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秋蕾/陳孝全 整理:梁盈秀 眼窩腫脹是各類型眼疾中最為明顯的病狀,主要可分為發炎、腫瘤、細菌感染及病因不明的特發性病症。 在亞洲,就有1/10萬人飽受此類眼疾的困擾,有者甚至因延誤就醫而失明。 民眾可自行檢查,若發現異物及疼痛,立即求醫。 (吉隆坡訊)我們顱骨裡的多個骨腔,其中一個用於眼球,其骨腔也稱為眼窩。 除了眼球,眼窩內部也包含視覺神經、眼肌肉、脂肪、各種神經線、血管等,而眼窩外部包括眼眉、眼瞼等眼部組織。所以,眼窩腫脹是各種類型眼疾中最明顯病狀,嚴重者甚至有失明的可能。 眼瞼基底細胞癌最常見 眼科及眼部整形外科顧問戴麗蓉醫生(Dr.Tai Lai Yong)指出,曾有一位17歲的病患,因為眼窩受到細菌感染,而造成內部腫脹壓迫到視覺神經,最終雖然成功將腫脹部分切除,不過,視覺神經受損而導致左眼失明。 “眼窩疾病(orbital diseases)可分為4種類型, 分別是發炎、腫瘤、細菌感染及特發性(idiopathic)。 提起炎症,不能不提的是甲狀腺眼疾(thyroid eye disease), 此症也可稱為葛瑞夫茲氏眼病變。” 她說,甲狀腺眼疾的主要病因是自體免疫抗體問題,該問題讓甲狀腺及眼窩內部組織活化,導致甲狀腺分泌過剩,造成眼窩內部肌肉脂肪肥厚而變得腫大。 在眼窩裡的脂肪不穩定之下,內部的脂肪會霸占眼窩大面積而將眼球向外推,從而我們會看到患者大眼睛而且突出。這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有別於普通眼疾,因此,診斷極為重要。 “眼睛腫瘤所引發的眼窩疾病可分為兩種:良性(benign)及惡性(malignant)。眼睛腫瘤可生長於表面或內部,且可損傷眼部組織及影響視力,而惡性腫瘤更可損害眼球導致失明,甚至有轉移至其他身體組織的可能性,一旦轉移至腦部或可威脅患者生命。” 她說,許多眼窩腫瘤是良性的,可能需要數十年才能生長。其他非侵襲性腫瘤可能發病迅速,可直接起眼窩內的鼻竇等相鄰結構,亦可從其他部位轉移。 有些癌症遠端轉移(metastasis)於眼部而誘發眼窩腫脹,其中最普遍為肺癌、乳癌及前列腺癌。 她指出,眼瞼惡性腫瘤也可誘發眼窩腫脹,該腫瘤是皮膚癌的一種,病發部位為眼部外圍。眼瞼腫瘤可分為4種,即眼瞼基底細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of eyelid)、眼瞼皮脂腺腫瘤(sebaceous gland carcinoma)、眼瞼鱗狀細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eyelid)及黑色素瘤(melanoma),其中眼瞼基底細胞癌最為常見。 每10萬人1患眼窩腫脹 大部分眼窩腫脹的病因都屬於特發性,而且病因不詳,因此,對於這類的病患,醫生不能使用手術治療,僅建議透過藥物控制症狀。 “誘發眼窩腫脹分別有家族基因、癌症藥物、日曬、病毒感染、輻射及環境因素。有些人長期在化學環境中工作經常接觸化學品,其中一個職業就是農夫,農夫長期接觸農藥,在不知覺上而受到細菌感染。” 而她強調,另一個職業要留意的是漁夫,漁夫雖然沒有接觸農藥,但經常日曬且長期接觸海水,而且也沒有像其他專業人士特別裝備保護眼睛,致使眼睛受到海水裡的細菌感染而引發炎症。 “眼窩周圍的脂肪組織如果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炎,可被稱為眼窩蜂窩組織炎(orbital cellulitis),其中為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居多,其病因包括鼻竇炎,因我們的眼部臨近鼻部,因而鼻竇炎會擴散至眼部而導致眼窩腫脹。” 目前馬來西亞沒有任何有關眼窩腫脹的病發率,不過亞洲的病發率為1:100000,每10萬人當中有一人患上眼窩腫脹,而且好發群組不分男女老少及種族。 眼窩疾病顯現於外在的症狀,包括眼睛腫大,即凸眼症(proptosis)、眼瞼處紅腫;而內在的就有視線模糊、复視現象、眼球錯位(misalignment of eye ball)及疼痛。 另外有兩種情況必須注意,其一、患鼻竇炎的人群較易患上眼窩感染的疾病,那是因為鼻竇與眼睛內部非常靠近,當鼻竇炎發作時引發眼睛感染可能性相當高,因此有鼻竇炎患者要多留意。 眼睛腫脹原來長腫瘤 其二、食物敏感導致眼睛腫脹,實則為患上眼窩眼疾。“曾有一個年幼的病人,父親屬敏感體質,其母親以為她遺傳父親的基因,眼睛腫脹應是與父親一樣。可兩個月過去病情未有好轉,於是便去求醫,後來才發現眼睛裡長了腫瘤。” 如何確定是否患上眼窩疾病或是檢測其病況,戴麗蓉表示,首先會檢查病患眼睛從外至內的健康狀況,同時也檢查眼睛肌肉的活動、視力及眼壓是否如常;其中,她亦會使用眼壓計(exophthalmometer)來測量眼角膜與眼骨之間的距離,以精準地檢測出眼睛腫脹的情況。 接着,使用手觸摸眼睛內有無腫塊,有些症狀用觸摸就可得知一二,有的則反之。因此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或磁力共振造影(MRI)是最後一個檢測眼疾的步驟,以測出病灶及其嚴重程度。 “我一般上會以電腦斷層掃瞄給成人進行檢查,孩童則使用磁力共振造影,也可能需要進行血管造影和眼眶超聲波等專業檢查。” 她說,確認患者屬何種病症及其程度後,即會展開相應的治療。針對腫瘤,可直接進行手術,即切口活檢術(incisional biopsy),取出腫瘤的組織進行化驗;切除性活檢術,切除整顆腫瘤(excisional biopsy)。 活檢與切除腫瘤是根據擴散的可能性以及對眼窩結構,包括眼睛、眼久肌、神經血管結構和周圍組織的風險來決定的。另外,醫生必須考慮出血的潛在風險,以及導致視力損害和眼外動力功能障礙。 任何發炎性的病症,採用服食抗炎藥物的方案,如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藥物等;細菌感染則服食抗生素,如嚴重性蓄膿,在用藥一兩日後膿液並無自行退去,則需要以手術引出膿液。 查出病因用藥控制病情 至於前述的特發性病症,由於病因不明,因而必須嘗試不同的方案,其中動手術找出病灶為其一。在無法查出病因的情況下,唯有使用藥物來控制病情。 而上述提及的甲狀腺眼病變的療程,以病情程度依序分為4種方案,第一、無甲狀腺眼病變症狀,服用類固醇;第二、輕微,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第三、中度,進行放射性治療消腫,改善复視問題;第四、嚴重,按照不同病況進行相應的手術,計有眼瞼手術、斜視(俗稱門雞眼)手術及眼窩凹陷手術。 “需要進行眼窩凹陷手術的病患,是其腫脹的程度已至壓迫神經線的程度,因而影響了視覺。手術時,眼科醫生與耳鼻喉專科醫生需相互配合,削薄或取出眼骨,同時抽出眼睛內的油脂,眼睛內部騰出空間,讓肌肉能活動與伸展,改善視力;如延誤就醫,則有失明的可能。” 她提醒接受手術後的病患,謹記服食抗生素及給傷處塗抹抗生素藥膏,以冷敷消腫。她也建議在家休養一星期,禁止運動兩週,並且減少使用電子產品,讓雙眼有足夠的休息。 眼睛疼痛速求診 引發腦感染恐癌變 眼窩疾病是無法預防的,倘若眼睛出現問題,又因各種原因無法及時醫治,一是病情保持原狀,二是惡化,三是嚴重至影響其他器官,治療就不甚樂觀,有時即使動了手術,也無補於事。 另外,細菌感染引起的眼窩疾病,有可能會引發腦部感染;如是癌變,則癌細胞會擴散至其他部位。 向專科醫生求診 雖然眼睛是靈魂之窗,但是很多人往往都會忽略這個器官。 她建議,可先進行一次檢查,如無問題,則每兩三年再做檢查。此外,患者在家也可用手輕觸眼睛四周做自行篩查,一旦發現眼睛有異物或疼痛,就立即向專科醫生求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