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副刊

【浮草】叛徒告解

提起百老匯音樂劇咬牙切齒,不知底蘊的讀者恐怕以為我由小到大聞聲色變,天生痛恨根植紐約四十二街的大眾娛樂。請聽叛徒告解:其實童年非常喜歡搬上銀幕的連場歌舞,印象最深的是《南太平洋》,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尚未琅琅上口,不但會得跟隨鬼婆陶三姑高唱《巴厘海》和《Happy Talk》,還一廂情願幻想戲中神秘島嶼坐落獅城對岸的印度尼西亞。入心入肺到一個程度,最近傳出Steven Spielberg計劃重拍種族交叉感染版《夢斷城西》,到處招兵買馬尋找演員,我就恃住自己全片插曲首首倒背如流,兼且佔了非白優勢,準備第一時間報名投身好萊塢,演不成羅密歐或者朱麗葉,扮提供昏睡假死藥的神父也是好的。法國電視去年聖誕重播配了法語的《音樂之聲》,我竟然當是北極飛來的禮物,頂替Kevin Spacey揭露金錢萬惡的基斯杜化龐馬率領嬌妻及七小福出戰歌唱比賽,深情以《Edelweiss》喚醒愛國心,一樣眼淚鼻涕傾巢而出。

Advertisement

那麼,究竟什麼時候一百八十度轉變,嚴拒再受百老匯干擾?罪魁禍首,可能是劇種七十年代興起八十年代盛行的搖滾系,雖然《耶穌基督超級明星》的《我不知道如何愛他》依舊進駐口腔,成為更深夜靜寄託心聲的代罪羔羊,甚至《伊維妲》事不關己的《別為我哭泣阿根廷》,也昂然登入內置人肉循環錄音機,把貝隆夫人的遺恨唱成私人哀愁,有違舒適之感已經暗暗浮泛。最後一根稻草,肯定是九十年代音樂劇忽然被香港人捧為高端藝術,傲嬌的我為免遭誤會口味小資,自此劃清界線。

重看陳年舊片驚喜陣陣,顯示的並非接收器越老越犀利,鉅細靡遺一網打盡,而是證明當年半票影迷多麼心不在焉,橫衝直撞目不斜視。雖說夕陽無限彌足珍貴,但黃昏近晚才發現寶藏,似水流年白白浪費,真是啼笑皆非。譬如那部念念不忘的《南太平洋》,幾十年後回響才察覺片中充斥獸色可餐的男肉彈,扮演水手的舞蹈藝員天天排練日子有功,個個虎背熊腰豐乳肥臀,網上有個泥足深陷的痴情部落友,居然從中打撈出一位名叫Ken Clark的大配角,灰線草蛇千里追蹤,圖文並茂全盤起底,孜孜不倦寄慾望於做學問,為電影史添上糜爛的外一章,教人佩服到五體投地。

ADVERTISEMENT

《音樂之聲》的後知後覺則是另一種。片尾逃離納粹魔掌的一家九口鼎力合唱,“爬每一座山,越每一條溪,追每一道虹,直到找到你的夢”耳熟能詳,可是從來見不到應聲滾出的演員表,修女飾演者包括Marni Nixon。噯唷喂,這位好萊塢幕後代唱皇后可不輕易拋頭露面,正如我們的席靜婷女士難得裸曬水銀燈,拾到寶而懵然不察的個案,沒有什麼比這個更令自命有料的戲迷蒙羞。曾經受尼克遜女士恩惠的女星,先後有《國王與我》的狄波拉嘉、《夢斷城西》的妮妲梨活和《賣花女》的柯德莉夏萍,連鑽石最好的朋友瑪麗蓮夢露,攀不上的高音也由她補漏,簡直堪稱影壇失聲畫眉們的第一救星。

文/邁克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