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

【渾忘春秋】大手牽小手

上星期舉行招收新生入學考試,作為明年新生入學的學術根據,從超過實際招收人數的報考人數情況來看,一旦成績揭曉,當然有人歡喜有人愁。

這是當前許多大型獨中招收新生的情況,縱然仍未完全擺脫疫情,但對於中等家庭的家長來說,繳費讓孩子入讀獨中,仍能負擔。如果每一所獨中都能如此招生,那全國中型和小型的獨中辦學者必定盡展歡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大多數獨中仍然為招生而想盡辦法謀求突圍,希望能夠招收到理想的學生人數。

Advertisement

獨中經歷數十年的奮戰,整體而言,已經形成我國民間其中一支獨特教育系統,並成為全國華小畢業生升中學的重要選項之一,這是數十年來獨中各校招生宣教的努力成果。其實全國獨中的辦學水平相當平均,學術表現固然有高下之分,校園文化素質卻趨向一致,這也就是我們輕易辨別獨中生和國中生教育差異之所在。

雖說如此,各獨中基於本身的辦學情況和地方背景,呈現出來的招生效果有落差現象。全國獨中有60加2所分校,再加上關丹中華中學,也只不過區區63所,中型和小型規模的獨中數量過半,各校每年為招生而煞費苦心,這是獨中教育界多年來所關注的問題,但要如何突圍,需要時間。

維持現有獨中是華社責任

獨中在行動管制期間的網課表現是全國各源流中學表現最好的,基於學校經濟壓力和教育責任,獨中網課不落人後,畢竟也是宣教,受到許多家長的好評。小型獨中雖然不至於招收不到新生,但畢竟存在招生困難,這是一個非常嚴峻的現實問題。

ADVERTISEMENT

獨中是我國民間僅存的華文中學教育系統,它的存在意義非比尋常,只要這個國家走不出種族政治的框框,獨中不可能輕易增辦,雖然華小已經納入國家教育系統,然而如果沒有獨中的堅持辦學,華小教育就失去了最合理的教育銜接。

因此,維持現有的60餘所獨中,是華社的責任,而各獨中面對英文私立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四處林立,必須要互相支援,尤其大型獨中要有“大手牽小手”的思想格局和教育胸襟,把支援小型獨中的責任扛起來,才能開創新的獨中教育契機。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