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副刊

【渾忘春秋】共存共榮才是正道

人們常說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文化的國家,不同族群文化長期交融,形成獨特文化,我們也早已習慣這個多元種族文化的生活方式,而這個獨特的文化風情,構成獨特的國家文化,作為馬來西亞人,我們引以為傲。從所理解的文化現象,也看出我國各族群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中互相影響,形成了現今人們的生活方式。

前幾天參加了檳州和諧機構舉辦的“探索信仰·扎根之旅”活動,通過知名學者陳亞才先生有趣且有系統的講解,並帶領學員實地考察,我對印度教及其廟宇有了正確的認識。作為教育工作者,我深刻感受到體驗不同文化的樂趣,在我們這個多元種族文化的國家,我認為各族人民都需要這樣的文化體驗。

Advertisement

印度教影響大

從活動中了解到日常看到的印度教信仰,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至今仍然散發蓬勃的文化生命力。它的起源甚至比中華古文明還要早。從印度教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這個宗教經歷了三個重要時期,分別是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的早期吠陀教、公元前800年的中期婆羅門教和公元前一世紀的後期印度教,雖然名稱不同,但卻是一脈相承。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印度教的神祇數量不可勝數,但隨著客觀歷史因素的推移,印度教信仰終於發展出三大主神(梵天、毗濕奴和樓陀羅)和兩大系統(濕婆系統和毗濕奴系統),而從根本上了解印度教文化,也才能搞清楚印度教信仰中眾神的來龍去脈。

我們也從認識印度教眾神中了解印度文化對中華文化曾發生過的影響,也從東南亞各國的文化看得出印度教對各國的文化影響,印度教對東南亞本土文化的影響帶給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印度文化的輸出,帶來了文化走向多元共存的積極意義。

歷史文明的交匯

ADVERTISEMENT

我國是一個典型的多元種族文化國家,從過去的歷史年代,到現今看到的多元文化風情,證明文化多元共存確實為人類社會帶來生生不息的文化生命力。

馬來西亞地處在東南亞的中心點,自古以來,印度文明、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在這裡交匯,不同的歷史時期,各個文明對這片土地所產生的歷史影響,留下了清晰的文化足跡,不同種族的人民在文化交融過程中發展出獨具特色的馬來西亞文化。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具有海納百川的思想格局,才能兼容並蓄,政府也必須教育各族人民學會欣賞和尊重其他族群的文化和信仰,這才是追求共存共榮的正道。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王楨文)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