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自遊自在】榴槤 流連

恰逢榴槤季節,朋友們紛紛在網上曬榴槤照,那金黃色飽滿的果肉,只要咬下一口,儘是濃郁的榴槤香,齒頰留香應該是專屬榴槤的成語。沒有一種水果可以長得如此兇神惡煞,味道囂張跋扈。

Advertisement

你不喜歡榴槤?只是因為你還沒吃到最好的。記得旅居上海的時候,水果販子偶爾會有榴槤,那裂開的榴槤,趨近聞也沒什麼香味,果蒂是褐色的,果殼已經變成難看的深褐色,符合了最差榴槤的各種標準。中國當時只進口來自泰國的榴槤,果肉飽滿但生硬,我們稱之為生番薯,那是絕對進不了嘴刁的新加坡人的法眼。

記得在八十年代,榴槤其實沒那麼多的品種,隨着農業的發達,果農們通過接種手法等,才培育出不同品種的榴槤。看過一本榴槤專書,榴槤專家在採訪泰國榴槤園時發現,有當地果農甚至讓榴槤聽音樂,希望借此培育出優質榴槤。如果真的想給榴槤樹播音樂,我個人覺得慵慵懶懶的馬來民謠比較合適。

ADVERTISEMENT

甘榜榴槤 嚐的是回憶

最近去馬來西亞,當地朋友們都推薦甘榜榴槤,其實就是小時候吃的榴槤。坦白說,味道和口感都不及名種榴槤,但一般人相信甘榜榴槤沒打農藥,更為健康,味道像童年時代的榴槤,因為有了兒時回憶的加持,所以也能吃得津津有味。

在吉隆坡的半山芭菜市場閒晃,當地馬來人開着一輛載滿了甘榜榴槤的羅里,停在市場門口,擺上計重秤,紙皮寫上一公斤8令吉,不需要招徠,就聚集了一群買菜的家庭主婦,大家一口氣買了好幾個,我也要了一個來嚐嚐。久違了的口感和滋味,想不起來但沒忘記。味蕾的記憶不容易描寫或記起,但舌尖一觸碰,就會甦醒過來。

甜中帶苦 更韻味無窮

過去新加坡的鄉村也會種植榴槤樹,農民搬走了,剩下榴槤樹,每逢到了榴槤季節,不少人還會特意到叢林裡尋找野生榴槤。這些榴槤的滋味有錢也買不到,雖然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味道對不同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意義,只和金錢掛鉤,恐怕也只能吃到銅臭味。記得在新加坡的烏敏島上就撿到一個榴槤,費盡力氣後才將榴槤打開,每個人分到一粒,真不好吃,卻也吃得開心。

對榴槤味道的選擇,也會隨着年紀的增長而有所改變。年輕時我們都愛甜,甜味榴槤最容易讓人接受,長輩偶爾會嘲笑只選擇吃甜味榴槤的食客。現在的我更愛苦甜,甜中帶苦,更有層次,韻味無窮,或許也更符合現在的狀態,人生不可能一直是甜膩膩的,沒有絲絲的苦如何引出甜的綿密呢?或許再過一陣子,我就能和父母輩一樣,愛上苦味榴槤那獨特的滋味,因為那或許才是人生最動人心魄的真實味道。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