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副刊

【海哲天空】父母的恐懼

我們住在英國威爾斯靠海的小鎮,風大,雪積不起來。我們開車到隔壁村,想找個可以玩雪撬的山坡。 往威爾斯內陸中部開去沒多久,眼簾就撲入一片雪白,路上經過小瀑布還看見結成冰川的水流,美得令人歎為觀止。車一停下,孩子急急忙忙武裝起來,雪鞋、雪衣、雪帽一口氣穿好就投身撲入柔軟的雪床上。

Advertisement

看孩子拖着雪橇往雪坡走上去,滑下來,再上去再滑下來,除了眼睛牢牢盯着他的每一腳步,心裡卻還是七上八下,是要靠着有意識地制止自己才能夠把來到嘴邊的“小心”吞回肚子裡去。在一片被滿滿厚厚大雪覆蓋的山坡上,一眼望去有幾十戶人家夫婦帶着孩子玩雪的玩雪,滑雪橇的滑雪橇,打雪仗的打雪仗,空氣裡迴盪着的都是歡樂的笑聲。當我看着一個年紀跟我相仿的母親載着十幾個月大的寶寶擠在單人座的雪橇從山坡上滑下來時,心裡一邊心驚膽跳之餘卻突然有了一個領悟。從頭到尾,我就是一位“旁觀者”,我雖然不至於在孩子耳邊嘮嘮叨叨,但是我心裡還是承受着一種“最好不要受傷”的壓力,害怕孩子發生意外。但是西方的媽媽卻跟孩子打成一片開心玩成一團,沒有所謂“恐懼”或“設想要是放生意外怎麼辦”地享受當下的快樂。中西文化的不同,恐怕很多時候就是在“活在當下”和“未雨綢繆”之間拉開的差距。兩國心態上的差異,主要根源於資源分配的不同。在西方,地廣人稀,機遇眾多。教育的最大意義在於儘量發揮造物主賦予每個人的潛能與天賦來服務、充實社會。而在中國,教育則意味着人才濟濟,機遇難求。中國人對於焦慮和恐懼的根深柢固,儘管封建王朝已經土崩瓦解,儘管中國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年大部分中國人都開始走向富足,但在心態上依舊停留在過去那個資源短缺的時代。害怕明天沒飯吃,擔心孩子考不上,唯恐大海把孩子吞吃了寧願一輩子不給孩子下水游泳……這十幾年來中西文化給我的衝擊不停督促和提醒着我融合中西文化的精華部分,才可能活出自在的育兒精神和確保一家人未來一生的幸福。

感覺到我內心的小孩也有想要跳進雪堆裡面的衝動,但是莫名的矜持把雙腳牢牢踏在原地不動彈,我閉目審視自己隱蔽複雜欲衝出枷鎖的內心,如何才能摒棄外在影響、文化和被排除從小被撫育成人的經驗,為何不能把領悟化為力量回應動……當我的雙眼再開啟時,已經大步跑向孩子,而孩子用最熱情的歡呼回應我的加入。我屁股坐上雪橇,雙腳還來不及擺放好安全的姿勢,放到雪橇上的壓力已迫不及待的順勢快速往下滑,帶我飛上雲霄……啊啊啊……真的很危險啊!

ADVERTISEMENT

文/哲林秋雯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