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團拜團拜何時了

農曆新年期間,華社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團拜活動,這些活動主要是以宴會方式進行,可謂熱鬧非凡,宴會中賓主盡歡,留下一片狼藉的杯盤,那已是曲終人散的時候。

Advertisement

偶爾去參加這些團拜宴會,那還無所謂,吃吃喝喝一番,無傷大雅。然而作為華團組織的成員,可就吃不消了,因為每個華團組織輪流互相宴請,今晚福建會館宴請,明晚潮州會館宴請,接下來海南會館宴請,再來是客家會館宴請……,請來請去,都是熟悉臉孔,最後大家都無奈以對,想去嘛,又覺得沒有意思,想不去嘛,面子又掛不住,畢竟禮尚往來啊!

學校裡的董事,有些是華團的領導人,為了應酬這些沒完沒了的團拜宴會,破費還是其次,更重要的經常出席晚宴,飲食不正常,傷了健康。有時還找不到人代表出席,就千方百計去影響身邊的親朋好友去充一充場面,總算有一個交代。

ADVERTISEMENT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存在意義,像華社中的傳統華團組織,它們的社會功能已經隨着時代的變遷而趨向弱化,尤其那些血緣性、地緣性和業緣性的組織,都變成了老人團體,所具有的傳統社會功能,已經無法吸引年輕人去追隨,可以想像若干年後,這些團體都會陸陸續續消失。我想起巴生樹膠公會,在數年前就把產業變賣掉,所獲款項分贈給教育機構,至少留下美名。

活化華團跟上時代發展

我曾跟某位華團領導人談過這個問題,就是要如何活化傳統的華團組織,讓華團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因為這個時代還需要傳統華團組織履行應盡的社會責任。然而這樣的觀點要想獲得認同,並不容易,因為很多華團領導人長期處在華社的固定角落,沒有足夠的視野去認清這個新時代的局勢、沒有足夠的魄力去大事革新、沒有足夠的熱誠去提攜下一代開創新格局。有些死守着先輩留下來的龐大遺產,並沒有讓這筆遺產產生應有的社會價值,非常可惜!

除了傳統的敦親睦鄰和廣結善緣,傳統華團組織可以在教育慈善方面樹立社會關懷榜樣。在推動公民社會方面,可以嘗試融入其中,扮演非政府組織的角色,讓年輕一代知道這些組織的存在。唯有重新融入社會,才能找到新的發展方向,並展現新風貌。

文/王楨文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