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副刊

【海峽對岸下】廖內華人再華化 非單一族群響應

特約報導 +攝影:陳潭深

印尼人熱衷於設立華文課程、開辦華語補習班和報讀中文並不能完全表示印尼華人已恢復對中華文化的興趣,也不該被解讀為“再華化”,因為許多報讀華文的屬年輕一代非華裔印尼人,他們是看到近年中國經濟的崛起大大的提高華文市場的需求,深諳通曉華文有利於就業和旅行的道理。

Advertisement

芭眼鎮上華人對拜佛沉迷。

在廖內省的芭眼亞庇,我認識了三位在中國“漢辦”計劃下受聘到這窮鄉僻壤角落教導中文的年輕女老師。

第一位是在2010年年初四(2月7日)遇見的的耿老師。這位來自河北的耿老師在2009年8月開始在芭眼衛理學校執教。

第二位是在2012年1月26日(同樣是年初四)見到的李老師。李老師來自內蒙古,是接替耿老師在芭眼衛理學校執教的漢辦教師。

ADVERTISEMENT

第三位出現在利芭咸的漢辦教師是陳老師。我在2017年7月見到這位來自廣西的陳老師,她在當地的一所民辦學校Sekolah Kartini教了一年中文,當時她正在申請留職原校多一年至2018年3月。

四角芭老爹洪祖闊喜獲中文讀物。

積極推廣中文教育

這三名屈身在廖內省山旮旯之地教導中文的中國老師,代表了蘇哈多獨裁政權的垮台。隨後多元種族政治取代了強制華人同化措施,印尼興起了學習華文熱潮以至於中國的漢辦計劃頗受歡迎。

首先我們看到哈比比(Bacharuddin Jusuf Habibie)總統在1999年5月批准華語教學。然後在2001年瓦希德總統(Abdurrahman Wahid)又解除了在公共場合使用中文和對華文印刷品的禁令。跟著下來梅嘉瓦蒂(Megawati Soekarnoputri)總統也在同年允許國內大學設立中文系及在印尼各地開辦華文補習班。

中國的漢辦在2004年成立,是“國家漢語國家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簡稱。成立漢辦的宗旨是“向世界推廣漢語,增進世界各國對中國的瞭解”,也藉著聯繫機構“孔子學院”讓“漢語走出國門,走出亞洲,走向世界”。有篇報導說印尼教育局在蘇西洛(Susilo Bambang Yudhoyono)政府期間與漢辦合作,在國內推廣中文教育。

報導說很快的已有超過100間印尼大學向政府申請設立華語文課程,有三千多所華文語補習班及300萬印尼人在學習華語。芭眼的耿老師證實,在蘇門答臘的廖內省和棉蘭(Medan)兩地有漢辦老師在教導中文。

漢辦和孔子學院推動印尼的“再華化”。

中國崛起 印尼人熱衷學華文

我們在2017年也認識了剛畢業於芭眼衛理中學的學生鄭伊梅(Suyanni),由於她的中文程度比一般畢業生好,伊梅立即被母校聘用為小學部的中文老師。由於當時印尼正處在學習中文熱潮中,伊梅的志願也不限於當小學老師,年紀輕輕的她已有計劃要開辦一所華文補習班。

但熱衷於設立華文課程、開辦華語補習班和報讀中文並不能完全表示印尼華人已恢復對中華文化的興趣,也不該被解讀為“再華化”(resinicization)的一種現象。有一點我們在“中國熱”期間看到的是,許多報讀華文的屬年輕一代非華裔印尼人,他們看到近年中國經濟的崛起大大的提高華文市場的需求,認為通曉華文有利於就業和旅行。

蘇哈多政府在過去32年,使用獨裁手腕壓制華人的一切信仰、習俗與傳統文化,為使華人喪失作為華人的歸屬感。然而看來蘇哈多的同化政策不是那麼成功,誠然當禁令被解除後,印尼華社有如重獲機會發掘自身的華人性和華人根源,促進華人文化活動的蓬勃。但值得一提的是,“再華化”現象並非在所有的印尼華人、所有年齡層和階級層的華裔身上產生同樣的效果。在芭眼亞庇的洪牧師身上,我們可看到“再華化”的一些表現。

巴尼巴罕(即利芭咸)學校也出現中文字。

歷經動盪

牧師謹慎譴詞用字

洪牧師是在1955年出生於芭眼亞庇的“僑生”華人,父親是來自中國福建省的“新客”。她小時有機會在當地華校上課直到1966年的11歲,那年蘇哈多總統上台後關掉國內所有華校。但因具備母語教育基礎,洪牧師在棉蘭聖經學院受訓後即返原地教會服務,帶領雙語(印尼語和中文)聚會。在職期間洪牧師也有機會到台灣神學院進修,使她成為教區內少有的雙語牧者。我們在2006年首次接觸,當時她的芭眼教會以華人教友為主,也有少數的馬達人(Batak)和其他族群信徒。

洪牧師所監督的教區涵蓋芭眼外,也包括利芭咸、四角芭和大芭坡(Sungai Bakau),這四所教會都有附屬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我從2010年才看到這些學校內的牆上有了漆寫的聖經經文,顯然牧師對政府早在2001年允許中文出現在公眾場所後的諭令保持謹慎。

在講台上,每當洪牧師提到“華人”和“中國”時所用的字眼是“Tionghua”和 “Tiongkok”。牧師就其他經歷動盪時代的華人,對蘇哈多政府從1967年起使用帶“貶損、羞辱”性的“支那”(Cina)字眼代替Tionghua和Tiongkok感到極度無奈和反感。

洪牧師與兩名日後念中文大學的養女。

排華暴動

鎮上到處火光熊熊

洪牧師從小就意識到什麼是排華暴動,知道印尼幾乎每十年都會發生排華,嚴重例子有1959年、1965年、1970年以及使她最難忘的1998年那次。

洪牧師從不主動談起印尼種族暴動,這事件帶來的心理恐懼和創傷是真實的,或者沉默是避免麻煩的最好辦法。但那次我在2017年的追問下,洪牧師終於給我講述在1998年9月18日晚發生在芭眼的一些片段。

“當年5月雅加達已爆發排華暴動,不少華人逃來芭眼亞比避難。事發當天下午5點有傳言說百多名頭戴白帽手拿長刀的外地人正準備攻擊芭眼,當時芭眼約有500戶華人人家。

“果然入夜後芭眼華人的木板店屋、住家和車子遭暴徒縱火,華人躲避在屋裡不敢出來。一些華人跑進教堂和學校避難,我們把燈全熄,看到窗外的鎮上到處火光熊熊,太恐怖了!有人說與其躲著等死,不如衝出去與暴徒搏個生死。

“事後我們得知,當時暴徒正要燒我們的教堂和校舍但受到當地馬來人勸阻。原來當地人與我們的中學部華人校長Pak Alex有深交,知道他向來善待各族群學生和街坊而不忍向我們下手。”

據記載,當晚的芭眼暴動沒人被殺,但有“兩人被嚇死”。如今Pak Alex已在2008年因心臟手術去世了,而洪牧師也在2021年因病安息了。

洪牧師生前曾努力申請漢辦老師到芭眼教中文,也送兩名養女到中國和台灣中文大學上課,也算是再華化的一種表現吧!

洪牧師2021年1月臨終前在棉蘭教會。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