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施與受 同功德

年尾假期並沒有讓我閒空,因為要籌備各項開學工作,包括處理新生事宜。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並沒有稍緩,反而令人擔憂。如今看到許多行業受到衝擊,直接影響到國民生計,人們普遍盼望疫情快快過去。

反映在學校工作,看到一些家長在疫情中面對家庭經濟拮据的窘境,有些甚至交不出孩子的學雜費。獨中是有情有義的教育機構,對於那些面對經濟陷入困境的家長,往往都有相應的援助措施,常見的就是為學生提供助學金。

Advertisement

獨中是一支緊密結合社會支援而發展起來的民間教育系統,無法像國民學校一樣提供免費教育,它的收費也無法抬高到一般私立學校的水平,而接受獨中教育的學生,有些來自中等階級,中下階層的當然也有,這也就是獨中辦學者必須要去承擔的社會責任。這項社會責任落實到學校教育工作之中,就反映在尋求助學金來幫助經濟困難的家長,以減輕孩子的教育經費負擔。對學生而言,提供助學金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養飲水思源和感恩圖報的精神。

向學生指出助學金的意義

每逢年初,我都會召集申請助學金的學生,一方面向學生指出接領助學金的教育意義,另外還要疏通一個觀念,那就是如何正確看待施與受的關係。曾經遇過一宗個案,一名家長遭逢生活劇變而喪失工作能力,我鼓勵他申請助學金,並告訴他社會還是有溫情,只要認真面對,在接受援助之後,就可以讓孩子安心就學,而孩子也要接受校方的安排,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每週抽出區區兩個小時幫忙學校行政單位處理一些簡單的工作。我強調這是教育行為,可讓學生從中獲得啟發。這個好心建議被家長拒絕了,表面理由是不要干擾孩子的學習時間,說不出的深層理由無非是家長的心理負擔而已。

我曾跟學生說過,接受社會支援本身就是一項功德,它和施恩是同比重的。接受支援能促使群眾為教育做出貢獻,按照這個思考邏輯,施恩者必須要感謝求援者,如此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循環。雖然疫情嚴峻,但無法阻斷教育的決心,教育是希望工程,社會溫情就是推動力,施與受相輔相成,兩者都是人間教育事業,而且功德同比重啊!

ADVERTISEMENT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