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報導 +攝影 \高寶麗 手作之所以美好,除了摒棄機器讓作品融入人氣和能量,更重要一點,是手作能讓創作者全情投入,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時間,平定思緒沉澱身心安撫煩躁的軀體和精神。 手作轉個身,變成另一個類型的舒壓療癒管道。 講究全手工製作和精緻的造型,讓日本佐茶點心“和菓子”讓人讚歎不已,一顆和菓子的“誕生”必須經過許多繁瑣的步驟,撇開麵團的生產製作過程不說,當一把粉嫩柔韌的麵團躺在手掌心,透過內心感受它的溫度和甜蜜,就已經是撥開憂鬱陰霾的第一步。 曾經受到憂鬱情緒困擾的李瑋儀是和菓子達人,在夜闌人靜失眠的夜裡,和菓子讓她找到了情緒的宣洩出口,透過麵團柔和色彩的搭配和搓揉,再透過指尖細細地一捏一剪一按一刮的專注,所有的陰暗隨着這一顆“日本美食文化之花”的緩慢綻放,也紓解了鬱悶的心情,帶來陽光驅走黑暗。 李瑋儀是“御菓子”(Yu Wagashi)的創辦人,在此之前,於教育領域耕耘十餘年的她,在新冠大疫情爆發之前開辦了兩所補習中心,事業發展紅紅火火,然而一個疫情大浪突然蓋頭而來,打翻了費盡心力建築起來的美好。 “只能說我的反應不夠快,解決不到線上經營的步調,無奈之下只得把補習中心關閉掉。” 除了事業上面對衝擊,家庭經營也同時遭受到挫折,處處不順心,而最意料不到的是,她竟然被憂鬱症這個大魔王盯上了! “我當時的心情低落到不行,每天會無端端的哭泣,早上起來,頭腦就不受控制去想負面東西,鑽入牛角尖裡頭退不出來,即便一再告訴自己必須停止負面思想,可是,它就是偏偏要來襲擊。” 如花般在手心綻放 尤其是在駕駛中,憂鬱大魔王會突然痛擊一番,她甚至曾經一邊開車一邊想着給父母親友寫遺書,情況嚴重至如此地步。 死纏爛打的憂鬱症使李瑋儀每個夜晚都失眠,白天頭腦恍惚精神萎靡,完全無法控制自己的思緒,這一種不在狀況的情況,困擾了她好長一段時間,看醫生後按時吃藥,症狀似乎有所減緩,但她希望可以擺脫藥物的控制,展開全新生活。 “所幸,我有和菓子。是和菓子陪伴着我,走過無盡的失眠夜晚,幫助我抓回人生的方向。” 在失眠壓抑的夜晚,她就捏一把麵團,在方寸間小心翼翼地雕琢着,反覆轉動、反覆循環輕剪塑造型,不去想其他有的沒的,就只把注意力專注在一雙手上,把焦慮、緊張、沮喪、悲傷、痛苦、憤怒等等負面情緒統統化進和菓子裡。 看着一顆顆美麗的和菓子在手上如花般綻放,這一刻,除了心平氣和,成就感也滿溢起來,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 有感和菓子安撫了自己焦慮的心,李瑋儀相信和菓子也可以幫助其他人走出憂鬱,於是在3個月前正式開啟新的事業,傳授製作和菓子的技巧,讓和菓子走進大家的內心世界,再撥開雲霧,見艷陽! 赴日學藝滿載而歸 和菓子是日本傳統甜品,真正的名字叫“練切”(Nerikiri),無論如何,大馬人更加喜歡稱它為和菓子。 “這是一門把甜品變成藝術品的高難度手作,我最欣賞的大師是三堀純一,他的作品我除了讚歎,還是讚歎,精緻如藝術品真的教人大開眼界。”李瑋儀語帶興奮地說。 所謂“練切”,從字義上可瞭解到是包含了“練”和“切”──“練”即是攪拌、搓揉;“切”就是剪、切等手法。使用的工具包括三角棒、竹片、挑針、小剪子、圓勺子等小工具。 為了一探和菓子的精髓,她不惜遠飛日本,到一家和菓子老店向資深職人學藝。“那次的課程是從製作白芸豆泥開始,光是如何讓白芸豆浸泡後經過熬煮過篩入糖等步驟變成豆泥這個製作過程,就耗費了一天時間。” 為了深入瞭解形形色色的和菓子,她把行程編排成一家一家去光顧和菓子店,眼觀造型,手摸觸感,嘴嚐味道,最後把滿滿的收穫塞進行李箱,帶回馬來西亞。 她笑着補充,她將在來臨的八月份飛往國外,參加三堀純一老師的和菓子課程,屆時希望可以把高如天花板的技巧帶回來,與更多有興趣“菓迷”一起分享。 因應國情調整做法 由於大馬人和日本人的口味有差異,兩國的氣候及濕度也不一樣,李瑋儀把日本和菓子技術帶回大馬之後,必須依據本地人的口味去調整和菓子的甜度和口感,以迎合本地人的口味。 她舉例說明,糖粉的多寡會影響和菓子的黏度以及保鮮期,也包括表面是否容易裂開等問題,“我試過以不同的配方做實驗,例如全糖、半糖、無糖,摸索出最適合大馬人的口味和適應天氣,如今的成果都是經驗的累積。 “很多人都說,這麼漂亮的和菓子怎麼捨得吃,其實吃和菓子就是把快樂吃進肚子裡。日本人的下午茶是搭配味苦的抹茶,一口茶一口菓子,讓苦和甜在嘴巴裡融合,當然,由於是和親友一起吃菓子,大家也通過談天交流,把內心的愛與愁散洩開來。” 賞心悅目平伏內心 李瑋儀透過手作和菓子的過程,將自己從憂鬱症中一步一步釋放出來,在她辦的體驗課程中,也獲得學生回饋說在製作和菓子的過程中,感受到療癒之效。 “透過按捏揉,以及各種工具的輔助之下所取得的神奇視覺效果就已經教人非常期待,每一個專注於眼前事物的過程也很療癒。” 在使用每一項工具之前,李瑋儀都會先在腦裡勾勒出圖形,預先想像動手之後的效果,然後一針一壓一筷小心翼翼地運作,即便外頭下着狂風暴雨也不察覺,內心自然是獲得平靜。 在成品完成之後,一朵朵如花般貌美的菓子像在手中綻放,這又是另外一個成就感。 色彩或柔和或狂野的和菓子醞釀出手作人平和的心情,這,無疑就是和菓子療癒的最大吸引力! 據稱,和菓子傳承了日本的致精文化,清甜不膩也不黏口,和菓子的精髓主要來源於和菓子職人的手法,所以和菓子職人也被稱為手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