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FIT大腸癌檢測法 經濟實惠適合初患者

(吉隆坡訊)大腸癌是全世界的第三大癌症殺手,一般常見於先進國家,但隨着發展中國家的飲食趨向西化,後者也開始越見普遍,如今美國及中國的大腸癌病例都居高不下。

Advertisement

強烈建議國民提早篩檢

2012至2016年國家癌症登記局(NCR)報告顯示,大腸癌是國內第二大癌症殺手,頭號癌症仍是乳癌。這報告也顯示,有66%的患者在確診患上大腸癌時已屬第III及第IV期。

這也是為什麼醫生們強烈建議國民提早篩檢,一旦確診,可儘早接受治療。

大腸外科顧問拿督瑪哈星德醫生(Dr Dato Meheshinder Singh)指出,年齡老化是大腸癌的關鍵風險因子。

ADVERTISEMENT

全球癌症數據顯示,

90%的大腸癌發生於50歲或以上,

但在馬來西亞,

90%的40歲或以上者的癌症病例也逐漸增加。

這也讓我們意識到,

大腸癌的患病率已開始年輕化。

“飲食習慣是大腸癌的第二風險因子,我們的飲食習慣普遍都會以紅肉為主,而且透過各種的加工,如碳烤、煙燻、油炸等高溫烹調,這些烹飪法都會提高大腸癌的罹患率。此外,少攝取蔬菜與水果也是大腸癌的混淆因素(confounding factors)之一。”

肥胖症是大腸癌的獨立風險因子,再加上生活惡習如抽煙或酗酒,也會加劇癌症的患病率。

此外,結腸炎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的患者也是大腸癌的高風險群體之一,持續的炎症可導致大腸損傷,增加癌變風險。

中晚期出現症狀才發現

他說,大部分大腸癌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直到中晚期出現症狀才被發現。

如果腸靠近左邊結腸下面位置如乙狀結腸(sigmoid colon)及直腸,在腫瘤的影響下而造成破裂出血,導致排便出血,也會讓患者排便習慣改變、直腸出血、排出粘液、體重莫名減輕、不規則腹痛或絞痛等。

如果腫瘤長在右邊結腸,出血後因血液長時間停留在腸道而被氧化,血液的顏色在與糞便的顏色摻雜後變成黑色。

“另一方面,右側結腸癌的症狀可能造成慢性失血,或導致患者莫名的貧血、乏力、虛弱或體重莫名減輕。晚期大腸癌更有可能轉移到其他器官,如子宮、膀胱等,會有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狀。”

不需全身麻醉

15分鐘知結果

大腸鏡檢測是診斷大腸癌的黃金標準,此檢測不需全身麻醉,只需深層鎮靜(sedation),檢查前須飲用清腸藥水讓腸子清空。

整個程序一般需大約10分鐘至15分鐘。如果發現有異常組織,醫生取小塊組織進行活檢,以做出最正確的診斷。

一旦確診大腸癌,醫生需診斷患者的大腸癌處於第幾期,並為患者做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正子斷層掃瞄(PET scan)或磁力共振造影(MRI),以確保患者的癌細胞有否轉移到其他大腸部位。

45歲以上需要做第一次

瑪哈星德說,糞便免疫化學檢測(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 FIT)也是大腸癌的檢測方法,此檢驗只適合初期的大腸癌患者。

“該方法是將患者的糞便進行化驗,不過,若患者的便血已非常顯著,那FIT已毫無意義,因為檢測結果一定是陽性,因此,醫生需為患者做大腸鏡檢測。所以,FIT是大腸癌篩檢方法,而大腸鏡檢測是大腸癌的診斷方法。”

“我們的血檢報告裡都有癌胎抗原(carci noembryonic antigen,CEA),這是一種腫瘤標記(tumor marker)不過,CEA檢驗法的敏感度不高,而且指數高可有不同的因素導致。”

“換言之,有時候血液出現CEA並不一定患上大腸癌,我曾看過一些病患即使患上癌症,他們的CEA指數仍屬正常,所以,我不建議病患把CEA指數作為篩檢指標。”

他指出,在西方國家裡,50歲以上就需要做大腸鏡檢查,但在東方國家裡,而瑪哈星德指出,我們發現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因此,不管是大腸鏡檢測或FIT,建議45歲以上就需要做一次,之後的篩查頻率胥視第一次的檢查結果。

不過FIT需每年或兩年做一次。若第一次大腸鏡檢測的檢測結果無任何異常,那5年後可做一次,若發現大腸裡有息肉,我會建議2年做一次。

“總之,我會強烈建議45歲以上的國民都應該做一次大腸鏡檢測,只因這癌症是可以透過篩檢而達到預防,如果早發現,它是可以治療和治癒的。”

大腸鏡檢測費數千令吉

他指出,盡管大腸鏡檢測是廣為人知的診斷方法,但其費用着實不菲,動輒數千令吉,對於負擔能力一般的民眾而言,這無疑是一個不恰當的選擇。

有者有可能因費用高昂,即便出現症狀,因檢查無門,一拖再拖下,以致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期。

一個合適的篩檢是絕對可負擔、實惠、可靠安全又輕易取得的選項,即上述所提到的FIT。

“FIT是一項用於偵測糞便中肉眼看不見的血液(亦稱糞便中的潛血)的檢測方法。這項檢測可檢驗出是否有大腸癌或直腸癌的跡象,同時也能檢驗出可能演變成癌症的息肉,其準確率達75%。”

FIT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檢測方法。其篩檢過程亦非常簡易。檢測者只需使用指定的FIT快速篩檢試劑,自行檢測糞便中是否隱藏潛血,由此就能得知體內是否具潛在性的大腸病變。若檢測結果呈陽性,即能馬上進行深入的篩查。

FIT收費非常實惠,你只需付數十令吉,就能把快篩試劑帶回家,在家進行自我檢測,即簡易又方便。此外,FIT可靠性與安全性高,試劑也相當容易取得。

經期結束1週檢測為佳

舊時所採用的檢測方法gFOBT,醫生先叮囑篩檢前必須所做的準備,包括因肉類含有血細胞,殘留在人體的血液中,所以必須禁食3天的肉類;同時,檢測前也有一些用藥的限制,如止痛藥、薄血藥等,甚至維生素C也得在篩查前禁服。

上述gFOBT的測前限制,或許會讓人倒抽一口氣,甚至有可能讓一些人對做檢測這事打退堂鼓。

他說,這項推行的FIT是否有諸如此類的限制呢?你大可放心。FIT可輕鬆得多,測前幾乎是沒有任何限制的,只要符合條件者,即能做這項檢測。

“盡管做這項檢測並無限制,但是我建議,女性在經期結束的1週或10天後,才進行此檢測為佳。”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要是已出現肉眼所見的便血症狀者,則沒有進行上述檢測的必要,並且必須到醫院做大腸鏡檢查。

大腸外科顧問拿督瑪哈星德醫生(Dr Dato Meheshinder Singh)

把重要信息傳達

提高公眾防癌意識

大腸癌篩檢計劃(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Programme)是首次由私人醫院所進行的一項研究項目。

這項於2021年6月中旬展開的研究項目,由瑪哈星德主導,並集合一眾大腸科醫療專家的潛心鉆研,通過向民眾推行FIT,以評估此檢測的可接受度與可行性。

與此同時,研究單位亦欲以此檢測,來推動檢測結果呈陽者接受進一步的篩查,達到患癌後及早治療而康复的目的。

檢測計劃遇疫情受阻

上述項目開跑逾一年,設定招募1500名志願者,然而因受兩大因素,包括交通問題與疫情影響下,而致使進度緩慢。目前,僅達一半人次獲得錄取。

在推動這項目上,瑪哈星德表示,積極透過相關渠道把FIT帶給民眾,包括與相關機構和組織合作、舉辦講座等。貼近民眾的普通醫生,在這方面亦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因為通過普通醫生直面性地面對群眾,他們能將上述項目的重要信息傳達出去。

“如前面所言,我們的宗旨之一是為了提高公眾的防癌意識,你可以選擇到任何一家醫療機構取得合乎規範的FIT試劑,及早做篩檢,那麼,這個項目的目的就達成了。”

文:陳孝全、陳秋蕾

整理:梁盈秀

Tags
【免責聲明】
光明網促請讀者及網民,共同維護言論自由精神,營造理性交流環境;任何人身攻擊、鼓吹種族與宗教仇恨、誹謗與造謠等留言,皆不代表本網站立場。 本網站有權刪除任何違反此原則的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你也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