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逝世】《北京法源寺》未獲諾貝爾獎 炮轟評審偏見中文太差

(台北18日訊)李敖生前著作無數,文體涉獵極廣泛,並被收錄在《李敖大全集》,其中長篇小說《北京法源寺》更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但對於這個世界性文學獎項,李敖的評價是它“帶有偏見”。

Advertisement

《北京法源寺》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但沒有得獎,李敖為此非常不悅,大肆抨擊“評審不公,對中文理解程度不足”,不過在文學界的評價,畢竟不是用“有沒有考證精確”來判斷,故事的斷裂、跳躍,讓人諷刺“還不如去讀論文”;作家楊照也曾在中國時報投書評述,“滿紙議論,既無情節也少有戲劇起伏,讀完只覺頭痛和失望。……不過就其鋪陳晚清時期思想互相衝激的用心,的確有些難得建樹。”

李敖生前曾在一次訪談中說,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根本不算什麼,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的文學教授和語言學教授都有提名資格,但最終還是要看被提名的小說是否有獲獎。

ADVERTISEMENT

他指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歷來不給中國人文學獎,不承認語言隔閡的原因,只認定中國文學沒有世界級的作品,這是有偏見的,似乎對自己未獲諾貝爾文學獎非常介懷。

耗時15年完成

《北京法源寺》是李敖耗時15年完成的長篇小說,於1976年出獄後所寫,該書以北京城的法源寺為故事背景,描述篤信佛法的梁啟超、譚嗣同結拜於法源寺,與康有為、大刀王五等人展開百日維新之後,為中國的振興所做出的努力和活動。小說亦被改編成舞台劇。

除了《北京法源寺》,李敖其他得意的作品,還包括《為自由招魂》、《傳統下的獨白》、《胡適評傳》及《蔣介石評傳》。

不過李敖對這部作品的喜愛非同一般,在2006年的“神州文化之旅”時,曾特意到法源寺參觀,又在2015年,由田沁鑫編導成舞台劇,陸續於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巡演,今年11月也首度來台演出,但評價跟他本人一樣兩極;喜愛的大喊“愛國情操與時代無奈感交織成了精采史詩”,討厭的則覺得“一大串陳述,看完只覺得冗贅又勞累”。

舞台設計以影像變化,切換為朝廷、民間和法源寺三重空間,前緣放置麥克風讓演員上前“自報家門”、將理念陳述給觀眾,對於這樣的安排,田沁鑫表示,“牽扯到歷史,寫深會有其他解釋可能,寫淺又顯得不夠有文化”,所以整齣戲幾乎就是將書本完整搬上來;2個半小時、沒有中場休息的演出,用這麼龐大的架構,固然能營造出歷史感,但沉重的壓力也讓觀眾感到太苦悶。

另外,此劇由當紅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演員奚美娟、《乾隆下江南》的賈一平、《還珠格格》的周杰(爾康)和中國國家話劇院當家青年台柱趙寰宇擔任主演;整齣戲以鄧麗君演唱李白的“清平調”為主題曲貫穿,似乎在提醒,“不論喜不喜歡這段歷史,請不要忘記我們真正的源頭,我們來自哪裡。”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