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減肥食療】原理成效副作用 間歇斷食法VS生酮飲食 哪一種最有效?

(香港訊)減肥都講潮流,風靡一時的3日瘦身餐、排毒蔬菜湯,熱潮早已冷卻;近年來最受追捧的,是間歇斷食和生酮飲食,兩方追隨者都聲稱短期迅速減磅,很被吸引吧!

1.間歇斷食法 循序漸進從1410至168

Advertisement

間歇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是很多名人大推的減肥法,珍妮花安妮絲頓(Jennifer Aniston)、曉治積曼(Hugh Jackman)、方力申、森美都聲稱數星期已見到明顯效果。

而168、186、5:2……也不是什麼驚天密碼,而是近年流行的間歇斷食法。

林思為(營養師)

營養師林思為指出,與減肥相關的間歇斷食法大致分為3類:

ADVERTISEMENT

1隔日斷食

一整天不進食或只喝飲品,如湯、豆漿、運動飲品等。一般1星期斷食1至2日,亦有人連續7天只喝低能量飲品。

2改良斷食

即5:2飲食法;1周5天吸收正常熱量,2天攝取日常總熱量20%至25%。

3限時斷食

每天在限定時間內進食;如168斷食法,是以每天24小時計算,其中16小時斷食,其餘8小時可以進食。一般斷食時間比進食時間長,如斷食18小時(186)、20小時(204)甚至23小時(231)。

原理及成效 見效快12周可減8%體重

1動用儲備

進食後,身體會分泌胰島素,將血糖運送至細胞來提供能量,多出的就會儲存成脂肪。當身體長時間不進食,胰島素分泌減少,身體就會動用“儲備”能量——儲存在肝臟和肌肉的糖原,以及儲存在內臟的脂肪。

2容易實行

科學研究指出,無論減肥方法成效有多好,成敗關鍵來自減肥者能否依從。傳統計算熱量來控制飲食,未必人人懂得計算或有營養師指導,可能將熱量壓得太低,吃得太少太餓,難以跟從;斷食法以時間為限制,概念清楚容易實行。

3減進食次數

因進食時間受限,往往由每日3至5餐變成2餐;若維持均衡飲食,吸收熱量會較少。

效果如何?林思為指出,有短期研究發現,隔日斷食可在2至12星期內減3%至8%體重;與熱量控制飲食相比,一開始會較快見效,但6個月後兩者減肥效果相若。

營養師意見 依早餐運動習慣安排用餐時間

168、186、204……看得眼花花,應怎樣選擇?林思為建議,循序漸進斷食,從1410開始,適應後才升級至168,超過168就不建議。

斷食最困難是如何安排3餐在限時內完成,大家可按早餐及運動習慣考慮。

沒有吃早餐習慣:168從中午開始,由中午12:00至晚上8:00期間進食

有吃早餐習慣:可嘗試1410斷食法,由早上9:00至晚上7:00進食

有運動習慣:需考慮運動如何融入斷食模式,應趁最後一餐1小時後仍有能量時做運動,例如用168計算,若上午9:00開始進食,最後一餐在下午5:00,放工後約晚上8:00運動時就會無力,選擇中午12:00至晚上8:00期間進食較可行

實行斷食法,很多人忽略均衡飲食。建議依從“2:1:1”餐盤選擇食物,即50%蔬菜、25%蛋白質及25%碳水化合物。

蔬菜:綠葉蔬菜、番茄、不含澱粉質的蔬菜

優質蛋白質:雞肉、魚、蛋、瘦肉

低升糖碳水化合物:糙米、紅米、蕎麥麵、藜麥

好處:

降低膽固醇及血脂水平

減低患糖尿病、心臟病、阿茲海默症風險

副作用:

頭痛

易怒

胃酸倒流

便秘

疲累

不適合的人:

腎衰竭、癌症、心臟病等長期病患

孕婦、哺乳期婦女

兒童、青少年、年老體弱者

免疫缺陷、飲食失調人士

糖尿病患(若有意嘗試,應諮詢醫生及營養師意見,或需調整降血糖藥劑量和胰島素注射次數)

2.生酮飲食 高脂低碳選好油脂

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是將碳水化合物攝取限制至總熱量不足10%;而蛋白質佔20%、脂肪佔70%。

此法標榜可食肉減肥,比起限制熱量、限制進食時間等方法“吃飽”,藝人鄭欣宜是支持者。

生酮飲食,“酮”是最重要一環。平時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為葡萄糖,提供熱量;當減少攝入碳水化合物,葡萄糖供應不足,身體處於飢餓狀態,便要燃燒脂肪作為燃料,過程中會製造酮體。

初期用以治腦癇症

此法最初用以治療腦癇症兒童,藉着產生酮體來穩定腦神經細胞,緩解腦癇症發作。後來有人發現身體產生酮體即代表燃燒脂肪,近年成為受熱捧的減肥法。實際操作如下:

碳水化合物每日限20至50克

無限量肉類、蛋奶製品,甚至肥肉、雞皮、煎炸食物

脂肪不受限制,多用牛油、橄欖油、椰子油等

每日2杯沙律菜或1碗煮熟蔬菜,避開高碳水化合物蔬菜,如芋頭、番薯

部分人會服用1粒多種維他命

每日至少喝8至10杯水

每周至少有3天運動30分鐘

原理及成效 1年後反彈明顯招壞膽固醇

1極低碳減熱量

很多人日常飲食都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刪去一類食物,攝取熱量亦減少。

2抑制食慾

生酮飲食以高蛋白質或高脂肪食物為主,容易令人飽滯。正常一餐,有飯、肉和菜,通常4小時後就會餓;但若是兩塊牛扒加一片牛油,飽腹感則會較長,可避免額外進食。

3消耗更多熱量

胃部需要更多熱量消化蛋白質及脂肪,比起進食其他食物,熱量消耗量較高。

實際減肥效果如何?林思為引述研究指出,與低脂飲食人士比較,跟隨極低碳水化合物人士,24星期後減重較多,但壞膽固醇水平也較高。

另有研究發現,實行低碳減肥人士1年後體重反彈明顯。

營養師意見 違背健康飲食原則不贊成

生酮飲食違背健康飲食法則,林思為不贊成使用。如果大家堅持嘗試,她認為應選擇好的油脂,如牛油果、三文魚、橄欖油等,另外減少進食加工食物。

“生酮是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法,建議慢慢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從平時50%至55%,減至40%至45%、30%至40%,並選擇優質碳水化合物,如低升糖指數的紅米、糙米、全麥意粉等。”

短期副作用:

頭痛、疲勞等與流感類似的反應,俗稱酮流感(keto flu)

易怒

便秘

停經

長遠影響:

長遠影響未知。林思為在網上留意到有生酮飲食者出現健康疑問。

她表示,當出現停經、脫髮等徵狀,應考慮是否停止。這些醫療問題不應問網上群組,他們不是醫療人員;應向醫生及營養師了解。

不適合的人:

孕婦或哺乳期婦女

兒童及青少年

心臟病風險人士

一型糖尿病人(二型糖尿病人需與醫生商量)

飲食失調患者

袁美欣(內分泌及糖尿科醫生)

中了“不瘦降”? 5個壞習慣害你越減越肥

節食又斷食,為何磅數仍然居高不下,甚至越減越肥,難道是中了“不瘦降”?

其實,可能是你忽略了一些看似無關、實際上會影響減肥成效的細節。

1飲品陷阱

大家節食時會小心計算食物熱量,但營養師林思為提醒,切勿忽略飲品同樣關鍵:

水:不論採用哪種減肥方法,喝水一樣重要。減肥期間多吃蔬菜增加纖維攝取,或用生酮飲食法缺少纖維,同樣要多喝水,才能暢順排便。

酒:“有人說沒吃東西都會肥,但原來喝了酒!”林思為說,無論啤酒、紅酒、烈酒,都蘊含熱量,啤酒與汽水熱量相若,而1杯紅酒約含100千卡。

港式飲品:咖啡奶茶已棄甜?卻忘記花奶暗藏脂肪。另外“健康飲品”如菜蜜、檸蜜、運動飲品等,含糖量亦高。

2手機配飯

進食首15分鐘,胃會分泌開胃荷爾蒙,所以會越吃越餓;當食物到達迴腸,迴腸就會分泌腸泌素如GLP-1及多肽YY(Peptide YY),告訴大腦有足夠熱量,產生飽肚感。

若我們把注意力放在手機,未有細嘗食物味道,囫圇吞棗,快速吃了很多還未覺飽,因為食物還未到迴腸。

內分泌及糖尿科袁美欣醫生指出,把注意力放在手機,忽視大腦給你“吃飽”信號,不知不覺就會吃多了。

她推薦正念飲食(mindful eating),吃飯時關掉手機,專注面前食物,細嚼慢嚥,享受食物衝擊味蕾的感覺。

3零食代替正餐

用同等熱量的零食代替正餐,是否不會胖?沒有想像般簡單。

袁美欣表示,高脂高糖食物助長腸道內的致肥微生物,所以就算是同等熱量,零食也會比蔬菜、肉類更易肥。“身體像個黑盒,我們無法精確量度它到底吸收了多少熱量。今天吃1個漢堡包,與明天吃1個漢堡包,身體吸收的熱量也不一樣。”

不論如何,天然食物一定比加工食物更有利減重。

林思為則提醒,很多人以為梳打餅無餡無糖,最適合減肥充飢,但原來它是高升糖指數、高反式脂肪的食物。

4別過度禁零食

袁美欣說,減肥期間若完全戒掉零食,加上嚴苛節食,過度壓抑,身體反會極渴求高脂高糖食物,容易一發不可收拾,出現“報復式”狂吃,因此偶爾“放縱”一下很重要。

可以設立小目標,例如本周每日做運動,達標後,就獎勵自己吃一小包薯片。

5欠缺運動

恆常運動與控制飲食一樣重要!袁美欣解釋,單靠節食減重,肌肉量與脂肪量一起下降。當肌肉減少,新陳代謝率也自然下降,意味着每日消耗的基礎熱量下降。

運動就是幫助保持或提升肌肉量,提升新陳代謝率。除了消脂的帶氧運動,也建議多做負重運動。

陳穎儀(臨床心理學家)

為滿足別人眼光 動機不明損身心健康

減肥,為健康着想固然好,但臨床心理學家陳穎儀提醒,減肥如果動機不正確,只為滿足別人眼光,不但容易失敗,也容易變得過於執著體重、身形,影響心理健康。

很多人因為社會壓力,或為了取得別人認同去減肥,例如:

社會規範

“瘦是美,肥是醜”風氣盛行,有人渴望被認同,盲目追求纖瘦身形。

取回掌控感

有人覺得人生沒有什麼可以掌握,透過控制飲食和體重,得到掌控權。

求別人讚賞

有人以外貌作為“成功”唯一條件,想藉減肥得到讚賞;有人瘦了獲得讚賞,因而繼續減肥。

導致停經情緒波動

無論任何年紀,如果因減肥而影響身心健康,如停經、怕冷、情緒波動、容易暴躁;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如避開與別人同桌吃飯、有怪異進食習慣(如將食物弄碎才吃、固執地計算每種食物熱量、狂食或扣喉等),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陳穎儀提醒,患者往往很難及早察覺到自身的問題,所以大家要多留意親友身心情況。

減肥遇上平台期,繼而反彈,令人萬分沮喪!惟這是正常現象,不少人減肥到某水平後,會發現體重很難再往下降。

減得太急容易反彈

袁美欣解釋,長期節食,身體會以為進入饑荒期,開始調低新陳代謝率,並且會儲備脂肪。“當恢復正常飲食,但新陳代謝率依然低,體重就會上升。”

最糟糕是新陳代謝率不會與體重同步上升,所以過度節食令新陳代謝率減慢,反而有增磅危機,得不償失!

林思為亦指出,大部分減肥法在首6個月最有成效,之後就會反彈,科學家暫未找到一生也不反彈的減肥法。

衛生防護中心建議,每周減約0.5至1公斤為安全減重速度,減得太急,容易反彈。林思為不建議極速減肥,“美國疾控中心指出,若每星期減多於3磅,會有健康風險。”半年內減磅5%至10%,其實已經很成功。

勿執着於磅數 減肥量度腰圍體脂

不少人把減肥掛在口邊,甚至視為終身大事,但你知道到底在減什麼嗎?

人體主要由肌肉、骨骼、脂肪、水分等組成。節食1、2天後體重下降,身體流失的可能只是水分,只要多飲幾杯水,體重就馬上回升。

肌肉量應上升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袁美欣說,減肥應該是肌肉量上升、體脂率下降,體重可能變化不大,甚至有可能增磅。

所以,無須執著磅數,更準確是量度腰圍或體脂。

每4小時吃一點

減肥最大敵人就是肚餓!飢腸轆轆,手腳放軟,思緒混亂,腦袋總是出現肥叉飯、pizza、薯片的影像,忍得1小時,忍不了半天,怎麼辦?

1健康小食

宜選擇健康零食,如低脂乳酪、水果、果仁等,每份約100至200千卡。

2少食多餐

正常每餐後4小時血糖就會下降,感到肚餓;所以減肥節食時,每4小時吃一點東西,不用捱餓,亦避免過飢而狂食;而且飽足一點才有力氣做運動。

3適當配搭

每餐要有適量蛋白質,增加飽肚感;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有助穩定血糖,若血糖大起大落,進食後很快飽,但又很快會肚餓;充足蔬菜再加少少油,飽腹感就會提升。

   易持續實行 間歇斷食法營養較均衡

間歇斷食和生酮飲食,哪個較好?兩者混合,效果會更佳?

減肥是很個人化的事,生活習慣、工作時間等都影響減肥效果。

林思為認為,首要考慮各方法的科學根據和安全度,其次是能否配合自己的生活習慣,如用膳習慣、工作時間、飲食喜好等。另外,方法是否容易持續實行,需不需要調整藥物等;根據一系列因素,再作決定。

間歇斷食和生酮相比,林思為認為,前者的飲食較均衡,且較易持續實行;生酮飲食鼓吹進食大量飽和脂肪,缺乏纖維、鈣質、抗氧化物等營養素,或要靠維他命補充劑補充營養,違背從天然食物吸收營養的概念。

有科學家研究不同飲食法的混合效果,如間歇斷食及熱量控制,但暫時未有證實支持,林思為不建議自行嘗試。

文 \ 沈晴、張淑媚、李欣敏《明報》

 

 

標籤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