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華教運動的集體行為

霹靂州獨中復興運動50周年慶典已經落幕,從慶典活動期間的獨中教育研討會、萬人宴和獨中運動舞臺劇中,我關注到一個共同重點,那就是華教是文化運動的集體行為。

我國華教能夠發展到今天,並且還散發着新時代的氣息,那是跟華教運動有關。基本上,華教是公民運動、社會運動、教育運動,也是文化運動,尤其是文化運動。華社推動華教運動,要的是公民尊嚴、社會正義、教育專業和文化傳承,但我要把關注點目光集中到文化傳承這個點上。

Advertisement

華教史超過200年

我國華教歷史已經超過200年,人們把歷史源頭追溯到1819年的檳城五福書院,算起來超過200年,對於這個歷史起源,在學術上固然有討論空間,但不影響我們了解整部華教歷史。

華教走向運動的發展模式,應該是進入第二個百年時期才有的事,在第一個百年時期,華教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也沒有聽聞華教在第壹個百年時期有過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記可以讓後人緬懷。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殖民地政府於1920年頒布《學校註冊法令》,引起了華社的極大反應,認為沖擊到華教的發展,於是有人挺身而出,敢向當局抗爭,甚至很多華校也罷課,事件的演變結果,有人被驅逐出境。若要說華教以民間自救運動方式向當局抗爭,這應該是一個起始,因而造就了百年來華教面對殖民主義和種族政治時所發展出來的民間自救運動。

一場運動能夠影響深遠,它的背後必定有一股神聖高貴的文化推動力,而且只有文化的力量才是唯一影響深遠的關鍵。中華文化在這百多年來備受打擊和煎熬,然而祖先留下的文化內涵畢竟博大精深,而民族語文教育並沒有中斷,即使在淒風苦雨之中,中華民族也能夠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ADVERTISEMENT

華教運動堅持最久

我國華人通過華教傳承中華文化,塑造了一個完整甚至完美的文化典型,而獨中復興運動就是其中一個優秀的文化典型,這也是中國海外的華人文化縮影。

中華文化以和為貴,造就了溫柔敦厚的文化個性,幾千年來面對內外強敵所涵養出來的浩然正氣,也融入了文化遺傳基因而形成民族氣節。因此,上個世紀華文中學改制所造成的文化傷害,卻激起了潛藏於內的文化鬥志,用族魂林連玉的話來說最為精簡有力,那就是“橫揮鐵腕批龍甲,怒奮空拳搏虎頭”。

因此,百多年來我國華教運動形成了世界上堅持最長久的民間自救運動,它不僅對傳承中華文化方面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也為培養國家人才做出了貢獻。

只有經歷長久時間的錘煉,才能形成文化,站在文化的思想高度上,就看出華教運動的莊嚴意義。因此,華教離不開運動,運動造就了發展,發展延續了文化,這才塑造出我國華社規模最大和歷時最久文化運動的集體行為。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