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明周刊副刊

【自遊自在】上海變了 但其實未曾改變

由北京飛上海,一下機場,我就知道來到了上海。行李輸送帶邊上已經排好一列的行李手推車,省卻了旅行者的麻煩,這是上海。上海是有細節的城市。上海人經常被批評為“作”,有點貶義,類似惺惺作態,但“作”也是要付出精力和感情的,至少比粗枝大葉強。

Advertisement

上海總能給我驚喜,我喜歡看見自己喜歡的城市有長進。雖然上海的朋友們紛紛抱怨物價越來越貴。我們在一家網紅甜品店裡,點了茶和甜品,每人消費約30新元(約88.70令吉),但抱怨歸抱怨,甜品店依舊人滿為患。城市變得更乾淨了,街道整齊了,很多沿街的老房子都修繕了。我熟悉的一些書店都關門了,但新的書店也開起來了,上海似乎多了不少獨特的小書店,位於武康大樓裡的大隱書店,設計典雅,入口處設計了椅子,就在公交車邊上,為等車的人服務。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抱怨的是新登場的是否會真的比舊的好,還好上海的新,是一種新鮮的新,有品味的新。

玉蘭花香 記憶中上海氣息

ADVERTISEMENT

似乎唯一不變的是法租界裡那些老梧桐樹,發出了風風火火的鮮綠,把夏日的街頭點燃起來。街上有個熟悉的背影,慢悠悠地騎着車,梧桐斑駁的樹影落在白色T恤衫上,他拐入了另外一條小街,倏忽不見了,那是我嗎?

我沒懷念那些吃喝玩樂的場所,但上海街頭常見的樹木卻是難忘的。它們像是上海最忠誠的傢具,在春夏秋冬間上了不同的妝,各有各的姿彩。上海市花白玉蘭也經常可見,但大部分都種在小區裡,已經6月了,玉蘭花還開着。夜晚走入小區裡,沒看見那奶白色健碩的玉蘭花,但卻能聞到濃烈的幽香,這是我記憶中上海的氣息。

城市逐漸變老

 

某天和好友吃了飯喝了點酒,聊的不過是十幾年前上海的人和事,因為變化太大,卻有恍如隔世之感。曾任職傳統媒體的朋友早已經換了無數的工作,現在也加入了創業大軍,製造內容來刺激消費。他簡短卻充滿變化的工作履歷,其實就是一部當代中國媒體的發展史。

不讓朋友送我回酒店,我想沿着熟悉的回憶慢慢走一段路。我依舊能叫得出沿街房子們的名字,甚至背誦出它們的故事。汾陽路的白公館,是白先勇的府邸,後來改造成一家台灣人開的頂級西餐廳,現在則關起大門進行修繕,幾番易手,老房子又會迎接哪裡來的新主人?在這樣的時代裡,我們能駕馭得住命運的激流,還是我們只是時間河裡一枚微不足道的漣漪?在變和不變中,這座城市也會逐漸變老。時間能改變很多事情,時間也能證明很多事情,其實未曾改變。再會上海。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