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畫裡畫外-2】人文藝術畫家謝錫明 筆墨抒發草根情

剛毅樸素的人文藝術畫家謝錫明,以畫筆反映出早年華人下南洋的狀況,他將長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展露得淋漓盡致,下南洋的浴血拚搏,下南洋的艱辛創業,透過謝錫明的《南洋經典》的系列作品啟迪和激勵後人。當然,其作品也獲得本地藝術界的極高評價。

隨後他的“東海岸風土民情系列”和“少女系列”,也傳達出群策群力、真善美及正能量的訊息;他把我國三大民族的特色,尤其是草根群體的堅毅、不屈不撓和汗水,一一舖陳在畫布上,寫實畫作提醒大家只有付出血淚和辛勞,才能換取更美好的生活!

Advertisement

不知道是不是與生俱來的意識及意願,人文藝術畫家謝錫明總是把“民族永恆精神”的宣傳和發揚重任,一而再再而三的扛上肩膀。

他和也是畫家的太太巫雪英,依靠雙手及上天賦予的本能,在精密平整的棉帆畫布或亞麻畫布上,不眠不休的畫出,畫出,畫出一個時代人的精神面貌,畫出他們心中的所思所想。

謝錫明所出版的《南洋經典》人文畫集中,為他寫序或獻詞的社會聞人,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一個重點,就是他能從一個民族歷史長廊,從一個民族的悲情和磨難中,不斷發掘他們的旅程,以畫筆記錄他們的生活片段、記錄他們的生命,即便只是卑微或貧瘠的一群,也是在發光發熱,他把他們化作一頁永恆,作為後世文明或文化傳承的依據。

謝錫明病癒初期,藉創作轉移對傷口疼痛的注意力。

ADVERTISEMENT

作品走實,走深,走遠

各方也提及,謝錫明亦喜歡繪畫馬來西亞各大族群的生活寫照,把各大民族的勤苦剛強精神集於筆尖,這對促進種族間的關係和團結起着莫大的助益。

相對其他領域例如山水、風景、抽象、人物等等,謝錫明選擇了人文與歷史這一個極具特質的類別,但卻也因為獨特,少人或沒有人去畫,所以顯得獨樹一幟,無人可以攀比。

對於獲得外界的高度評價,謝錫明以平常心待之,你喜歡也好,你不愛也罷,現年74歲的他只管遨遊在自己的創作天地裡,其餘一概甭管不理。

謝錫明為了創作可以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難怪巫雪英對他總有說不出的憐愛和擔憂,“他剛在新年之前動了手術,出院後沒幾天就跑到畫室來畫畫,我真是只有擔心的份。”

在旁的謝錫明眉毛稍微動了一下,繼而調整好坐姿,柔聲表示,拿起畫筆專注於作畫可以轉移對傷口疼痛的注意力。“記得我那時在畫一幅東海岸風土人情系列,一眾漁夫把漁船推上岸,結果這麼一推,連帶我身上的疼痛感也被推走了。”

一句簡單陳述,卻逗樂了眾人。殊不知,想讓素日作風嚴謹的謝錫明說上一兩句笑話是極其難得的事情,但也因為性格嚴謹淡然,他的作品更見沉穩、樸素、不譁眾取寵。

謝錫明的作品走實,走深,走遠。走實,是因為他藉作品體現出對民族的情懷,臉上的皺紋,蹣跚的腳步,先輩離鄉背井下南洋的各種遭遇,一一躍然紙上。走深,是他的作品都發掘了老南洋和馬來西亞各族群的現實生活寫照,無論是一個專注的動作,一個陽光的微笑,都深刻反映出畫作中主人翁當下的心情。走遠,是其畫作記錄了一個當代民族的生命,讓它成為日後追溯歷史的一個重要參考據點,也讓畫作變成民族共同的記憶,化作一道永恆。

以民為本 傳承先輩拓荒精神

52年將民族的愛扎根在心底,謝錫明以“民族精神”作為前瞻動力,“先輩精神”成為他藝術上的經典稱號!

謝錫明52年理念的堅持,精益求精,畢生希望通過這些真實性經典精品,傳承歷史悠久的下南洋的草根精神,同時展現大馬多元拓荒精神風貌及多元人文風采,讓這些珍貴的大馬史料得以傳承。

其作品在大馬的這一片土地上,已經是跨越宗教、種族和政治,成為以“民”為本的經典藝術珍藏品。

謝錫明在大馬藝術界的表現教人欽佩,他的作品曾經在國家畫廊展出,同時舉辦過無數次個人或聯合畫展,成就備受肯定。

巫雪英更表示,謝錫明的作品展現了多元先輩精神的傳承,獻給全民共享共賞,共同追憶先輩在大馬拓荒的史跡。“我們藉此希望透過作品促進民族文化認同感,並逐漸達致互相瞭解、包容和互相尊重,真實去推動大馬多元及豐富的獨特特質。“

巫雪英認為,其夫的作品強化大馬的和諧與繁榮,我們生活在多元的國度,但卻共存美好並且走向世界,寄托人文藝術對未來建設帶來希望,這將有效提升大馬人文素質及經濟的發展。

巫雪英希望政府、華人企業及各界人士支持擁有歷史及人文素質的創館計劃。

促進和諧 擬創建歷史名人館

售賣畫集籌辦“大馬歷史精神名人館”,為傳承大馬多元歷史精神文化,促進多元與和諧盡心盡力!

巫雪英指出,作為人文藝術畫家,謝錫明和她有意創建“大馬歷史精神名人館”,以為大馬的多元歷史文化精神文化的傳承,以及促進多元與和諧盡一份心意,為此,他們希望以“藉藝術點亮生命,用情感喚醒人心”,售賣自己的畫集。

這兩本畫集分別是《南洋經典.謝錫明人文畫集》及《馬來西亞人文精神.謝錫明木炭藝術回顧》。

希望政府、華人企業及各界人士支持這項擁有歷史及人文素質的創館計劃,有意瞭解這項計劃的熱心人士,可聯絡巫雪英(012-2918939),同時她也呼籲各大基金會、華團、華商和文化團體,共同為多元群族文化啟動根源回溯獻出一份力。

謝錫明創作的「少女系列」,傳達出真善美及正能量的訊息。

曾經體驗 感同身受畫出實感 

總是很好奇,畫家會捨得把自己嘔心力作賣出嗎?謝錫明的作品一般以系列創作為主,他常感歎如果作品中的其中一幅被取走,那麼這一系列作品的感染力也將大大打折。“如果這一系列的作品還存有某些特殊教育意義,那缺了一幅,就更加的不完整不完美了。”

想到無法保存完整的一個系列,就好比一家人無法團員歡聚般,謝錫明更加不想割愛他的作品了。

“我年輕時試過挨餓,甚至在餓到半死的情況下走了過來,如今不賣畫也不怎麼樣,現在還是可以走過去的。”傲骨的火焰,特別讓人欽佩。

謝錫明人生中最困苦的一個階段,就是他說的“餓到半死”的時期,這要追溯至他到新加坡南洋美專攻讀美術專業的年代。貧困的他一度只能以6塊錢的生活費度過一個月,前後長達6個月!“同學們把用過的畫紙丟進字紙簍裡,我就把比較乾淨的撿起來,洗一洗重新再用。同學的畫筆可能幾十元一枝,我呢?2毛錢吧。”

曾經有人說,只有痛過,你才能感受和知道什麼是痛,謝錫明可以佐證。由於幼時家境貧困,謝錫明曾經經歷過各種苦,住在72家房客那樣的大環境裡,體驗過自己和街坊鄰里的悲苦與無奈,所以經過沉澱後表達出來的作品,才能讓人看了感覺心痛,感受到畫中人對生活的愛與哀愁。

隨着《南洋經典》獲得高度讚賞與廣受歡迎,隨後推出的“東海岸風土民情”系列和“少女”系列,展現的是另外一番景色,無論是群眾的拚搏精神,還是內心散發的真善美,都教人心醉和感動。

精益求精 搜羅資料豐富細節

作品精益求精,謝錫明在創作路上永遠向前邁進不言倦!

雖然作品已經非常成熟而且獲得各界極力讚賞,但難能可貴的是,謝錫明如今還在為其作品作改進及豐富創作細節。“我還是想加強創作的力度,所以目前一直在搜羅各方面的資料。”

例如,謝錫明碰上在會館擔任要職的老同學,會請對方提供相關會館的往昔資訊,例如順德的媽姐、三水的紅頭巾婦女等等,以作為豐富其創作的要點。“順德的媽姐是紮起大鬆辮,身穿黑白衫褲,在富貴人家當女傭。而紅頭巾婦女是在20年代初期,來自廣東省三水縣的中國年輕婦女,他們迫於生計,背井離鄉南下新加坡工作,主要在各大小建築工地工作,以刻苦耐勞見稱。”

謝錫明的創作,求的就是真實性,所以其作品特別能感染人心,讓人心動。

 

 

標籤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