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脂肪肝專題】國人意識低每3人1罹患 忽視脂肪肝恐變肝癌

文:◇陳秋蕾/何建興 整理:梁盈秀

(吉隆坡訊)何謂脂肪肝?首先,我們必須厘清如何定義脂肪肝,肝臟的脂肪含量正常來說為5%,一旦超標,即可被定義為脂肪肝。

Advertisement

研究顯示,60歲以上、三高、超重與肥胖症、新陳代謝疾病者,皆被列為脂肪肝疾病高風險群。若不及時醫治或做出適當改變,將會引發併發症如肝硬化、肝癌等。

一般民眾對脂肪肝疾病(fatty liver disease)一知半解,護肝意識相當淺薄,甚至對其所帶來的併發症也似乎懵然不知。

22%至37%人有脂肪肝

肝腸胃內科顧問魏財順醫生(Dr Ngiu Chai Soon)指出,在馬來西亞,有一半人口被列入超重或肥胖的行列,其中22%至37%的人士患有脂肪肝疾病,意即每3個人中,就有一人面對脂肪肝問題。

ADVERTISEMENT

至於如何定義超重和肥胖,國際上就以身體質量指數(BMI,簡稱體質指數)來衡量一個人的胖瘦程度是否超標。在亞洲,BMI大於23.5kg/㎡屬於超重,高於30kg/㎡則屬肥胖症。

除了以BMI做為指標,也可以腰圍指數(Waist Circumference,WC)界定是否為患脂肪肝疾病的風險群體,然而,較普遍使用的鑒定方法仍是以BMI為主。

“我們所說的脂肪肝,是否只是脂肪肝那麼簡單?其實不然。脂肪肝疾病大致上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病(Alcohol-associated Liver Disease,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以及病症較為嚴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經過血液檢測,大部分的脂肪肝患者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非炎性)占80%,另有20%則已惡化至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他說,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顧名思義,即是與酒精毫無關聯。因此,在替病人檢測時,醫生也必須要確認其飲酒量。其酒精攝入量每周不超過14個單位,並排除其他慢性肝病,即被診斷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肝腸胃內科顧問:魏財順醫生

華裔佔25%印裔50%

另一種情況,即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此病症是指肝臟細胞發炎,若不進行適當治療,恐怕會引致後續的不良後果,像是肝硬化、肝衰竭。

此外,有研究顯示,脂肪肝亦會帶來非肝病問題的併發症,如心臟病、腦中風、血管粥樣硬化的病症等。研究也指出,脂肪肝患者得癌機率會提高。

“脂肪肝無明顯症狀,往往被發現時,病情已相當嚴重。”數據顯示,大馬的患脂肪肝族群中,華裔占20%至25%,印裔占50%,而巫裔則占40%至60%。我國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穆斯林禁止飲酒,但以上述種族比例來看,巫裔占的比例相當高。

他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既與酒精無關,那就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脫不了關系。平日里不良的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就是患上此症的“元兇”。

除了生活習慣,其他因素亦會提高脂肪肝的機率,比如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 ;女性在懷孕期間,也有患上急型脂肪肝的可能,此病症或會引致急性衰竭,有時甚至會帶來生命危險,一般都會交由婦科來處理。

“當然我們也應考慮其他引起肝脂肪病變的原因,這包括藥物、病毒性肝炎、威爾森氏症(Wilson’s Disease)、營養不良等。”

不治療可致肝硬化

“從非酒精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這過程並無時限,即便是未滿40歲的壯年,也有可能已經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他提醒民眾,“一旦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若不加以照顧及接受治療,極有可能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程度的可分為5個等級(0-4);0-1是無或輕度纖維化;2-3則是嚴重纖維化;4是已有肝硬化跡象。”

上面的數字一再提醒我們,脂肪肝對健康的威脅性不小,它既無明顯症狀,那麼,定時檢查即是保肝護肝的不二法門了。

根據馬來西亞肝臟協會所發布的2022年治療共識,建議凡是年屆30以上的人士,應該進行例常身體檢查,如血液、超聲波檢測,此檢測主要可診斷代謝綜合症肝炎。

在一般的例常檢查中,醫生會先測量體重、身高、血壓及其他測試;以及在給病人進行腹部檢查時,即能查出其肝臟腫脹。

要檢測脂肪肝,在市面上最為普遍的就是超聲波篩查。一般大型的診所皆備有超聲波儀器,既便捷且實惠,除了超聲波,民眾也可通過肝纖化掃描(fibro scan)或是磁力共振造影(MRI)來做脂肪肝檢測。

30歲以上定時體檢

脂肪肝所帶來的後果不容小覷,檢測方法也林林總總,他建議30歲以上的人士,應當定時進行例常的身體檢查,防患於未然。

假如一個人已有脂肪肝,甚至已經到了發炎階段卻仍不願介入治療,接下來會有哪些傷害呢?首先是會出現肝纖維化,且很大機率惡化成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癌等併發症的機率會更大。

“除肝癌外,當肝硬化程度越來越嚴重時,會造成靜脈瘤變大及破裂,甚至會導致食道及胃出血,患者除了會暈眩和昏迷,即肝性腦病(HE) 。”

“腹水(ascites)狀況也會出現在肝硬化或其他嚴重肝臟疾病時,還有就是黃疸病(jaundice/icterus)以及自發性細菌腹膜炎等,這都會有死亡風險,必須非常注意。”

當然,很多時候患者並不會到如斯嚴重地步才求醫,只是可能因某些原因,如不確定病情,或誤以為是近來工作繁重而感到疲倦而已,卻沒想到就是“脂肪肝”在作祟。

調整生活作息

肝未硬化有逆轉機會

當一個人有脂肪肝甚至是初期肝纖維化時,是否還有“逆轉”的機會呢?

其實只要尚未出現肝硬化的話,即刻采取介入及干預,包括調整生活作息等,絕對可以改變結果。

魏財順指出,但前提是必須持之以恒,把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及減重等納入生活作息中,如此即可抓住最後的“逆轉”機會。

口服藥物改善脂肪肝

那所謂的持之以恒意味着要多久呢?至今並沒有相關的研究,因為要診斷一個人的肝臟在調整生活作息多久後才能看到改善,這必須要進行抽取肝臟樣本檢驗。

不過,從臨床上來看,一個人如果沒有改善生活作息,肝臟有可能在5至15年之間惡化而瀕臨硬化,都胥視患者本身的體質以及健康狀況。

“須強調的就是,只要一個人在肝硬化發生前已下定決心去改變並堅持下去,勢必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結果。”

他說,有賴於醫學昌明及發展,在眾多科研中發現,口服藥物在改善脂肪肝及肝炎上,發揮了一定的效果,其中S-腺苷蛋氨酸或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e)在經過多項科研後,已在臨床上被證實可以改善肝臟受損所引起的傷害。

“而我對它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的抗氧化功能,而抗氧化就是改善肝受損的重點所在。”簡單來說,SAMe是一種存在於人體非常重要的甲基供體,許多含氮的生物合成都需要從SAMe獲得甲基,比如腎上腺素、肌酸等。

“其實,SAMe本來是在肝臟分泌,可是一旦人的肝臟受損,它的分泌量就會受到影響及減少,需要通過額外的補充,如以口服藥物方式來獲取身體所需的量。”

攝取SAMe避免炎症

根據一般指南,只要攝取足夠的SAMe,除了可以減低肝臟發炎機率,也能避免炎症性肝炎的出現;至於有脂肪肝的男女,常見症狀就是申訴疲累,而SAMe的另一功效就是改善疲勞症狀。

值得注意的是,SAMe在科研方面已有足夠的數據,屬於非處方藥物(OTC),用在肝出現硬化前為佳。“不過,建議在服用前仍須咨詢醫生或藥劑師的專業意見,包括每次服用的劑量或一天須服用多少次等。”

他要強調,SAMe並非所言的“保肝藥”,尤其對酗酒的男女,假如一個人是長期酗酒而造成肝臟受損,卻不願戒酒,只想靠SAMe來改善肝功能,這是個不切實際的做法。

那SAMe是否可以從日常飲食中攝取到呢?答案是不能。“但若是一個已有肝病的患者,我會建議他在日常飲食中須注意以下3點,首先必須盡可能地減少或不吃加工食物,最好是原型食物(whole food),例如完整的雞肉、魚肉或蔬菜等,至於罐頭、速食面或香腸等一律被視為加工食物。

第二點對咖啡愛好者而言絕對是“福音”,那就是多喝無糖及無奶的黑咖啡,截至目前的研究顯示,只要是黑咖啡(不論產地)皆有助於降低肝纖維化的風險,只是它的作用機制仍待厘清。

最後一點就是維生素E的攝取。可是須注意的是,過量攝取維生素E亦有它的副作用,所以建議適量地攝取維生素E,遵循醫生給予的指示為佳。

每周至少運動3次

對脂肪肝或有肝臟疾病的患者,他給予的忠告是務必要培養良好的生活作息,即遵循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建議,比如維持每周至少3次運動,每次不少於30分鐘,同時飲食要均衡。

然後根據醫生的指示,到了一定年齡後就要做體檢,“預防勝於治療”以及“病從淺中醫”始終是重要的醫學真理。

如今,越來越多疾病已有年輕化的趨勢,其實只要超過30歲的男女已有必要開始維持體檢的習慣,這樣才能及早發現潛伏在身體的健康傷害,比如脂肪肝等,同時在了解健康狀況後,對症下藥地着手從根本去改善,這樣才能迎來健康的人生。

有B肝應繼續服藥

問1:我丈夫有B型肝炎,從2009年開始吃藥,每年驗血沒有B抗體,其他一切正常。雖然醫生建議每天照常吃藥,但到底幾時才能停止?

答1:一個人如果患有B型肝炎或C型肝炎,就需要開始吃藥。每年驗血結果雖沒有B抗體,但肝功能檢查一切正常,像這樣的情況,表示他所服用的藥物已成功控制病情,因而檢測中沒有顯示異常。

然而,如果一旦停止用藥,病毒量則會逐漸上升,最後可能會導致猛爆性肝炎,所以,我建議繼續服藥為佳。

甲狀腺問題影響新陳代謝

問2:肝有問題會影響身體新陳代謝嗎?甲狀腺症狀會導致肝有問題嗎?

答2:肝臟是一個很重要的器官,它對我們人體的血糖及血脂的新陳代謝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說,當我們的身體像是肝出現問題時,都會影響到新陳代謝。

至於甲狀腺有兩種情況,一是甲狀腺機能亢進,二是甲狀腺功能減退,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肝臟發炎,惟發炎機制則有所不同。

喝酒即臉紅與肝功能無關

問3:喝酒後臉馬上泛紅,是肝功能不好嗎?

答3:喝酒後臉馬上泛紅未必是肝功能不好,其實是與體內的代謝酶有關。有人天生乙醇脫氫酶的活性較高,所以代謝得快,較不會臉紅,酒量相對也比較好,但這與肝功能是兩回事。

臉色素沉澱多原因造成

問4:臉上色素沉澱,是肝臟受損嗎?

答4:臉上色素沉澱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肝臟受損所致,其他原因包括腎臟受損、荷爾蒙錯亂及一些特定藥物造成。

C型肝炎超過95%可治癒

問5:我的ALT發炎指數是466,在10年後檢驗病毒載量上到2,186,270 IU/ml,請問我是否還有痊愈的機會呢?

答5:這位患者雖有提到病毒載量的測試,卻沒說明自己患的是哪一種類型的肝炎。

基本上我們會給B型和C型肝炎病人進行病毒載量的測試,而B型肝炎的治療方案是吃藥和定期做血液追蹤檢測,但要做到完全痊愈的可能性是少於1%,只能以藥物長期控制病情。

至於醫治C型肝炎在以前是打針,現在也能以吃藥治療,C型肝炎則超過95%會被治愈。雖然指數466很高,但我認為還是有機會治愈的。

B肝帶原禁捐血或器官

問6:我是B型肝炎帶原者但沒有吃藥。可捐血或器官嗎?

答6:在馬來西亞,B肝帶原者是不被允許捐血和器官的。那是因為B型肝炎病毒會隱藏在捐獻器官里,所以,有可能把病毒傳染給其他人。

不過,近年來國外有文獻研究指出,一個B肝患者將器官捐獻予同是B型肝炎患者,是有其可行性的。

肝硬化勿吃超過2克鹽

問7:家有肝病患者,在煮菜時能放鹽嗎?因肝病變得很瘦如何增肥?能吃肉和油的食物嗎?

答7:肝病患者攝取鹽分是取決於肝損壞的程度,如果是肝硬化併發症的患者,一般建議他們不能食用超過2克的鹽分。

肝病患不宜食用過多蛋白質食物,瘦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蛋白質。

近年來有研究指出,肝硬化程度較嚴重者,其蛋白質的需求會比一般人多一些,否則會更消瘦致營養不良。

另外,也要考量是否有肝癌的可能性,因為肝硬化會提升肝癌的風險。

建議PSC病患注射疫苗

問8:我今年59歲,是一名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病患(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該如何保肝呢?

答8:PSC是一種先天性肝臟免疫錯亂的疾病,亦屬於一種慢性肝炎。如何保養要先看有沒有A型或B型肝炎的抗體。如果沒有,一般會建議注射疫苗。

此類型病患也必須注意飲食和生活習慣,如正確與充足的營養攝取、適量的運動等。PSC是一種挺難治療的疾病,所以要定期進行檢測。

不過,這得胥視肝臟受損的程度,可能需要每3個月或半年到醫院覆診。

解答◇肝腸胃內科顧問魏財順醫生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