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醫

【本地醫療】通過化療藥物洗肚 大腸癌腹膜轉移有生機

文◆楊倩妮     整理◆梁盈秀

大腸癌的患者中,約有20%與遺傳、基因有關,其餘80%則跟肥胖、生活型態不佳、低纖高脂的飲食、年齡增長等後天因素有關。

Advertisement

(吉隆坡訊)根據2020年發佈的大馬國家癌症登記局報告(2012年至2016年),大腸癌(包括結直腸和肛門癌)為第二大常見癌症,且華人病發率最高。

以我國人口計算,每10萬便有20人罹患大腸癌,超過10人因此死亡。

息肉是人體組織腸壁表面長出的贅生物,有95%的大腸癌是從腸息肉演變而成的。許多患者不解,究竟息肉是否也屬於癌症?簡單而言,息肉是良性腫瘤,只會待在一處,不會擴散。

不過,息肉可能會漸漸變大,隨着細胞突變轉變為惡性腫瘤或癌症,具有侵略性且會擴散。

ADVERTISEMENT

大腸外科顧問
黃敬衛醫生
(Dr Ang Chin Wee)

出現症狀多屬於晚期

大腸外科顧問黃敬衛醫生(Dr Ang Chin Wee)指出,大腸癌初期通常無明顯症狀,引起的症狀也與息肉或腫瘤的位置有關。右側大腸癌初期大多無症狀,除非腫瘤體積非常大造成阻塞,常見症狀為糞便潛血和貧血;左側大腸癌或直腸癌的常見症狀為糞便帶鮮血或粘液、排便習慣改變(例如糞便變細)等。

“這是因為右側腸管直徑較大,且糞便被排出之前也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因此腸道改變沒那麼明顯,即便出血糞便顏色也有所改變,然而長期下來患者就會出現貧血症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大致的區分方式,一旦大腸癌出現症狀,通常已屬於癌症晚期。因此,定期篩檢才能及早發現病灶。許多歐美國家廣泛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有着非常成功的效果,因為大多病例在確診時是處於早期,而我國大多數大腸癌確診當下已經是第III或IV期了。

“雖然我國也有相關計劃,可是民眾對腸癌篩檢的意識並不廣泛。我非常鼓勵大眾主動去篩查。糞便潛血測試(iFOBT)非常簡單,只需要一點點的糞便樣本,就能檢驗出當中是否含有肉眼看不見的血液。”

“若糞便潛血反應呈陽性,意味腸道可能有出血,需要再作進一步的檢查。

糞便潛血測試的準確率介於60%至70%,並非百分之百,但具有非侵入性、無痛和便宜的特點,通常人們會比較願意進行。”

“大腸內窺鏡檢查是更為準確的篩查和診斷方法,惟許多人可能擔心侵入性檢查會造成不適或麻煩,心理有所抗拒。其實大眾不必過於擔憂,在做內窺鏡檢查時,我們通常會給予一點鎮靜劑,減輕不適和焦慮感,只是檢查前一日需要服用瀉藥清腸會麻煩一些。”

建議45歲之後做篩查

他表示,我國建議50歲及以上的民眾開始進行大腸癌篩查,惟大馬和新加坡的癌症都有逐漸年輕化趨勢,他也有數名患者在40餘歲就確診大腸癌,因此建議在45歲後就要考慮大腸癌篩查了。

“糞便潛血測試可每年重複1次;若曾接受大腸內窺鏡檢查,沒有發現息肉或癌症,之後大約5年就可確保無大礙,而若發現息肉,則視其數量和體積,再進一步決定何時需複診檢查。”

“大腸癌在臨床上分為4期。第I和II期腫瘤侷限於腸道內,前者未侵略完整腸壁,後者則已侵略完整腸壁,但是未擴散。

第III期是當腫瘤伴有淋巴結轉移,而第IV期則是擴散至腸以外的器官,譬如肝、肺、骨、腦或腹膜等。”

治療方面,第I至III期的大腸癌多以手術為首選。至於第IV期需要視個別狀況,有些患者屬於早期性,意即擴散的地方還不是太嚴重會建議手術;若不能接受手術,則需要依靠化療或標靶藥物治療。”

“大約有5%至10%的大腸癌在確診時發現腹膜轉移,

雖然數字看似低,患者數量還是相當多的。

然而,許多研究已證實,

若大腸癌擴散至肝、肺部等部位,系統性化療(如靜脈注射)可縮小腫瘤,

對腹膜癌卻沒有什麼效果。

對於大腸癌腹膜轉移的患者,腹腔溫熱化療(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和腹腔加壓霧化化療(Pressurized Intraperitoneal Aerosol Chemotherapy,PIPAC)這兩種醫療技術便是很好的選擇。”

他說,HIPEC通常會配合大手術一起進行。醫生會將腹部裡肉眼可見的腹膜腫瘤切除,再將加熱至41℃至42℃的化療藥物灌注在腹腔,灌洗大約30至90分鐘,讓化療藥物殺死看不見的癌細胞。若患者健康狀況不佳、無法支撐手術,或是腫瘤體積過大、擴散至肺等,就不適合進行HIPEC。

腫瘤過大不宜做HIPEC

“他們可考慮屬於微創的腹腔鏡手術PIPAC,醫生會在腹壁切幾個小孔,其中一個放入微型攝像機,觀察腫瘤狀況。接着會通過壓力將化療藥物霧化(aerosolized)成氣體,讓藥物更容易滲透進入腫瘤。”

簡單比喻,HIPEC和PIPAC都是通過化療藥物“洗肚”,只是前者為液體,後者為氣體的方式。

“事實上,它們是專門針對腹膜癌的,不僅能治療大腸癌,胃癌或卵巢癌出現腹膜轉移就可考慮HIPEC或PIPAC。若大腸癌僅擴散至肝臟或肺部,就不適合採用HIPEC或PIPAC了。”

及早發現病情 晚期痊癒率逾40%

雖說HIPEC是用於治療晚期大腸癌,但是以治癒(cure)為目標的。

也許大家可能會很驚訝,第IV期的大腸癌還能治癒嗎?其實是可以的。

第IV期的大腸癌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僅擴散至腹膜,另一種是擴散去其他器官如肝、肺。

黃敬衛指出,若能通過手術切除腫瘤和受影響器官的話,超過40%的晚期大腸癌患能完全痊癒。對於大腸癌腹膜轉移,HIPEC的效果也非常好,可達到治癒。前提是患者需要及早發現病情,否則擴散情況嚴重,我們就不建議動手術了。”

PIPAC手術安全性高

大腸癌腹膜轉移也可分早期和晚期,早期的痊癒率超過50%。若比較接受HIPEC聯合手術,與不接受治療的患者,前者的壽命平均可延長超過3年以上,而後者的存活率平均少於1年半。

PIPAC則只是化療,並未結合腫瘤切除。舉例而言,大腸癌腹膜轉移可能會造成患者腹部積水、腹痛或腸阻塞等,PIPAC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從而延長壽命。若要與手術和HIPEC比較,PIPAC最多只能延長數月的壽命,除非我們發現腫瘤有所縮小,可以動手術,就可以讓患者從PIPAC轉換成HIPEC。

HIPEC和PIPAC的副作用與一般的靜脈注射化療完全不一樣,我們通常比較注重術後併發症。由於是在腹腔灌洗,因此患者身體所吸收的化療劑量是非常少的,並不會像系統性化療那樣,造成白血球嚴重下降、免疫系統受抑制或脫髮等。

“當然,無論是何種手術都有一的風險。HIPEC和PIPAC的併發症通常是手術方面的,像是較多的器官組織需要被切除,術後突發狀況機率就會更高。不複雜的病例接受HIPEC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是非常安全的;PIPAC則是非常小的手術,安全性很高。”

PIPAC比標靶藥便宜

而他則覺得HIPEC和PIPAC最大的限制在於許多患者確診時已是非常晚的第IV期。當癌細胞擴散程度嚴重,無論是HIPEC或PIPAC的效果都沒有那麼好了,就不會建議患者接受這兩種治療。

“至於費用方面,HIPEC胥視個案而定。有些患者可能要切除的部位較多,費用也會變高;若不需要切除器官,手術費用其實與系統性化療相差不多。PIPAC則像一般化療那樣需要重複進行,費用也不相上下。

他說,如今的化療藥物有越來越貴的趨勢,若是將PIPAC與標靶治療藥物相比,那PIPAC就比較便宜。HIPEC和PIPAC使用的都是普通化療藥物,不過並非我們不考慮使用標靶藥物,只是尚未有相關的科學研究證實而已。”

HIPEC可重復進行

問1.HIPEC可以重複進行嗎?HIPEC和PIPAC何者更優?

答1.可以。通常需要依據腫瘤類型、切除乾淨與否和患者康復狀況等,決定在術後數日或間隔數日重複HIPEC。有些患者接受HIPEC後發現腹膜有癌細胞復發,亦能夠重複進行HIPEC。

若患者身體狀況能夠動手術,通常會建議HIPEC,因為PIPAC是沒有切除腫瘤的。如果要比較,當然HIPEC是更有效的。不過PIPAC是相當新穎的技術,許多相關研究仍進行中,其中也發現雖然有癌細胞擴散至腹膜,但是先進行PIPAC縮小腫瘤後再動刀,就能夠更成功地切除所有腫瘤。

醫學上都有這些的療效證明,只是PIPAC還沒有被廣泛運用,相較之下HIPEC則是有數十年歷史了。

Tags
你也可能感兴趣...