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本興邦】一本書的吶喊

雪州議長兼梳邦再也州議員楊巧雙的新著《成為楊巧雙──個人心路歷程》(Becoming Hannah- A Personal Journey)激起千層浪,成為本地大學北大教授卡馬魯攻擊的對象。


Advertisement

此書只是一名基督徒從政者的信仰、婚姻和政治經歷,講述基督教的上帝如何藉着她在馬來西亞作光作鹽的信仰見證。因為信仰,當然此書的內容引用大量的《聖經》經文,乃是天經地義。


不巧的是,教授卡馬魯看見此書,仿佛看見早前某發展商的建築物彰顯著十字架,大力抨擊楊巧雙的新著有散播基督教的隱議程,企圖向穆斯林如他“洗腦”,教唆其他信徒改教,讓他感到不妥,因此報案。


ADVERTISEMENT

教授卡馬魯如此這般的行徑,真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到底是他還是楊巧雙有隱議程呢,不言而喻。


大馬聯邦憲法賦予國人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剝奪楊巧雙在新書中見證上帝的經歷,更何況書中根本沒有煽動鼓吹他人脫教,來跟隨基督教。


我國憲法對伊斯蘭宗教的保護如此嚴謹,也有聯邦法院案例可循,當初宣稱已脫離伊斯蘭教的婦女麗娜喬伊,要求國民登記局刪除身份證上的“伊斯蘭教”(Islam)字眼的上訴已被駁回。要穆斯林在馬來西亞脫教談何容易,這一點卡馬魯教授多慮了。


追根究底,若一個人對信仰的認知絕對堅定,不是別人的三言兩語就能受影響的,不是嗎?


得到額外知識何樂而不為


我時常周遊列國,在土耳其也感受到伊斯蘭教的氛圍,特別是粉紅色清真寺,令人動容。一踏入古色古香的建築物門內,就有一排排設計精美的圖片介紹伊斯蘭的歷史由來以及教義教規,讓人知曉穆斯林的信仰與生活是融為一體的,生活脫離不了宗教,宗教也離不開生活。


而且,在此《可蘭經》也可以隨意索取,並有中英文版。雖然以前在馬大法律系第一年就讀過伊斯蘭教法律,也接觸過馬來文版的《可蘭經》。這一次,我也好奇想要知道《可蘭經》中英文版本的翻譯,因此帶了各一本回家。因為,我覺得去思索他人信仰的經典,得到額外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誠如我之前所言,信仰是活的,一個人會不會去追尋信奉,有許多因素造成,其中一大主因,就是看那人生命的見證如何。與其滿嘴仁義道德,不如日行一善,不是嗎?



(光明日報/評論.作者:周本興)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