合,並強調製造業互聯網化,而德國《工業4.0》則重視硬件及技術的提升,倡導。智能工廠和生產智能化。

那馬來西亞的情況又是如何呢?大馬國際貿易和工業部(MITI)在2018年2月9日,通過官方網站發佈了《國家工業4.0政策框架》草案,並進行公開諮詢。

這份草案詳細地提出4個國家目標、5個推動策略、13個戰略及37個行動計劃,希望通過提升各造標準,包括基設、技術、政策、人才,帶領國家邁向工業4.0。

草案中也提出落實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建議,並制定國內製造業、中小型企業的未來走向,旨在2025年時提高大馬勞工生產率進一步至30%、製造業每年對國家的貢獻至3920億令吉。

可惜的是,這份關乎我國工業未來命運的草案,並沒有獲得應有的關注度,在官網上提供意見的民眾僅有五十幾人。問了遍檳城工業及製造業的大佬們,結果發現真正仔細翻閱這份草案的,人數也不到10個。

此情況確實令人擔憂,要是人民醒覺度不足,或配合度不高,一項政策再怎麼完善,最後也是徒勞無功的。而這項問題並不僅出現在上述課題中,以往政府公開諮詢時,民眾同樣也是參與度不高。

國家發展需要人民的配合,老是躲在咖啡店抱怨並不能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期許大馬國民更關注國家未來的走向,積極地提供意見,讓國家能在符合需求的情況下邁向更美好的明天。

 

文/汪壬捷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