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擴大課堂的學習範圍

進入農曆七月,我在學校集會上向全體師生提起中元節和盂蘭勝會這兩個節日的意義。對大山腳民眾來說,大家都知道每年農曆七月期間都慶贊中元盂蘭勝會,這是大山腳華社一項盛事,而且聞名全國,各地香客都絡繹不絕來到大山腳大士爺壇前膜拜祈福。

我跟師生們說,兩個節日落在同一天,即農曆七月十五日,節慶意義相似,民間都把這兩個節日合稱為“中元盂蘭勝會”。先說中元節,這個節日來自祖先信仰,秋嘗祭祖。七月半的祭祀具有雙重意義,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一是發揚推己及人,樂善好施的義舉。須知中國古代是農業社會,在秋天有了收穫,就要祭拜祖先,強調祭祖盡孝。

Advertisement

重視關懷孝順精神

至於佛教信仰的盂蘭勝會,其目的有供佛齋僧、超度先祖、報答父母恩等。盂蘭勝會起源於《盂蘭盆經》中所載佛弟子目連報恩救母的典故,佛教徒依教奉行,於是便有了盂蘭勝會。這個節日帶有佛教濃厚的孝親報恩思想,因此這天又被稱為佛教的“報恩節”。

佛教以孝為本,認為孝親報恩也最吉祥的事情之一。盂蘭勝會除了布施僧人和大眾,也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從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中元節和盂蘭盆會,都強調關懷社會和孝順父母的精神。

如今獨中提倡課程改革,而中學時期是塑造人格最關鍵的時期,學生要奠定學術基礎,校方更需把生活融入學校的學習活動中,引領學生通過生活建立應有的人格素養。

ADVERTISEMENT

套用美國教育家杜威的觀點,他從實用主義立場出發,主張“教育即生活”,強調道德教育應貫穿於學校的全部生活中。因此,獨中作為華文中學教育的學府,傳承華人文化是其中一項教育目標,而如何把具有普世價值的文化理念融入學校課程之中,則需要通過適當的教學設計,把學生帶出課堂,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去了解上述節慶的意義,這是具有高度價值的文化教育活動。

讓學生了解中元意義

若從中國教育家陶行知的觀點來看,他在杜威的思想基礎上,主張“生活即教育”,和杜威的主張雖然相對,但可以溝通,都是強調生活與教育的一致性,突出生活的教育意義。因此,校方借此機會讓學生真正了解節日的意義,並在這個強調孝道和感恩的節慶中,學習到社會關懷和孝道精神。

獨中是華社傳承華文教育和弘揚華人文化的教育機構,它屬於民辦教育,有本身的教育自主權。因此,善用時機去教育學生,讓學生感受中元節或盂蘭勝會是莊嚴的、吉祥的、感恩的節慶,從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是非常重要的文化教育和生活教育,應該要貫徹下去。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