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癌症康復】27談>氫分子治癌故事(2):肺癌患者“白”挨一刀

廣州到台北是那麼近。上午乘飛機,不到2小時就降落在桃園機場。潓美老總林先生、上海同濟大學的王博士,在出口迎接。

Advertisement

當晚,在台北一間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包廂,林先生請來了幾位台灣著名醫學專家陪我進餐。劉會平教授是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著名胸外科專家。大家自然聊起了一些“氫氣治癌”的故事,最神奇的是長庚醫院一位肺癌病人,經過“吸氫+放化療”,最後“白挨一刀”。

林先生說,“白挨一刀”的患者就是他的同學。第二天,我們在台大醫院附近的“氫分子體驗區”見到她。

ADVERTISEMENT

她叫鍾玉嬌,54歲。2016年10月感到胸部不適、乾咳,呼吸時有些憋氣。10月27日,她去林口長庚醫院作PET-CT檢查,發現右中肺有4厘米大小占位性病變,標準攝取值(SUV)高達18.57,腫瘤與心包連在一起,縱隔淋巴結有轉移。她接受了支氣管鏡檢查,發現她的右中肺葉支氣管被腫瘤阻塞。在局部取了活檢,病理檢查顯示非小細胞性肺癌,又做了免疫組化染色,顯示為鱗狀細胞癌,再查基因,未見突變。

她掛了劉會平副院長的號,劉院長認真看了各項檢查,說:“做放化療吧,爭取控制控制。”顯得有些無可奈何,隨着又說:“先吸吸氫吧,也許有幫助。”

俗話說,同窗幾戴,友情常在。遠在上海的同學林先生知道了鐘女士患了腫瘤,立馬飛回台灣,同時送去他正在研製的“氫氧霧化機”。

每天吸氫4小時

鐘女士每天吸氫至少4小時,口服納米蕈早晚各3包。一周後,她感到咳嗽少了,呼吸變得通暢了,精神似乎也變得好了。一個月後,她接受了放射治療,共照射30次,共4000Gy及同時化療。她的家離醫院不遠,每次完成治療後,就趕回家吸氫。

2個半月後,2017年1月13日,鐘女士去林口長庚醫院複診,又接受PET-CT檢查。“你的肺部已經沒有腫瘤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醫生講得很嚴肅,似乎他也不相信自己,叫她看臨床科。她去看呼吸內科和外科。醫生們一起會診,告訴她:準備為她手術。她問既然沒有腫瘤了,為什麼要開刀?醫生說:他們不相信,因為這幾乎沒有先例。需要手術切除下來看看。一位看上去年資較高的醫生拍拍她的肩,說:“你的病是很惡性的肺癌,不開刀,大家都不放心。”

2017年2月23日,鐘女士接受了胸腔鏡右肺葉切除。手術後,醫生告訴她:右肺上肺和中葉都切除了,淋巴結也切除了,但腫瘤沒有找到。到底有沒有癌腫,要等病理切片報告,畢竟,病理是“金標準”。

也許是病理科醫生也為難了。12天后,2017年3月7日,病理出來了:沒有看見腫瘤。

3月6日這天上午,鐘女士見到我們,顯得特別高興,那神情和講話姿態,就像40幾歲的人。她向我們詳細描述生病的前後過程。我問她:“白挨一刀,後悔嗎?”

“有點。但能為你們的‘中國式控癌’作貢獻,值得!”她拉住我的手,“徐教授,我認真看了你和湯釗猷院士寫的《踐行中國式控癌》呀!太了不起了!”鐘女士的講話充滿感恩。她說:“我覺得,吸氫就是你們說的‘改造’。”

文/徐克成

廣州暨南大學醫學院附屬復大腫瘤醫院總院長國際冷凍治療學會(ISC)前主席。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