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瓜棚雨絲】疫情的尾聲

兩年來天天看疫情狀況,確診人數,死亡人數,ICU使用率……真的叫人太累了。但兩年裡,沒辦法呀,報上都是令人沮喪的新聞,沒有憂鬱症的人,也會被憋出憂鬱症來了!

近一兩週來,報章上最令人振奮的新聞是什麼?嗯,就是浮羅交怡旅游景點和各國大小公園那些人頭湧湧的照片!終於,飛機回到天空上了。報導說,飛往浮羅交怡的幾趟航班,都是爆滿的呢!不久,又可以回到“人人都可以飛”的常態,飛機師不用開電召車,空中少爺小姐不用再賣“辣死你媽“了!

Advertisement

看着我國開始走向正常生活,人們回到正常的人生,臉上重現笑容,世界回到樂觀美麗,怎能不振奮呢?

感激政府這大半年來的努力,努力為全國人們順利完成了接種的艱難挑戰,讓人們開始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

振奮歸振奮,也不禁有點惋惜。過去兩年的疫情,確是為很多大馬人上了一堂健康教育課:人們開始注意自身保健,勤做運動,注意飲食。血氧,血壓,血糖,免疫力,維生素……都成為普遍常識。很多人也漸漸養成健康生活方式,作息規律化,在家煮食,甚至把空地變成菜園,花園,熱衷園藝,自耕自給……

隨着舊常態的回來,這些疫情期間建立起來的健康生活方式,就會被很多人拋棄,回到那些在外大飲大食,作息顛倒的舊生活習慣了。這不是很可惜嗎?

ADVERTISEMENT

防疫的事已轉為個人責任

要知道,隨着接種達到一定目標後,疫情在官方上是算過去了(將被定調為地方性流行病),但在現實中並不表示新冠病毒的威脅已不存在了。疫情改了一個標籤、稱號,只是表示現在不是公共危機,防疫的事已轉為個人責任。

在這個後疫情的環境,因為種種理由而不接種疫苗的人怎麼辦?公務員很多沒接種,私人公司員工也很多沒接種,他們可以繼續上班,可以像常人一樣堂食,旅遊,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嗎?接不接種,是個人自由,還是社會責任?

這問題,是後疫情世界要面對的。保護公眾安全是政府和公司的責任。要求每位員工接種或定期做新冠檢測(如每週一次或兩次),以證明自身是健康不威脅公共安全的,大概會是疫後的新常態吧?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胡淵)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